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是一種世界共通性的糧食作物,而且品種多如繁星,用途也各有奇巧,除了有給人吃、給豬吃的差別之外,還可以拿來榨玉米油、磨澱粉,甚至在石化燃料日益枯竭的今日,還成了提供生質能源的明日之星,真是萬能的天神賜予人類的萬能作物。神奇的是這種現今廣泛重用於世界各地的作物,卻古老到連發源地都無法理出一個清楚的頭緒,可以確定的是哥倫布探訪美洲之前,舊大陸的歐洲尚未出現玉米,但是否就認定玉米是源自於美洲大陸呢?又有一派亞洲學者考究古籍覺得在亞洲出現記載的時間應該早於哥倫布的美洲之行,不知孰是孰非。
咱們也不用太在意這些考古學上的問題,對於住在台灣的人而言,玉米是每個人的共同記憶。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這種種子一播下,三個月後就可收成,除了澆水施肥外不太需要額外照顧的作物,幾乎是鄉下人家後院必備的食材。水煮玉米是最簡單常見的吃法,小朋友總喜歡在玉米剛起鍋時,顧不得燙手,撈起一根,剝開外頭的包葉,大口大口地啃食起來。斯文如我還有另外一種吃法,徒手將玉米粒整排剝下,看看一次能讓多少顆玉米粒連在一起,然後從最少的開始往上吃,吃到那8顆10顆整排相連的玉米粒時,真是無限滿足。唉!應該說是無聊吧。
另外一種較奢侈的吃法是烤玉米,每當冬天到來,村子裡廟會的市集就會出現熱騰騰的烤玉米攤,一根竹籤插入玉米梗裏頭,放在炭火上,一遍又一遍塗上特製的醬汁翻烤著,光是聞那四溢的香氣就足以讓人流口水,當老闆終於滿意地將他的傑作交到小孩手上的時候,喔!真是一棍在手,回味無窮。現今在市面上又多了一些新花樣,像是石頭烤玉米之類的,不過還是童年的滋味令人懷念。
蘿蔔坑今年也種了玉米,一開始只是在特力屋看到小包裝的玉米種子,一時手癢買回來種種看,後來同事知道我要種玉米,又給了我另外一種甜玉米的種子,使得數量遠超過原來「種種看」的預期。這是明知不可而為之,因為一旦種到田裏去,太久沒澆水的話可是會乾死的,水份及肥份不足也會讓它結出來的玉米穗營養不良,對於欠缺時間照料的蘿蔔坑而言,其實還不太適合這類必須看顧的短期作物。因此一開始打的如意算盤是:先在家裏的花盆裡育苗,等大一點再種到地裏頭去。
這個如意算盤很快就遭受到挑戰了,因為玉米一旦發芽,生長速度奇快,光是移盆就花不少時間。而且沒幾天根系就將小盆子佔滿,不換盆的話苗就開始老化,要換大盆的話,所費的功夫更多,而且家裡的陽臺上一下子哪來那麼多土種那一、二十棵的玉蜀黍,難怪一般農家種玉米都是直接播種在田裏頭。
於是分批將這些玉蜀黍載到蘿蔔坑種下,澆水是一個大問題,剛種下的苗用買回來的寶特瓶給水器滴個一週,大一點的就看天喝水了,因此初下地那幾天的天候狀況影響這些玉蜀黍的生長情形甚大,田裏頭的玉蜀黍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看起來就知道是外行人的傑作。
更神奇的事情接著發生了,或許由於在盆子裏頭侷限太久,讓這些玉蜀黍感受到生存危機而急著繁衍後代,這批小不隆咚的玉蜀黍竟然迫不及待地開始開花,有7、8棵甚至還在我的陽台上來不及種到土裏頭,身高連60公分都不到!此時再種下去恐怕也來不及了,索幸多添點肥,讓它在盆子裏頭完成生命週期。
也是因為自己種上這麼一回,才認識到原來玉米的雄花開在株稍,雌花開在葉腋,所以玉米穗理所當然結在葉腋處,而玉米穗上吐出來的長長絲狀物其實就是雌花的花絲啦。至於玉米什麼時候可以採收,握一握玉米穗,看看是否感受到裏頭玉米粒的飽實感就可大略估算。
陸陸續續採收了幾根玉米,口感不錯,整體而言,種在土裏頭的由於根基穩,營養足,結的穗雖不能與外頭經濟生產的相比,但還是比盆子裏頭的大上許多。至於那些在花盆裡頭結穗的侏儒玉米,只能給小朋友打打牙祭,安慰她們:「這是特別種給小朋友吃的小玉米喔。」
有了這次的經驗,相信來年如果再種,成果一定會比今年更好,離踏入專職農夫的大門又更接近一步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