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裏,抬頭仰望,在樹幹枝枒間,經常會有碩大如鷹巢的大型蕨類,高踞於上,其中除了我們經常在野菜餐廳吃得到的山蘇之外,另外還有一種不夠美味可口,也較不為人所知悉的大型蕨類-崖薑蕨。
崖薑蕨是臺灣低到中海拔森林常見的附生蕨類,乍看之下與山蘇有幾分神似,都是呈現葉片向上、向外開展的鳥巢狀,但若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明顯差異。
山蘇通常端坐在樹幹分岔低凹處,像一朵開口向上的綠色巨花,它的葉緣平滑,略成波浪狀;
崖薑蕨則不同,它是以環抱樹幹的方式攀附在樹上,葉緣則為一回羽狀深裂,與其說像花朵,倒不如說是件倒著穿的蓬蓬裙更為傳神。
蘿蔔坑山下的森林裏有許多崖薑蕨,長了崖薑蕨的大樹,如同戴上冠冕一般,感覺更像森林萬物的守護神。蘿蔔坑也想要有崖薑蕨,然而蕨類靠的是孢子傳播,要等到某一顆孢子剛好飄落到蘿蔔坑的樹上,又剛好溫度、雨水都適合它,進而發芽長成一棵環抱大樹的崖薑蕨,那是多麼難以企求的機緣啊!
有一天,蜀龍從山上倒下來的樹幹上,撿回來一段帶著莖葉的崖薑蕨,這真是山神賜予的禮物。於是,達可選擇東側邊界上自生的山黃麻大樹,做為它的新居。在2008年5月9日的下午,和芭樂一同架起梯子,由達可負責登高,將它綁到伸手可抵的最高枝枒上,芭樂則是在下面幫忙扶穩梯子。還記得站在高梯上工作時,天空突然開始飄雨,而且愈下愈大,上面的人危危顫顫,下面的人也膽戰心驚,最後只能在大雨中草草收工。
歪斜一邊的崖薑蕨讓蜀龍有點看不下去,到了6月1日,終於決定將崖薑蕨解救下來,切分成兩塊,分別綁在山黃麻較低的兩處分岔上,這一分為二的兩株崖薑蕨,才終於在蘿蔔坑安頓下來。
長久以來,達可所見過的崖薑蕨,都是在樹上環抱樹幹的模樣。然而,它是如何達成這樣的狀態呢?蘿蔔坑的崖薑蕨,剛好提供了這樣的觀察機會,我每次來到它的身邊,都會拍照記錄,再從累積的相片中,剝解其中的蛛絲馬跡。
首先,崖薑蕨會從最末一片葉子基部的走莖往前延伸,直到冒出葉緣之外,露出頭來,逐漸發展成毛茸茸的葉芽。
等到孕育成熟之後,原本向內卷曲的葉芽會逐漸伸展、放大,成為一片完整的新葉。然後,再從新葉的葉基重複同樣的步驟,一步一步、一葉一葉地往前進,
而且不只是最末端的新葉會發展走莖,先前的老葉也會發展新的走莖與新葉,層層疊加披覆。當然,被附生的樹本身也會成長,樹圍會加粗,但通常贏不過崖薑蕨生長的速度,最終,會被崖薑蕨完全圍繞。
偶而,樹木也有占上風的時刻,例如這回種在下層分岔處的崖薑蕨,就因山黃麻的快速成長,而被大樹的主幹與側枝夾殺、
終致吞沒。
但是崖薑蕨也不是省油的燈,雖然一側的攻勢被遏止,卻也在另外一側殺出重圍,繼續施展它的包圍戰術,無聲的戰爭仍在進行中。
其實,崖薑蕨的新葉也非時時刻刻不斷生長,根據達可幾年來的觀察,發現6月到9月的夏季期間是它的展葉期,
過了10月,就不再有新葉生長,到了乾旱寒冷的冬季,甚至會有枯葉的現象。至於到底是水份或是溫度控制著它的生長機制,那就得問崖薑蕨才知道了。
花了6年多時間,2014年9月,上層的崖薑蕨終於成功環繞山黃麻的主幹,在這棵大樹上安身立命。但這緊緊纏繞樹幹的手段,會不會像一些附生的藤蔓一般,最終纏勒住這棵樹,讓它無法成長,終至窒息死亡呢?
在蘿蔔坑,還有更多的6年可以觀察,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