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9 08:36:51|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補充水分 含1分鐘再下肚晚餐後少喝水較健康

補充水分 含1分鐘再下肚晚餐後少喝水較健康

天氣熱易口渴而補充更多水分,但其實喝水也是一門學問,台大 家醫科 醫師姚建安表示,人一日約需攝取2000~ 3000c .c.水分,喝水時,先含在口中1分鐘,身體較易吸收,並建議晚餐前喝完一日所需水分,避免頻尿而干擾睡眠,因許多人熟睡時會不自覺憋尿,長期易造成女性尿道感染,男性則可能發生攝護腺疾病;中醫師莊雅惠也建議日落後少喝水,以免引發腹瀉。

姚建安醫師表示,人體50%~60%都是水分,這些水分能調節體溫,也可代謝體內老化廢物與毒素,對免疫機能相當重要。若每天喝水量長期未達2000~ 3000c .c.,細胞水分吸收不足,含水量低於身體需求,此時就稱為脫水。由於小孩與生病老人較不會表達感受,所以是脫水高危險群,平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發熱、昏睡的脫水症狀。而上班族整天都在冷氣房裡,常覺得昏昏欲睡,這也是脫水症狀之一, 姚 醫師表示冷氣房太舒適,容易忽略補充水分,再加上冷氣、空調會加速水分蒸發,他建議要增加每日飲水量,需攝取2500~ 4000c .c.水分。中醫師莊雅惠則提醒畏寒怕冷、腸胃不好的人,空腹和日落後不建議喝水,因為此時身體較虛弱,喝水容易拉肚子。

這樣做~白天喝水較佳

傍晚或晚餐前喝完一天所需的水分較佳, 姚建安 醫師說,因晚上身體代謝較差,且夜晚喝水容易導致睡眠時頻頻起床上廁所,不但影響睡眠品質,而且也容易造成泌尿系統疾病。因為許多人熟睡時會憋尿而不自知,長期下來,女性容易尿道發炎,男性則易引發攝護腺疾病。

每次喝水100~ 200c .c.

每次喝100~ 200c .c.的水,約平常紙杯一半的水量,使細胞有充分時間吸收水分。若一次喝太多水,身體會沒辦法吸收,易造成血漿體積變大、電解質瞬間降太低,若身體較虛弱,就易發生昏倒情形,如老人、小孩和女性生理期時都要小心。另外,一次喝太多水分會使體內細胞破裂,再生能力慢的細胞死亡,如神經細胞,而造成永久性傷害。

口中含水1分鐘

姚建安醫師建議,喝水時,先將水含在口中至少1分鐘,避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慢慢喝,讓細胞有充分時間吸收水分,且將水含在口中,讓水溫和體溫變得相同,較不會刺激腸胃。莊雅 惠中 醫師則建議,平時應多喝與體溫、室溫相同溫度的水,較不傷身,還是一種涼補。

飯後慢慢喝水

早上起床先空腹喝一杯100~ 200c .c.的水,許多人認為能促進腸胃蠕動、清除宿便,但莊雅 惠中 醫師提醒,腸胃不好、畏寒怕冷的人不建議空腹喝水,容易造成腹瀉。 姚建安 醫師表示,早上空腹喝水會影響食欲,有助減肥;飯後則要慢慢喝水,因為若喝水速度太快,易造成腸胃蠕動變慢,因而脹氣。

辦公桌放水杯

人體每天水分蒸發約600~ 1000c .c.,若在冷氣房裡,水分蒸發會加快,需補充水分,每天攝取2500~ 4000c .c.的水,同時也要保持室內濕度,在家中可放一盆水,辦公室則在桌上放水杯,來隨時補充水分。

小冰塊含口中解暑

天氣很熱,許多人受不了冰水的誘惑, 姚建安 醫師提供一個小秘方。他建議可以準備一塊小冰塊,含在口中1~2分鐘,這樣不但可享受沁涼感,當冰塊在口中融化成水喝下時,水溫也已經和體溫相同,也不會傷身體。

要注意~小孩 老人易脫水

因為較不會表達感受,小孩、老人很容易脫水,家人要特別注意,長期脫水,小孩會影響智力發展,老人家則會抵抗力降低,感染肺炎等疾病。平時可注意生病老人是否昏睡或輕微發燒,小孩是否發熱、躁動不安、指甲乾癟,這些都是脫水症狀。

運動後勿喝冰水

運動過後補充水分時,不宜喝得太快、太多,易因電解質瞬間降低而昏倒;若是運動後猛然喝冰水,對敏感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導致不能呼吸,相當危險。莊雅 惠中 醫師則認為冰水百害無一益,她引述《本草綱目》記載,「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變生諸疾」,認為不管天氣再熱,都不該喝冰水。

專家說

心臟 腎臟病患 需控制飲水量

心臟病、腎臟病等患者,每天的喝水量不能超過1500c.c.,以免造成心臟、腎臟過大的負擔。

畏寒怕冷體質 晚上勿喝水

日落後,身體代謝比較差,不建議喝水,尤其腸胃不好、畏寒怕冷的人更要避免晚上喝水,以免腹瀉。

女性專用春藥
壯陽運動
陽痿食療
神仙水
魔法24|高分秘笈
xyz軟體帝國
早洩
台北購物網
wii遊戲片
催情王

台長: dowl2bdi64hh75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