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3-01 17:13:41| 人氣24,3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The Tempest-《暴風雨》感想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沙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對我來說一向都不是容易的事,也從來沒完整看過。白紙黑字亦或是簡單的道理,總覺得得花上一段時間去咀嚼才能感受到一些,當然也質疑過是否是中譯版的問題,畢竟台灣的翻譯版本推陳出新的呵。

 

沒有兩把好的文學、中文底子,真的很難把可以把他的作品精隨刻劃出來,從事翻譯的朋友們,大家要加油!! 

 

20103月份來台的演出的德國「歐斯特麥耶與柏林列寧廣場劇院」的「哈姆雷特」讓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這也促使我有「勇氣」在2/17日進場看沙士比亞的The Tempest (暴風雨)」。

 

The Tempest(暴風雨),若以童話故角度切入很簡單,但要以戲劇呈現且又面對以成人為主的觀眾群,如何讓戲精準、不失風趣、在觀賞中能體驗到箇中精神,真的很難 ~ ! 事後才知道「他們的排演方式是以一小段、一小段樂章的方式進行,連導演也沒看過完整版---若真是這樣,那這次演出的效果會被打折扣也是裡所當然的囉~ ~很大膽的作法!

 

舞台上的裝置清爽與簡單,但與後方影像搭配一起時總覺得有很大的落差,聲效上也稍嫌作做些些,整個戲看似流暢,當下卻有種「要當作是在看故事童話還是一般戲劇欣賞?」的疑感。

 

文化之間本就有隔閡、詮釋作品上也一定有差異,整體來說,這次若有些好評的話,真的要歸功於有一群優秀的俄國演員群,肢體、聲音都有一定的質感與純熟度。

 

至於劇的呈現度,呵呵, 我還是比較愛法國的「莫里哀」跟德國的「哈姆雷特」囉! ^0^

 

還是感謝當天的演員與導演 ~ ^0^

 

PS. 文末有連結影片ㄛ。

 

 

 

< 以下彙整自相關網站>

 

 

¢關於此劇與故事

 

《暴風雨》由俄國契訶夫國際戲劇節(Chekhov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及法國國立傑默劇院(Théâtre Les Gemeaux Scène Nationale)跨國共製,另有唐納倫創立的「與你同行劇團」(Cheek by Jowl)協力製作。  網羅俄羅斯當代影視劇場紅星,堪稱俄羅斯劇場界的夢幻陣容,演員以正宗俄式寫實風格,爐火純青地詮釋莎士比亞傳奇經典!(DJ我對最後這一句「爐火純青」有點意見說 ~ )

 

《暴風雨》20111月於法國巴黎世界首演18場,立即獲得極大的迴響,『費加洛報』盛讚為「大膽、饒富趣味、近乎完美的演出,絕不可錯過!」(這個盛讚讓DJ我懷疑~)

「暴風雨」是莎士比亞晚年的代表作,描述米蘭公爵普羅斯斐洛被弟弟安東尼奧與那不勒斯王阿隆索奪去爵位,和女兒米蘭達流亡到一座荒島,勤練魔法並展開報復的經過 12年後普羅斯斐洛抓住機會要復仇,他喚來暴風雨,將他的敵人船隻摧毀漂流至他的荒島海岸。

 

這座小島住著普羅斯斐洛的魔法精靈僕人愛麗兒,還有邪惡女巫絲克瑞克斯的醜陋兒子卡力班,堅信他才是正統的島主,因而對普羅斯斐洛的搶奪心懷怨恨,於是和阿隆索隨從合作密謀殺害普羅斯斐洛。

 

整齣戲充滿奇幻色彩,劇中一連串驚險刺激的報復行動營造出詭異的氣氛,尤其是米蘭施展魔法使大海風起雲湧的一幕,甚具懾人的氣勢。(當天沒有讓DJ我感到有懾人的氛圍說 ~ )

 

情節看起來像是神話故事,魔法操縱權力,但故事本質上卻是在闡述生而為人擁有真實情感的重要性。

 

「他嚇得頭髮豎立,跳入浪裡大喊!」在國家戲劇院的舞台上,俄國演員用豐富的肢體語言,精采詮釋劇中人物的內心掙扎。飾演那不勒斯王阿隆索的欽卡諾夫說,在排演時,演員甚至跳入河中,來揣摩暴風雨下的身體衝擊。

 

許多人認為,「暴風雨」劇中有許多隱喻,將蘇聯解體後的俄國社會現象融入其中,但副導演基里爾.斯比特涅夫說,故事實際上著重在人的部分,關心人生中的各種處境,並沒有刻意融入社會現象。

 

一般認為《暴風雨》最早出現在16101611年之間,也被認為是莎士比亞最後一部獨自完成的戲劇和悲喜劇的性質,因此被稱為「傳奇劇」,近400年來,此劇不斷被搬演,注入許多新元素。

 

此次台北演出是亞洲首站,之後將轉往北京。



¢關於演員與排練

 

2000年在契訶夫戲劇節中,唐納倫甄選了俄國當地演員組成劇團,製作出《第12夜》、《3姊妹》、《暴風雨》等劇,在俄國和世界各地巡演。2008年,唐納倫團隊曾在台灣演出《第12夜》。這次是導演唐納倫與演員們第二次來到台灣。

 

副導演里爾斯彼特涅夫說,世界巡演的經驗對演員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戲劇會呼吸,是具生命力的有機體,在演出中接觸各式各樣的人,都能締造出更豐富的人生,這樣的演員才能賦予戲劇生命,表現出戲劇即生活的本質。

導演唐納倫在排練時,試著帶著演員進入不同的情境,讓每一個人不同的經驗與生活融入戲劇,這次希望能夠呈現出最動人最接近當代多元文化面向的「暴風雨」。

 

曾演出《第十二夜》的演員欽卡諾夫(Mikhail Zhigalov)指出,他們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排練,而且是十分逼真的排練,如暴風雨場景就到河水中感受水淹腳踝的真實感覺;導演將他們帶至離莫斯科城外三百公里處的原始森林內,隔絕一切電話。他們每天除了吃飯、休息外就是排練。演員甚至要跳進河中,感受被水沖淹至腰的感覺。每天排練片段,最後導演將這些排練的片段連結整合,二個月時間排一齣戲,令人難忘。他說,連導演唐納倫也沒有完全看過完整版的《暴風雨》,但是他相信將會十分精彩。

 


¢關於舞台設計與燈光

 

一道弧形彎牆,仿似監獄牢房又像是荒原的空間,箱椅、桶子、沙土等殘敗物件,這是英國導演唐納倫(Declan Donnellan)執導的《暴風雨》舞台。乾淨簡潔的意象,能量十足的演員,讓莎翁名劇有了現代新貌。

 

以英式極簡的場景及燈光,運用現代的手法,組合俄國實力演員,重新詮釋《暴風雨》。主要演員亞歷山大.廉可夫指出,舞台效果豐富、炫亮,給人正面積極的感覺。

 

 

¢關於導演-- 迪克蘭唐納倫 (Declan Donnellan)

 

英國重量級導演、1953年出生於英格蘭的唐納倫是劍橋大學法律系的畢業生,1981年與奧姆羅德共同創立「與你同行劇團」(Cheek by Jowl)並擔任聯合藝術總監。

 

1989年擔任英國皇家國家劇院聯合總監期間執導過的作品包括:《瘋狂理髮師》及《美國天使》等。擔任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總監時執導的作品則有《:造謠學堂》、《李爾王》及《孤星血淚》等。他亦曾於亞維儂藝術節執導《領袖》、薩爾茲堡藝術節執導歌劇《法斯塔夫》、及於莫斯科波修瓦劇院執導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2000年起在契訶夫國際戲劇節企劃下,於當地甄選俄國演員,陸續執導該藝術節自製作品,包括:普希金《鮑里斯戈杜諾夫》、莎士比亞《第十二夜》及契訶夫《三姊妹》。唐納倫於莫斯科、巴黎、紐約、倫敦等地獲獎無數,包括三度榮獲英國奧利佛獎,也曾任英國皇家國家劇院聯合總監、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總監。2004年獲頒法國政府文化騎士勳章。

 

他最擅以英式極簡的場景、燈光,現代戲劇手法重新詮釋經典,莎士比亞更是他著力的大宗,包括《馬克白》、《奧賽羅》、《第十二夜》、《暴風雨》等。《第十二夜》2008年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以俄語、全男的瘋狂大膽風靡了台灣觀眾。

 

    唐納倫天才般的導演手法,全面性的劇場風格,使他深受英國觀眾肯定,也榮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文化騎士勳章,及俄國金面具獎「最佳導演獎」。

 

導演針對表演,以英文撰寫的專書《演員與標靶》(The Actor and the Target),準確解剖演員心理,喚醒演員沉睡的表演天賦,已被譯為俄文、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中文等,於全世界發行。

 

 

 

 

 

 

** 導演Declan Donnellan

 

 

 

台長: DJ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