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1-21 04:00:00| 人氣10,1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北八里]:十三行博物館~建立在當初的一個錯誤的博物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十三行博物館~建立在當初的一個錯誤的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的成立,是因民國七十八年「搶救十三行遺址」事件,當時政府計畫興建八里污水處理廠,廠址即位於遺址所在地上。經考古學者大力呼籲搶救遺址,獲得社會大眾熱烈回響,因而促成保留部分遺址面積,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並在民國八十一年經行政院核定由台北縣政府負責籌設十三行博物館,以保存及展示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北縣八里鄉博物館路200號,是八里鄉河海交接處,原本為二級古蹟「十三行文化遺址」,佔地約三千六百坪,全館面積約兩千坪。
 
民國89年開始興建十三行博物館,於92年完工。建築的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研究顯示,十三行遺址距今大約一千八百至五百年前,在台灣歷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台灣唯一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出土文物除有大量自製陶器、石器與鐵器外,也可見台灣其他族群的陶製品,從地址位置分布及陶器行事風格相似來看,十三行人可能與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關係最為密切。
 
當初之所以將其命名為「十三行」是因遺址所在地,也就是台北縣八里鄉頂罟村的別名為「十三行庄」,相傳清朝有多達十三家行郊(商家)在此經商而被稱為「十三行」。
 
館藏中最為重要的即屬~人面陶罐,表情豐富的人面造型充分顯示了史前居民精湛的製陶技術,此作品為墓葬出土文物,推測可能是宗教用途。
 
展示大廳,飛機頭的模型道出了十三行遺址被發現的原由,循線漸進,則是一個考古探坑模型,記錄了當時考古情形﹔展覽廳入口的怪手及簡報,記錄著十三行遺址被發現的原由。
 
往前的八角劇場,則是呈現十三行人食衣住行等生活面貌,結合壁畫與模型道具,透過聲光效果,模擬十三行人的一天。考古遺物展示廳,陳列著遺址出土的各種陶器、石器、青銅器、鐵器、骨角牙器、玉器、珠飾等。
 
除此之外,展廳還布置了一個十三行人的墓葬現場,可看到陶器珠飾、貝殼等陪葬物品以及側身屈肢葬的骨骸。
 
十三行博物館是一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博物館,來到這裡,除了進博物館探索台灣的史前文化遺址外,還可在博物館咖啡館,喝喝咖啡,享受八里的左岸風情。(旅遊日期:2009/08 )
 
以上資料來源: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十三行博物館》
 
搭捷運前往十三行博物館:
1.捷運淡水站→ 渡船(至八里)→ 左岸公園站紅13路接駁公車→ 十三行博物館
2.捷運淡水站→ 渡船(至八里)→ 騎自行車約4公里→ 十三行博物
3.捷運關渡站→ 紅13路接駁公車→ 十三行博物館
 
自行開車前往十三行博物館:
1.自行開車(台北地區):關渡大橋→ 台十五線八里方向→ 中華路→ 文昌路→ 博物館路→ 十三行博物館
2.自行開車(非台北地區):西濱公路→ 中華路→ 文昌路→ 博物館路→ 十三行博物館
 
∞ ⊙ ∞ ⊙ ∞ ⊙ ∞ ⊙ ∞ ⊙ ∞ ⊙ ∞ ⊙ ∞ ⊙ ∞ ⊙

博物館入口~全館凹陷於地下一點五米,入館前,需經歷一段向下斜伸的坡道,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
 
博物館外貌~鋼構建築象徵海,所有的結構軸線均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或海中凸起的鯨背。
 
八角斜塔~代表時間軸, 其17度傾斜不正的設計,影射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
 
博物館因建築特殊,於2002年榮獲「台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遠東建築獎首獎,為近年來頗受注目的話題建築!
 
↓代表先民乘船渡海來台 沿著階梯爬上即為鯨背沙丘聊望台,可遠眺海岸風光

↓十三行博物館位於台北縣八里鄉博物館路200號

 ↓十三行博物館周邊景點位置圖

 ↓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售票口

 ↓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籌建誌

 ↓售票須知

 ↓李道雄在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內留影

 ↓展覽廳入口的簡報室

 ↓十三行博物館的大廳

 ↓展示大廳,飛機頭的模型道出了十三行遺址被發現的原由

發現十三行~遺址發現始末及考古學相關概念介紹
 
十三行遺址的重現,彷彿就是充滿戲劇性與驚奇。民國44年,空軍飛行官潘克永在一次飛行任務當中,經過觀音山的上空,赫然發現羅盤有受磁力干擾的異常現象。
 
機敏的他猜測,地下可能埋有大量鐵礦,才使得羅盤受到干擾。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到現場察看,發現當地有疑似鐵礦的黑褐色「鐵石」。

為了開發可能存在的鐵礦,潘克永找上了在台灣大學任教的地質專家林朝渠教授以及中美鑽探公司工程師黃瀛東。
 
民國46年,林朝渠與黃瀛東陪同潘克永一同前往台北縣八里鎮頂罟村勘查,以他的專業知識一眼就看得出來這些黑色鐵石並非鐵礦,而是俗稱「鐵屎石」的煉鐵殘渣。
 
沿著當地小路走到後來發現的十三行聚落,卻發現遍地鐵渣、貝塚、陶片,林朝渠高興地笑了,沒想到「鐵礦」沒有找著,竟找到台灣唯一鐵器文化的史前遺址。

↓重返十三行~民國46年發現十三行遺址~~民國79年搶救十三行遺址~民國92年十三行博物館開館

 ↓第三層~十三行文化層

 ↓第三層~十三行文化層

 ↓這是當初在挖掘十三行遺址文物的考古場景。

↓這是當初在挖掘十三行遺址文物的考古場景。

 

↓石在有意思


 ↓哇!發明王

 ↓刀、斧、鏟、鋤頭,古代與今日得比較



 

↓如何體驗考古

 ↓從證據到真相 考古學家的解謎過程

 

↓台灣的第一把稻米和第一隻狗

 ↓台灣稻作栽培

 ↓台灣狗的飼養

 ↓南關里遺址出土 稻米和狗遺留的啟示

 

↓Archaeogical Team 考古團隊

搶救十三行~遺址搶救記事        

民國78年,就在考古學家等多位考古學家在八里進行考古發掘的同時,卻傳來當時台灣省住都局計畫在十三行遺址上興建八里污水處理廠的消息,污水處理廠的廠址幾乎與遺址重合。
 
為了拯救台灣珍貴的史前遺址,考古學家四處奔走,呼籲各界重視,當時獲得社會大眾熱烈迴響,爆發台灣史上第一次文化保存與工程建設之間的衝突。

然而污水處理廠的興建工作並沒有停止,中研院的臧振華和劉益昌教授於是帶領學生在工程動工的同時在夾縫中進行文物的挖掘和搶救。
 
多年後雖被列為二級古蹟,民國81年經行政院指定台北縣政府籌設文物陳列館,但遺憾已經造成。
 
六萬平方公尺的遺址範圍,當年只搶救七百平方公尺,現今原址僅保留三千平方公尺,其餘均被嚴重破壞。
 
主持搶救遺址文物的臧振華與劉益昌教授,在博物館開幕當天重回現場,形容這是「建立在當初的一個錯誤的博物館」,並希望政府記取教訓,也期待博物館發揮教育、娛樂及休憩的功能,彌補當初的遺憾。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學者呼籲總統挽救十三行遺址

↓十三行博物館內一偶

 ↓回到荷西時期(1624~1662)

 ↓回到清初漢人初入墾時期(1684年台灣入清朝版圖)

 ↓回到八里坋繁榮時期(1790年清朝指定八里坋港為正口)

 ↓十三行博物館裡面的史前居民蠟像

 ↓十三行人他們的主食是稻米,除了種植稻米之外,他們要到山裡打獵

 ↓李道雄在十三行人居住的「干欄屋」前留影

 ↓十三行人住在由木頭架高的屋子,藉以避免潮濕,並防止野獸的侵襲,學者通稱此為「干欄屋」, 台灣大部份原住民的部落都有類似的建築呢

 ↓十三行博物館裡面的史前居民蠟像

↓重現古聚落

 ↓古聚落配置圖

 ↓留有大量證據的,還有墓葬的方式,十三行人為屈葬(大量出土的人骨姿勢為屈肢或半屈肢),都是背向觀音山,面向台灣海峽而葬

 ↓十三行人為屈葬(大量出土的人骨姿勢為屈肢或半屈肢),都是背向觀音山,面向台灣海峽而葬

 ↓十三行人為屈葬(大量出土的人骨姿勢為屈肢或半屈肢),都是背向觀音山,面向台灣海峽而葬

↓素面陶罐與拍印紋陶罐

 ↓精美多樣的陶器

 ↓十三行博物館裡面的各種有關面貌復原後的十三行人

↓十三行博物館裡面的各種有關面貌復原後的十三行人

 館藏中最重要的即屬《人面陶罐》,表情豐富的人面造型充分顯示史前居民精湛的製陶技術,此作品為墓葬出土文物,推測可能是宗教用途。 「人面陶罐」的正面、左右側面皆會呈現不同面貌,據說:早期的原住民有獵人頭祭祀的習俗,此陶罐可能是代替人頭。

 ↓人面陶罐

 ↓人面陶罐的解說

 ↓十三行人生活在距今1800~500年前,屬於台灣史前的鐵器時代,是目前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

 ↓千錘百鍊 從鐵砂到鐵器 十三行文化人如何鍊鐵

 ↓原料

 ↓煉爐


 ↓十三行文化~金屬器時代 1800~500 BP

 

↓植物園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 3000~1800 BP

 ↓圓山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 3200~2500 BP

 ↓芝山岩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 3600~3000 BP

 ↓訊塘埔文化~新石器時代中期 4500~3500 BP

十三行博物館開放時間:
四月到十月
週一至週五:09:00到20:00分
週六至週日:09:30到21:00分
 
十一月到三月
週一到週五:09:30到17:00分
週六到週日:09:30到18:00分
 
國定假日及補假日,上午9點30分到下午6點
〈週一若逢國定假日及補假日,照常開放,隔日休館)
 
十三行博物館來館交通:
1.捷運關渡站─接駁公車〈紅13,捷運關渡站〉到十三行博物館〈約25分鐘〉
 
2.捷運淡水站─渡船─騎自行車(約4公里)到十三行博物館(約50分鐘)
 
3.關渡大橋─台十五線八里方向到中華路─文昌路─博物館路─十三行博物館(約20分鐘)
 
十三行博物館票價(2009年底前,憑發票免費參觀十三行博物館)
全票每張新台幣100元
優待票每張新台票70元〈需出示相關證明文件〉
一日旅遊卷每張新台幣110元
〈結合渡船、公車、博物館等票價,本優惠方案以館方公告為主〉
 
十三行博物館
台北縣八里鄉博物館路200號  電話:〈02〉2619-1313
http://www.sshm.tpc.tw

伍佰 -戒指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