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科學讀書人
作者:潘震澤
出版社:三民
你聽過雅婁或華生嗎?你知道什麼是腦內啡或是雙螺旋嗎?PCR或DNA各代表什麼意思?RU486或嗎啡的應用又是怎麼樣的景況?這一大堆我們既陌生又跟人體生物學息息相關的名詞,就這麼從『科學讀書人』裡蹦了出來,對讀者招招手,宣告他們存在世間的意義。
本書的作者是個長年從事生物學研究的學者,對於西方的科學浸潤頗深;在一開頭的序文作者提及自幼因其生長環境之故,對於中國的經典頗有涉獵,此外,也喜讀各類雜文、小說,造就作者在鑽研西方科學時,閱讀不僅是必要也是休閒活動,除了必讀的專業論文,也接觸許多與科學相關的著作,久而久之發展出一套對科學界裡的人、事、物的『科學觀察』,輔以自幼在東方社會的人文薰陶,這一篇篇對科學學理萬象的反芻之作,就這麼應運而生。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科學人生】著眼於諸多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理發現歷程及科學家之間的合作與競爭關係,探討這些頂著學術光環的研究者在深究學理之餘,仍舊無法擺脫名利帶來的紛爭與糾葛,原來科學家也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仍不脫愛恨情仇與人性的擺弄;【科學拾穗】側重介紹各種生物學理,而這些學理都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極大的連結,像是睡眠、壓力,甚是目前最流行的『奈米』科技,作者都把它們列入觀察的細目裡,引述許多專業書刊做重點介紹,文中更附上作者個人的體驗與發現,解答一般民眾對此類議題的迷思;【科學萬象】則是作者在埋首科學領域多年之後,重新反思自己在科學路上的所見所得、一貫抱持的研究態度與信念、以及人生與生命問題的結晶之作,究竟從一個科學家的角度出發,自己觀照到什麼?成就了什麼?或是遺落了什麼?
作者不愧是一名科學家,為文論述謹慎、實事求是,書中引經據典之處總不忘詳細標明出處;對於各個理論學派的來龍去脈,也是有一分證據說一份話,不隨便加油添醋;若是描述一個事件,也是詳盡蒐集影響事件的成因與元素,再做反應與分析,不會妄下斷語。這種種的寫作風格,都透露出作者身為一個科學人該有的實驗精神與風骨,半點都不敢馬虎,這也是全書特有之處。
作者在描述科學學理、科學家的研究事蹟與軼事之餘,試圖把這些『unit』帶入不同的向度,抑或者說,作者想從另一種思考面向重組這些『小單元』,看看會有何撞擊出現?但不知是限於篇幅字數,或是人習慣於描寫早已熟悉的領域,雖然作者有心做這樣的『實驗』,卻常常是一兩句就擱筆不論,甚為可惜,這個部分卻也最能撼動人心,讓讀者心有戚戚焉,若能進一步嘗試此種探討與書寫,或許有另一番氣象。
然則,當我們看到一個從事西方學術研究之人,會有「學然後知不足」的感慨,會有「大哉問」的疑惑,會有師徒倫理不踰矩的掙扎,我不禁要對作者行深深的注目禮了。這一切攬鏡自照之舉,豈是單單在實驗室裡一步步推敲、模擬可得?這背後需要多一點點對宇宙、對人世、對萬事萬物該有的包容與關注之情啊!畢竟,科學在不斷研究發展之餘,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啟動這一切發現的原點----人類對探究宇宙存在之心,正視這份初心,人類才不至於將科學淪為技術層面的升級與追逐,而是另一種智慧的呈現,也是一種藝術之美。
by 杜一2003/12/24
http://www.netandbooks.com/taipei/books/data.asp?pageto=9&id=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