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之我思
2011年3月11日地牛只稍一翻身,就為日本東部地區帶來了芮氏九級的大地震,進而引發十五米高的大海嘯,瞬間奪走了三萬多條人命。四年過去了,在舉國哀悼聲中還有二十多萬人無家可歸,棲身在避難所裡受盡家破人亡的摧殘。像這樣的天災地變在歷史上不斷地重演,雖然人類一再高喊人定勝天,但經過漫長歲月的打拼,人類甚至登上了月球,才發現小小的一個太陽系己非人力所能探究其極,更何況是佛家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
依據美國NASA公佈的數據,似乎已證實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存在。科學家們猜測,在銀河系有大約2000億顆星球,其中有400億~500億顆與太陽類似的恆星,這意味著至少有110億顆星球與地球相似。在佛家的宇宙觀中共有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一日月為一個小世界,也就是一個太陽系。一千個小世界(太陽系)為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我想只能以無限大來加以形容。
阿姆斯壯登上月球後,說了一句名言:「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但如果以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觀來看,人類累積了千百萬年的一大步,或許也只是在浩瀚的宇宙中原地踏步而已。這也難怪莊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人生也有涯,而智也無涯,以有涯欲窮無涯,殆矣!」的慨嘆。的確,人在宇宙中連滄海一粟都不如,是那麼的渺小,地牛只要稍一抖動,人就像熱渦中的螞蟻,連倉皇逃命的機會都不可得,更遑論是勝天!是以,在茫然無助、担驚受怕之餘,人不得不祈求蒼天的憐憫和保祐,開始有了宗教的信仰。
宗教信仰幾乎是隨著人類文明的演化而從矇昧漸趨成熟。遠古祖先的生活完全依賴大自然的賜與,許多原始宗教大都以動物做為圖騰,在宗教儀式中也戴著動物的面具,將動物當做神來崇拜。當人類的能力與技巧不斷地進步,人可以製造許多東西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人開始崇拜起自己的好本事與自己所創造的事物,宗教信仰也漸漸轉入了偶像崇拜的階段。隨著文明的提升,人類逐漸主宰了這個世界,人也將自己的形像賦予為他的神祗,進入了人格神的崇拜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起先人想像著「神」應該像母親一樣,人只要虔敬地信仰這位大地的母親,把自己變成無助、無能的嬰兒,就算做錯了事,犯下了罪,祂照樣會疼愛你、原諒你,只因你是祂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宗教信仰屬於母性宗教階段。
人的宗教信仰就像幼童的人格成長一樣。剛出生的時候,完全仰賴母親的呵護,只知母親就是滿足、安全與溫暖,躲在母愛的羽翼下才是真實的,外在的世界他可以無動於衷。當孩子一天天長大,學會走路、說話,可以更加獨立地靠著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外在世界的時候,與父親的關係就變得越來越密切。但父親代表的是思想、法律和秩序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兒童的人,引導兒童去妥善處理他所面對的問題。兒童成長到這個階段,對於是非對錯已稍稍有了理性的判斷,這種層次的宗教信仰已進入了父性宗教的階段。
宗教信仰的蛻變,與孩童的人格成長一樣,經過母性與父性階段的洗練,最後會更為成熟地脫離外在母親與父親形象,而將母性與父性的良知建立在自己的內心裡頭,已然成為自己的父親與母親。母性良知會隨時叮嚀自己,以建立起愛的能力;父性良知會不斷地鞭策自己,以建立起理性的判斷能力,使得一個人的宗教信仰與人格成長臻於更加成熟的階段。
當一個人的宗教信仰達到真正成熟的階段,他就不會再向神提出任何的要求,也不會期待神會給他任何東西,此時人已把神的愛與正義的原則納入了自己的生命之內,他已獲得了謙卑之情,進而感知人力的渺小,他已經與神合而為一,終致於當他說到神的時候,其意義僅是詩意的、象徵性的,象徵著精神領域、真理、愛與正義。他已割斷了人與神之間的臍帶,並撕裂了人對神的無限迷思,因為神畢竟是人創造出來的。
衡諸目前的社會現狀,不難發現有些宗教信仰還停留在母性宗教階段。他們認為母愛是無條件的,就算作姦犯科,只要拜得夠殷勤,供品夠豐富,照樣可以獲得神佛的寬宥。因此不少人常會到廟裡燒香膜拜,求取名牌,期待能夠保祐賭運順遂。如此的宗教迷思使得台灣三步一寺、五步一廟,提供給神棍惡徒可乘之機,不少地方角頭藉此擴張勢力,掌控寺廟之經營,搖身一變成為正義之化身,殊不知這樣的宗教信仰正是社會罪惡之淵藪。
無可否認,當宗教信仰進化到父性宗教階段,的確也為社會帶來正面的教化功能。不少人在宗教的潛移默化中,變得更加善良,不少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在神的無形觀照下,不敢為非作歹。長期以來,對人心的導正與社會秩序的建立有不可抹滅的貢獻。但畢竟父性宗教階段還不是信仰的終極概念,只要社會的結構稍有改變,信仰的本質也就跟著動搖了起來。
隨著物質文明的起飛,政治、經濟、社會結構起了很大的變化。人成了社會這部大機器中的小齒輪,為了適應社會機器的運轉,人不得不在刻板、僵化、機械式的生活中求生存,讓人感到孤獨、焦慮與不安。處在這種現實中,宗教理應發揮啟迪智慧,救苦救難的社會功能,幫助迷惑中的信徒更理性地去面對不可抗力的自然變故與生死問題,讓人們能在迷惘中去過更安穩幸福的生活。無奈宗教本身也起了質變,不少披著道袍的宗教人士,非但沒有善盡宗教該有的社會責任,進而將信徒帶離了現實生活,並將之推入「前生與來世」、「天堂與地獄」的迷思中,甚而涉足政商的領域,以擴張自己的勢力,成就自己的功名。
當宗教與政商相互為用,沆瀣一氣,最後淪為政客與奸商為虎作倀的工具,其為害程度可能就比「猛於虎的苛政」猶勝千百倍。政治再怎麼苛刻,只能羈其身而無法攬其心,當受不了苛政的迫害,人民可以起而抗暴或選擇逃亡。可是當一個人受到宗教的蠱惑,就像進入了催眠狀態,完全失去了自主的力量,連抗暴或逃亡的力量都已喪失,只能乖乖地任由貪婪的惡僧宰割。
何謂宗教?就是多數人有所宗而成一教也。當各有所宗,各成一教,所尊之法各異,異教徒也由是而生。歷史上因為宗教而引發的戰爭屢見不鮮。1096年天主教教宗公然煽動教徒說,參加遠征的人可以赦免罪孽,戰死疆場者可以升入天堂,由是引發了長達200年,前後共八次的十字軍東征(1096~1291),死傷不計其數。再者,同樣源自閃族文化的猶太教、基督教與回教,都認為耶路撒冷是自己的聖城,迄今還爭戰不休,成為世界動亂的一大源頭。
事實上,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絕對單一的法則。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見道是「無狀之狀,無象之象;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人類為了求道,幾千年來殫精竭慮,上天下地,最後連個邊都摸不著。我真懷疑,世界上不勝枚舉的宗教,各有所宗,各擁其主,說不定這麼多的「主」最後都只是「道」的化身而已。誠如佛家一首偈:「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且向靈山塔下修。」的確,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豈還會有佛?
禪宗有一則「丹霞劈佛」的故事。丹霞禪師有次到慧林寺掛單,由於天冷,就把寺內的佛像劈開當柴,燒火取暖。寺內的住持看到了,當面嚴加喝斥:
「你真大膽,竟敢燒佛取暖!」
「其實,我只是想燒燒看佛像裡有沒有舍利子。」
「廢話!木雕的佛像怎能燒出舍利子?」
「既然燒不出舍利子,留著何用,何不再拿幾尊來燒?」
說的也是,泥菩薩過江尚且自身難保,木雕的佛像豈能經得起火燒?
我很欣賞老莊「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學,將佛安置在心中,隨時與我同在,讓人的心靈境界穿越到宗教的層次之上。既已超越厚厚的宗教雲層,人與穹蒼便無阻隔,得以與上帝面對面地接觸,何須再勞第三者的幫忙?雲層之下的風風雨雨我已了然於心,就算宗教家再如何鼓其三寸不爛之舌,也能奈我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