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國家公園之旅(七) 2008.11.18(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大早走了一段光明天使步道,總算與大峽谷有過更深刻的接觸。來了幾次大峽谷,一直不知道這裡也有火車,還有定期觀光列車通往南部小鎮Williams。車站就在Thunderbird Lodge對面,Check Out前順便去逛了一圈,然後沿著64號公路,展開這趟美西之旅的另一段行程。此行是因為女婿要到聖地牙哥參加醫學會,我就乘便請他先帶我到美國西南部的國家公園走一趟。因此遊過大峽谷,國家公園的行程已經結束,我們開始往聖地牙哥的方向出發。
64號公路接40號國道附近,有一段相當有名的Route 66,Williamns小鎮就在這個交叉點上。Route 66是美國第一條貫穿大西洋與太平洋兩岸的公路,從伊利諾州的芝加哥,經過密蘇里、奧克拉荷馬、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等州,一直延伸到加州的洛杉磯,全長2200 miles。在美國西部開拓史上佔極重要的地位,是美國公路的起源,堪稱美國公路之母。
早年要到大峽谷,必須走Route 66到Williams,然後再搭乘火車才能抵達。Williams佔地利之便,曾風光過一段時間,奈何好景不常,40號國道開建後,Route 66隨之沒落,沿途小鎮也跟著走入歷史。1990年開始,這些小鎮紛紛掛起Historic Route 66的牌子,希望能再吸引觀光人潮前來尋根懷
舊。
Route 66 Williams的地標
台灣也有不少與Williams命運相同的城鎮。記得小時候要回南部家鄉,由於濁水溪的阻隔,沒有公路可通,都必須搭乘火車。濁水溪沿岸的西螺鎮離鐵路有段距離,交通往來不便,我一直不知道有西螺這個小鎮。1953年,西螺大橋開通,全長1939公尺,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許多人只為了參觀大橋,不遠千里而來,使得西螺小鎮人聲鼎沸,真的是萬人空巷。高速公路通車後,西螺大橋也跟著風華不再,許多人過門不入,小鎮很快就成了明日黃花。可見,交通有如一條血脈,對地方盛衰有絕對的影響。
與我們故鄉嘉義縣義竹鄉只隔著一條八掌溪的鹽水鎮也是一樣。早年鹽水設有港埠,船舶可直通外海,是西南沿海發跡相當早的古城鎮,盛極一時。只可惜當年興建縱貫鐵路的時候,地方父老認為讓鐵路貫穿鎮上,會破壞風水,極力反對在鹽水設站。鐵路因而改道,車站設在距鹽水有十公里之遙的小村落,沒想到鐵路帶來了繁榮,小村落很快從窮鄉僻壤變成了台南縣治,於今己升格為新營市。鹽水老鎮隨著港埠淤積,加上鐵路通車,漸漸沒落了。近年來為了找回昔日的榮景,每年元宵節都會舉辦鹽水蜂炮節,但看來很難挽回頽勢。
來到Williams,多少還能聞到早年美國西部小鎮的味道,但畢竟我們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對西部開拓的篳路藍褸也不是很深刻,很難引發思古之幽情。逛了一圈,我們就繼續往Sedona前進。一路上盡是鳥不生蛋的荒漠,單調、空曠、一無所有的景致,讓人有與世相遺的感覺。孑然一身,與天地為伴,沒有人世間的恩怨情仇、人情世故、得失榮辱,能夠得而居之,豈不快哉!但繼而一想,人畢竟是群居的動物,離群而索居,誰來供我衣食?何不將“心”留在這裡,“身”還是得回到凡塵,才能養活這副皮囊。古云:「心遠地自偏」,身與心都能適得其所,身有所養,心有所託,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樂事。
從國道40號接89A,離開平緩的荒漠,逐漸進入起伏盤旋的山路。行行復行行,竟然出現了一片森林,原來是Oak Creek這條溪流帶來的綠洲。在Arizona郊野看到這種綠意,還真讓人意外。小溪旁有一處州立公園,山谷兩邊盡是高聳的紅岩絕壁,溪中有一塊寬闊的盤岩,溪水潺潺流過,是一處天然的溜滑梯場,公園就以Slide Rock State Park名之。
在公園用過野餐,順著Oak Creek溪畔,不多久就來到了Sedona。Sedona雖只 是谷盆中的小鎮,卻是美國西南部相當有名的避暑勝地。小鎮四周紅岩嶙峋、巉巖崢嶸,襯托在藍天綠地中,生活中的蒸騰冷卻沉澱了下來,現實被擺到了適當的距離,多了一份朦朧之美,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人間仙境?怪不得當地人盛傳:上帝創造了大峽谷,但卻住在喜多娜!(God Created The Grand Canyon, But He Lives in Sedona!)。也因而吸引許多藝術家和靈修者,到此冥修,尋求靈感。
Sedona的商店集中在一條主街,兩旁有很多可愛的雕塑。從北往南走了幾百公尺,就到了鎮的盡頭,越往南走,視野越加開闊。回頭一望,但見右邊河谷楓紅一片,剛從下過雪的國家公園來到這裡,看到大地又換回秋裝,不免讓人有時光倒流的錯覺。濃濃的秋意,嫣紅的秋楓,與環山的紅岩相映成趣,心靈隨著視野開朗了起來,果真是鍾靈毓秀,就連上帝都住到這裡來。
Sedona可愛的雕塑。
sedona的山景
還山坡道仰望教堂
來到Sedona,一定要撥空到鎮南2 miles處的山頭,去參觀一座由Marguerite Brunswig Staude設計建造、具有現代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Chapel Of The Holy Cross。1932年,紐約帝國大廈完工,她覺得帝國大廈就像一座巨大的十字架,不時撼動著她內在的神性,從此在她的腦海中存在著一個念頭,就是要建造一座以這個十字架為主題的天主教堂,這個念頭一直在她心中縈繞不已。1956年,她終於在Sedona實現夢想。
從環山坡道向上仰望,這座教堂彷彿就是矗立在紅色山岩中的美麗十字架,與天地合而為一。坡道傍著殷紅的山壁,繞著碩大的岩塊蜿蜒爬升,沿著坡道越往上走,讓人有越接近上帝的感覺,走到盡頭,就來到了The Holy Cross Chapel。教堂內外的線條簡單明瞭、素樸幽雅,沒有任何繁複的裝飾,依然神聖莊嚴。
掛在山壁的The Holy Cross Chapel
古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仙與龍指的就是那股直逼人心,妙不可言的靈氣。我靜靜地端詳The Holy Cross這座教堂,山不高,只有簡單的線條,裡頭也僅夠容納幾十位信徒而已;水不深,沒有舖玉陳金、雕樑畫棟;但少了金碧輝煌、宏偉壯觀,內蘊的馨香德性反而更能洗滌俗塵,觸動內心純潔質樸的神性,與上帝合而為一。我是位佛教徒,但我認為萬教歸宗,佛也好,上帝也罷,都只是一個擬人化的象徵,祂所代表的大道是無所不容的,只要有那份虔誠,就算來到天主教堂,照樣能與道相契合。
台灣寺廟的密度有可能居世界之冠,各家寺廟互比山高,互比水深,建廟費用動輒上百億,奢華之風、市儈之氣無不令人咋舌,單以一句“俗不可耐”,幾乎就能說盡台灣大多數宗教界給人的印象。廟宇不在山高水深,重要的是能夠執簡馭繁,以「惟吾德馨」來感召信眾。教堂少了上帝,寺廟失去了神性,剩下的只是俗不可耐的空殼,就算勉強招徠許多信眾,只會讓迷惑者更迷惑,卻趕跑了有志於道的信徒。宗教的目的是在啟迪人心,增長智慧,結果反而使信徒陷入更大的迷思而不能自拔,這樣的宗教不要也罷!
從教堂的這個制高點環視Sedona,所有美景盡入眼簾。碰巧有位旅美鄉親正為他的親友介紹環繞Sedona的各座岩山,每座各異其趣,各有名稱。教堂正對面不遠處的聖母抱嬰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為教堂塗上濃濃的神祕色彩。向南遠眺,有一座狀似鐘鼎的Bell Rock,聽說在柏林圍牆被拆前,虔誠的信徒不斷地對著這座岩山祈禱,祈求世界和平,沒想到兩年後柏林圍牆終於倒塌,因而被稱為和平之鐘。聖地、聖堂、聖像、聖跡,相互聯結在一起,靈修者能不突然迸出一個創意十足的靈感來?
左邊的岩石狀似聖母抱嬰
狀似鐘鼎的Bell Rock
離開Sedona,順道參觀了位於17號國道旁的Montezuma Castle。這是由印第安人所建造的防禦城堡,有五樓高,嵌在峭壁中,已被列為National Monument。隨後我們就一路往鳯凰城前進,今晚就下塌於GoodYear的Residence Inn。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