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2 11:40:03| 人氣4,36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筆記:改變想法的藝術】想法改變的力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改變想法的藝術】

提倡多元智能的霍華德‧嘉納(Howard Gardner)在另一著作《改變想法的藝術》(聯經),大談想法改變的因素。他認為改變想法的七個方法涵括:「邏輯思維」(reason)、「調查研究」(research)、「共鳴回響」(resonance)、「具象的重述」(representational redescriptions)、「資源與報償」(resources and rewards)、「新聞時事」(real world events)、「阻力」(resistances)。

借用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柯波帝(Truman Capote)告知友人自己所進行的新書寫作改變了他,也改變他看事情的許多角度。柯波帝心路歷程的轉折,無疑地是受了「新聞時事」(real world events)的影響,而讓柯波帝費時六年寫下非虛構性的小說,完成曠世鉅作《冷血》一書。其中柯波帝的訪談筆記多達六千頁,甚至他還自費幫加害者打官司,顯見他為了這本書的撰寫耗費大量心神、時間、金錢。書一出版,造成極大轟動,在暢銷書排行榜蟬聯多時。

當然對研究柯波帝的人而言,可能認為他在寫完《第凡內早餐》後,厭倦幫名人寫花絮,於是想寫下不一樣的東西,從而關注報載在堪薩斯州侯坑鎮一家四口慘遭殺害的血案。隨著柯波帝深入的訪談,他與兇手之ㄧ的派瑞‧史密斯(Parry Smith)產生微妙的情愫。他們兩個人幾乎有相似的成長背景,所不同的是,一個成了時尚圈裡的知名人物,另一個則為了搶奪他人財物而痛下殺手,最後被處以死刑。柯波帝在寫完《冷血》一書後,命運也將他創作的生命給奪走,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新書上市。

【一致性】

也許我們得問,什麼影響了人的想法?或者我們可以進一步問,當人做些什麼可以改變其他人的想法?從嘉納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領袖如想有效改變他人的想法:「領導人必須採用兩種工具:他們所要說的故事(想法),以及他們實際所過的生活是否能身體力行。」(頁101)

最近的一個例子,也許就可套用民進黨在112立委選舉大敗,說明了該黨的挫敗正是原本他們秉持「勤政、清廉、愛鄉土」的理想,敵不過這八年執政不斷浮出的貪污與舞弊,引起人心思變,給了執政黨一個好大的教訓。當領導者所說的故事與親身實踐的行為產生落差,或是不一致時,人民的想法就會產生改變。

所以,「一致性」是個重要的關鍵,也能從國家這巨大的組織類推至一個企業體、機構或是學校。嘉納這樣補充地說:「因此,在盡一切所能之後,故事中最重要的就是真相,而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誠信。」(頁160)而現今政壇的風暴,吵得沸沸揚揚的正是「誠信」兩個字,只是「誠信」也隨政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讀。

【直接、間接、教育】

當然,一個人想法的改變,不見得非倚靠直接的說服。像現在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Jr)訴諸選民的是「我們要改變」,這是一種直接性的訴求,深刻地打動選民的內心並激發熱情。然而,透過科學發現、學術突破和藝術創作,也能間接地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以盧雲(Father Henri Nouwen)為例,正因見到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所繪浪子回頭畫作,而讓他心有所感,寫下了《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

除此之外,教育更是改變一個人想法最重要的媒介。在一個人前20年的光陰中,無不透過學校的正規教育,取得該有的知識,然後擠身社會為自己取得安身立命之所在。但在面對全球化的浪潮下,終身受雇制已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人是否有終身受雇力,能否讓老闆賞識,確認自己是無可取代的人才。

嘉納對這個浪潮下的警語是:「然而今天,我們已經跨過了分水嶺,不可能再有終身保障的工作,而必須在職場上衝刺,幾乎沒有任何職業是不需要終身學習的,全球各地的工作環境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可以自動化的事物全都自動化,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搶得先機的人,就占了有利的地位,而一心緬懷過去的人,則非但不合時宜,而且恐怕保不住飯碗。」(頁212)

【改變親人、當事人、自己的想法】

當改變想法縮小至個人生活圈,可能碰到的難題會是:「我如何改變家人的想法?」甚至是一個心理治療師如何改變當事人僵固的想法?這些都是不容易的課題,嘉納的這一段話或許點燃一盞明燈:「避免自我中心----陷入自己想像的解釋中。在改變想法的談話中,目的並不是說明你自己的觀點,而是要將心比心,深入對方的心靈之中。」(頁236)簡言之,一個人能夠擁有「同理心」,對於至親的家人、尋求心理師協助的當事人,都能產生想法改變的力量。

最後,嘉納論及一個人自己想法的改變,有像使徒保羅受大光照耀,因而親身面對自己所迫害的主,之後歸信基督。也有人一開始對共產主義大發熱心,及至見到共黨國家的倒行逆施,才真正改變自己個人的信念。不管如何,一個人想法的改變,可能因為知識的增長、時間的歷練,讓人從嘗試錯誤中逐漸修正,結果也許是完全拋棄原先所抱持的觀點,也可能是修正部分想法,然後集其大成。

對我個人而言,我自己的想法也歷經多次改變。小的時候,在國共敵我意識的教育下,我曾經想過要當科學家,研發精密武器,但在知曉自己數理天份不高,終究放棄了這一夢想。但不幸的是,踏入辭修高中後,在高一與班上同學不和,那群人皆要讀社會組,而我打定主意不跟這群人往來,所以選擇進入自然組。這一貿然的選擇,開啟我痛苦的高中生活,因為數理天賦差的關係,靠得是國、英、三民主義等文科拉抬考試分數。所幸進入社會之後,我才找回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位置,也就是人文、社會的領域。與人對談、寫文章、發表演說,才讓我悸動的心有了停靠港口的機會,也是因為透過往日錯誤的想法與決定,才能奠下我今日的想法。因此,一個人錯誤的想法不代表他(她)必然失敗,若是能從中汲取教訓,修正自己的軌道,因想法而改變的力量也能在未來使自己有不同凡響的一天!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向日葵
一篇不錯的文章分享:
人會按照如何思考而左右感受到什麼「滋味」。
http://blog.udn.com/oyt0915/22914205
2015-08-05 17:35: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