(圖/位於台北縣貢寮鄉福村北端岬角,日據昭和六年(西元1931年)創建)
據傳明朝天啟年間,當時駐守基隆的西班牙軍隊準備攻打葛瑪蘭(宜蘭)原住民部落,途中發現台灣最東端的海岬,景觀壯闊,決定再此地建造一座「聖地牙哥城」。後來開墾此地的漢人以台語的諧音,將「聖地牙哥」寫成「三貂角」沿用至今。
三貂角附近海面暗礁密布,海岬沿岸經常大霧瀰漫,導致方向莫辨,觸礁遇難船隻不計其數。船難事件中,以日籍貨輪「撫順丸」與「華南丸」的沉沒,令當時占領台灣的日本人感到震驚,因此決定在三貂角建造燈塔。民國二十四年完工,開始運作。二次大戰期間,遭受盟軍飛機轟炸嚴重受損。光復後,海關接手修復,目前燈塔頂罩仍留有機槍掃射的彈孔補痕。三貂角燈塔是目前四座開放民眾參觀的燈塔中最熱門的旅遊景點。
塔高:16.5公尺
燈高:100.6公尺
公稱光程:紅光20浬,白光24.5浬
參考書目:沈文台(2000)。《台灣燈塔圖鑑》。台北:貓頭鷹。
《台灣燈塔之美》。財政部關稅總局。
----------
我喜歡燈塔。最近開始整理以前曾經拍過的燈塔照片,佐以《台灣燈塔圖鑑》的說明。燈塔,為迷途的船隻指引方向,教育何嘗不是呢?希望自己在教育工作上能永遠保有男孩般的赤子之心,像燈塔一樣為學生指引方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