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位於台北縣石門鄉北端富貴岬角,日據明治廿九年(西元1896年)創建)
西元1895年,日本佔據台灣後,為了建設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底電線與航路標識,公布「陸軍省臨時台灣燈標建設部」組織體制。翌年,隨即在台北縣石門鄉富基村北端,興建日本佔領台灣後的第一座燈塔。這座高度三十公尺的八角型鐵造燈塔,外表黑白相間平行條紋。二次大戰因燈塔受損,海關依照原型拆除重建,但高度減少了一半以上。
富貴角原名「富基角」,早年為凱達格蘭平埔族小雞籠社所在地。富貴角是台灣本島北端最突出的岬角,附近海岸線曲折,岬灣交錯。富貴角、三貂角與鼻頭角合稱為「北台灣三大岬角」。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秋冬季節常出現濃霧,因此在塔內附設「霧笛」,這是首次在台灣出現的航路標誌。
塔高:14.3公尺
燈高:31.4公尺
公稱光程:26.8浬
參考書目:沈文台(2000)。《台灣燈塔圖鑑》。台北:貓頭鷹。
《台灣燈塔之美》。財政部關稅總局。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