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簡介上對千燈館的介紹時,一點期待都沒有,心想大概又是個拿幾個破燈來魚目混珠的小展廳罷了,走進屋子,普通的玻璃木櫃子,密密的擺著一件又一件的燈具,少數遊客來來去去,大多數時候只有我一個人靜靜的欣賞,偌大的展廳連暖氣都沒有,看的第一件展品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原始天然石燈,介紹上說:此石燈非人工所造,凹槽乃天然生成,古人放入動物油脂為燃料,以苔蘚或燈草為捻,點燃就是最早的燈了。看完,心裡大嘆:『燈啊~燈啊~在這裡委屈了你們。』
這是一間以中國歷代燈具為主題,館藏非常豐富的博物館,所有的展品是由私人收藏家殷小林先生提供的,這些東西,若在台灣任何一間博物館,絕對都是被放在設計過的座台上、打著燈光、控制溫濕度、禁止閃光燈拍照、雇著眾多保全、得花貴貴的門票錢才能觀賞得到。這裡,卻僅只是千燈鎮諸多景點之一,花RMB60買聯票進來,任你近距離欣賞,不識貨的或許就輕易錯過了這個充滿寶藏的博物館了。
『漢代灰陶抱九子俑燈』。簡介上說:此燈為一個母親懷抱九個孩子,母親面無表情,酷似古埃及塑像。但它充分體現出一個母親心滿意足,別無他求的平靜神態。殷先生題詩云:『懷抱九子百年修,今生得此復何求?神情如水平淡淡,難掩心中樂悠悠。』曾經在參觀漢代馬王堆的出土物時,見過這樣『婦抱九子』寓多子多孫之意的造型。
漢代青銅有執柄螭龍足豆形燈。
『漢代陶綠釉龜馱熊頂燈』,此燈由一行走的巨龜和一頂燈小熊以及一猿猴、一人物組合而成。很像一個行走江湖賣藝的小型馬戲班子。這盞燈長年埋於地下的墓穴之中,經泥水浸泡,綠釉盡脫,露出紅陶的橘紅色,燈盞內的綠釉保存得比較好,尚可想像當年的風采。
這是拍給烏龜姨看的,像不像林龜龜馱著涵涵跟叔叔頂著燈?難道我們家的娃娃們,也學最近流行的古裝劇玩『穿越時空』啊?!
漢武帝時,北方匈奴、羌等少數民族,時常侵犯漢朝邊境,曾引發多起戰爭。這個陶俑就是作戰失敗被俘虜為奴隸的外族軍人,此類題材的漢燈較為常見。仔細看這盞燈,這位軍人被俘虜之後,臉上表情似乎仍是非常不甘願,大眼圓睜、張口吶喊,很兇咧!
漢代的小熊頂燈。
漢代『青銅龍首柄行燈』,看到這盞燈時,毫不猶豫的找個好角度,隔著玻璃拍下來,那個龍頭似乎看得出昂首睥睨的神氣,龍脖子上的鱗片依稀分明,看起來作工精緻,保存得這麼完好,實在很難得。回家後上網查了關於殷小林先生的資料,節錄大陸網友對這盞燈的介紹(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f53780100ifnk.html):『
收藏讲究缘分。千灯草堂许多藏品的来历,都充满传奇。藏品中,汉代青铜龙首柄行灯既是青铜灯藏品中的佳品,又有着传奇的来历,被奉为镇馆之宝。
十几年前的一天,殷小林先生在潘家园旧货市场里“寻宝”。一位小贩手里拿着这盏青铜灯,主动上前询问:“先生,您要不要这个?”殷小林当时正在关注其他古灯,便没有留意小贩手中的东西,一口回绝了。但是小贩却不肯罢休:“先生,看看这个,便宜!”殷小林再次被拦住去路,纠缠不过,于是便打算敷衍一下小贩,赶紧离开。这一看不要紧,殷小林完全被这盏青铜灯吸引了。
这是汉代“灯树”中的一盏灯具。“灯树”是汉代王宫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组合灯具。灯檠似小树,树的枝干高低错落,枝干上安插着十几盏或者几十盏灯。这个青铜灯灯池底部有一个带插孔的突出物,就说明了它是灯树上的一员。这盏灯有典型的行灯形制,有执柄,灯池下具三足。这盏行灯的构思十分巧妙,执柄化作一只长颈龙头,颈上鳞纹分明,龙身瘦硬劲健,五官清晰饱满,通体散发着一种帝王之气。
就这样一盏青铜灯的精品,那个小贩才开价五十块人民币。殷小林记得行家说过,真品都有一股能感染你的灵气和抓住你的真气,看着这盏深深吸引住自己的灯,殷小林认定这就是汉代真品,连价都没还,抱起来就走。现在回想起来,殷小林觉得自己要不是和这件青铜灯有缘分,他的一再拒绝可能早就使他与这盏青铜灯中的精品擦肩而过了。』
西晉青瓷雙支蓮花托燭台,西晉時,清釉瓷的燒製工藝已經十分成熟,蠟燭也很普及,所以青瓷燭台十分常見。蠟燭分為兩種:一種有跋,一種無跋。這件燭台是無插有跋蠟燭的兩支燭台。插環下的一對連花,說明這燭台可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
宋代影青書燈。參觀千燈館之前,一直以為古代人讀書全都是點蠟燭,再用現在的燈泡以『燭光』計數推想,以前的讀書人夜讀,不是點一桌子蠟燭就是窮人家只點一支蠟燭,然後每個人都是近視眼?!完全忘了還有油燈這東西,再看看現在古裝劇,相較之下,道具顯得不夠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