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15 17:22:53| 人氣1,5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紅包文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來大家都趕著當六月新娘!
今年六月,我們有六份紅包要包,接下來的三星期有四場喜宴要參加,荷包嚴重失血。

大多數的人一輩子結一次婚,然後花一輩子的時間把紅包還給人家。而且,看來遵守這個不成文遊戲規則的人,比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還更多。

「紅包文化」--對我而言,結婚前後的感觸是大大不同的。

結婚前,若有人說用禮金金額來衡量交情,我定會斥責此人現實、膚淺、外加勢利眼。但自己結了婚後,我只能說,不論是否現實膚淺勢利眼,這是一個事實,而且是清楚到幾乎一翻兩瞪眼的事實,你們的交情馬上被眼前的金額給量化了。

包禮金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禮貌。

學問在於如何適度地表達你的祝福又不失禮,祝福的程度與彼此對交情的認知有關,包得太多太少都會失禮,難哪!

因本人已脫離學生身份良久,學生價的部分我不清楚,暫且略過。在此先說說一般的情況,粗略地以出席情況及交情深淺來分:

已收到喜帖但有事不克出席者,普通交情包1200,極為不熟的1000應該也可以。

單人出席,普通交情基本上從1600起跳,1800、2000皆可,還要考慮宴客場所為搭棚辦桌或五星級飯店,北中南城鄉亦有差距,大原則是不使新人虧錢。

攜伴參加,普通交情約從2000起跳,2200、2600、2800皆可,考慮的因素同上。

交情不錯的,可從2800起跳,3200、3600皆可。一般人容易忌諱「4」的數字,所以3600下一級就跳到5200、5600、6000。一般會包到「5」開頭的已經是交情匪淺的行情價,通常是長輩比較多見,再往上就看個人造化了。

如果你真的不知該如何判斷包多少才不致失禮,我建議「2」開頭應該都還滿安全的。千萬不要以為包多就沒事,如果你們交情不到那裡,你又包了一大包,這樣收到的人也會感到不安的,甚至搞不好會演變成家庭革命,造成夫妻間的誤會。

若你已經結過婚,對方曾經包給你,你現在要回禮,基本上是不能包得比原來對方還要少的,最好是比對方多一點,有點像加利息的感覺。

假使你的朋友是女方(新娘),有個小技巧還不錯,就是送個金戒子或墜子之類的。金子可以保值、留念,通常1000~2000就可以選到體面大方的樣式。尤其是墜子,體積較集中,看起來會「重」些;鍊子或手鐲因為體積分散,所以同等重量的「價值感」看起來沒那麼高;而戒子介於兩者之間,是最多人選擇的樣式。

或許有人喜歡收藏金子能保值,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短視近利喜歡收現金,一方面我對珠寶增值沒興趣,沒遇到特殊慘況根本不可能拿來變賣,說到留念久了就沒什麼感覺,甚至比不上一張小卡片,還要費心找地方收藏以免不見,挺麻煩的!我身上什麼東西也不戴,弟弟親手打造的純銀手鍊除外,所以倒不如給我現金放在銀行比較方便。不過各位不用費心,現在只有我回包給別人的份,想包給我可能要下輩子了!

通常女方的親友還會收到喜餅,我認為這部分也該考量進去。一般餐廳喜宴以一人一千左右的行情,再加上喜餅300~600,禮金最少也不應該低於1600,否則新人有可能會虧錢,是很不禮貌的。

我一直提到不能讓新人虧錢的部分,或許有人不以為然,在結婚之前我不會懂,結了婚之後才知道在結婚過程中真的要花好多好多錢,為了應付一堆禮俗,及製造出幸福美滿的假象,什麼都要錢。結婚是人生大事,當然會希望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這份喜悅,以新人的立場來說請吃飯很自然,以賓客的立場來說,以現金表達祝福也很實際,所以有了「紅包文化」,其真意有點像是互助會,也像買保險,今天你需要錢的時候大家一起集資,改天再分攤分期慢慢還給人家。所以,我認為參加賓客的基本禮貌是不應該讓新人虧錢,並不是說新人要利用宴客大撈一筆的意思,更何況,這些錢遲早要還回去的!

像我自己大學同學一票人來參加喜宴又拿喜餅,竟然只有包1200,還有攜伴參加包1600,我真的是傻眼,會讓我覺得他們其實跟我不熟到或許並不想來參加吧,只是不好意思拒絕所以只好來。後來某人結婚果然沒通知我,證明我的猜測不無道理,如果真是這樣,我寧願他一開始就跟我說他不會來,我連帖子也不用給他。我為了怕對方不好意思拒絕,已先請同學代為詢問意願,有意願的我才親自聯絡,並強調不來的話我不會給帖子,就是不想對方有被硬上的感覺,結果人來了卻包得這麼難看,讓我更清楚跟那票大學同學的交情有多淺,這個事實讓我難過了好一陣子。

但是另一票十多年未聯絡的國中同學,幾乎都是單身出席還包2200~3600,而「菜鳥」因家中有喪事而未出席卻包3600,這些都直接反映出我在對方心目中的價值,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友情的確可用金錢衡量。(但不是絕對!)

除了衡量彼此的友誼,還可以「再確認」彼此的認知是否有差異。有些自以為交情不錯的朋友,包的比行情少(有經濟困難者例外);或自認為交情普通的朋友,卻包得比行情多(花錢如流水及打腫臉充胖子的人除外)。這種時候,就該仔細衡量彼此對這份友誼的認知是否真有不同或其他因素造成。一輩子能這麼做的機會並不多。

我曾經幫一位好朋友收過禮金,她嫁的是外國人,本想一切從簡公證結婚算數,但父母唯一的女兒嫁人是家族中的大事,為了向父母的親朋好友交代,勉為其難地補辦了一場婚宴,後來他很慶幸有辦這場喜宴,過程中他清楚地感受到大家對他深深的祝福,那種感覺是言語無法形容的。我在收禮金時,看到絡繹不絕的人潮,大家扶老攜幼,一包比一包厚實的禮金,我收到很想哭(不是因為手酸~)。我第一次對禮金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在我結婚之前。

此外,我聽過有人宴客是不收禮金的,我自己還沒遇過,那想必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才行,如果金錢對我不是問題的話,我當然也希望能真的「請」大家吃飯,為我的婚禮獻上純純的祝福就好,不過這輩子沒機會了,下輩子再看看吧!

台長: 春天
人氣(1,5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