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和四哥在師大夜市吃飯。約定在台電大樓站見面,出站時見一名中年男子站十字路口兜售雜誌,我對四哥說,等等,我買雜誌。一本一百塊,THE BIG ISSUIE第二期,封面張惠妹。四哥問那是什麼東西?我正氣凜然地答,遊民報雜誌什麼東西的,營收獲利回饋到遊民身上去一類的東西吧。我們在茶餐廳坐定,他把雜誌拿過去翻了一翻,說和遊民跟張惠妹的唱片創作理念有什麼關係呢?我把雜誌拿回來翻了一翻,然後也說,幹,我也不知道遊民跟張惠妹的唱片創作理念、跟iPhone4.0多工處理的介紹有什麼關係。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以為THE BIG ISSUE是遊民創報一類的事情。但後來想想,可能是我自己腦容量太淺,把這本雜誌和有一個遊民街頭攝影搞混了。細細研讀封面上的字樣,上面說明著「一本關於愚人世代的雜誌,內容涵蓋全球意識、商業科技文化設計之綜合報導與評論」,在阿妹左眼上方有一行小字寫「NT100,50元為販售者收入以及公益之用」,編輯也沒有標榜遊民辦報,幫助街友自立更生這檔事,那單純是自己耳朵長包皮,眼睛黏上了蛤仔肉,把所有訊息弄擰了。
一邊吃飯一邊看雜誌,我想之所有會有這樣的印象,可能是被雜誌第六頁的文字所暗示了:「The Big Issue是一本創始於英國倫敦的雜誌,這份刊物的通路,是透過Homeless來販售。該組織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以有限公司模式,負責生產和配送雜誌到街頭的小販通路,另一個則以非營利組織的形態存在,以幫助這些小販們解決造成他們無家可歸的問題,重新取得生活的主控權。」
說明文字附著圖解:「雜誌社免費提共十本雜誌供街友販售,賣完得到一千塊收入,繼續進貨販售,進貨五十元,售價一百元,等於利潤五十元。」那個圖解最後的箭頭指向一個娃娃站在一個房子前面歡呼,文字寫道:「取得住所並尋求穩定的工作。」
在這個說明之後就是柏林五一遊行、巴西打造新興都市,跟無印良品的廣告和台北藝文訊息的介紹。當然了,還有阿妹感性地談她手上刺青的故事,阿妹說:「我以為當歌手只要唱歌,沒想到要面對的更多。當我看不清楚自己時,我離開。」THE BIG ISSUE和兩廳院藝文訊息、Ppaper、誠品好讀(現在還有誠品好毒嗎?)、破報,其實也沒有什麼兩樣。總之,如果不是街友遊民這個梗,把這些雜誌的封面撕開,一切的內容都應該會搞混吧。
這樣的事情讓我感到困惑。街友們和內容裡面的台北電影節的巴西盛宴、編輯們嚴選沛綠雅礦泉水NIKON雙筒望遠鏡為演唱會必帶配件有什麼關係呢?當然這些內容本身真的沒什麼不好。花一百塊,抱一本THE BIG ISSUE在手上,在公館晃來晃去,那樣知青的FU,不但讓自己看上去更像是陳綺貞的歌迷,而且又可以幫助到遊民,有什麼會比這樣的消費行為更讓自己自我感覺娘好呢?
我對引進這本雜誌的初衷沒有意見。很樂意花一百塊去買THE BIG ISSUE讓自己看起來很有良心。
我對遊民獲得五十塊的收益沒有意見(但是否可以清楚地公開具公信力雜誌的銷量和財務支配狀況呢?),但剩下的五十塊的內容,可不可以讓我看到一點點遊民推薦十大好睡公園躺椅、五十塊過一天,街友眼中的敦化南路OL呢?作為一個讀者,我不想再看甜梅號樂團穿著綿兩用附帽外套NT2600比利時麻開襟襯衫NT1790,誤以為自己是岩井俊二的電影人物在柔焦光暈下傻笑了。
文章定位:
人氣(2,892) | 回應(7)|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