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6-26 07:05:52| 人氣10,99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雲林縣]:鄧麗君幼年故居~走進出生地紀念園區‧緬懷一代歌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鄧麗君已經過世十五年了,但她的出生地,雲林縣褒忠鄉和大埤鄉都說,鄧麗君是在他們的鄉內出生的,褒忠鄉成立了「鄧麗君觀光協會」,但大埤鄉卻有一名九十五歲的助產士跳出來說,鄧麗君是她接生的。

關於鄧麗君的話題從沒間斷過,她的出生地,每年還是有很多的歌迷去觀光,所以誰能證明得越多,對觀光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只是這個答案連鄧麗君的哥哥都忘了。

今天我們參觀的是褒忠鄉田洋村的一處三合院,一位八十歲的房東太太清楚記得鄧麗君出生時,是爸爸親手接生的。三合院裡一塊告示牌上,還印了鄧麗君的戶籍謄本,說明她是在褒忠生的。

鄧麗君去世後各地紛紛設置紀念設施,在台灣有台北金山紀念公園、高雄文物紀念館;在大陸上海有紀念餐廳,在香港也開放故居以供懷念;日本更拍攝她的紀念影片及表演舞台劇等。
 
鄧麗君,出生在雲林褒忠鄉田洋村,雖然只住很短的一段時間,就因為父親職務異動便搬走了,不過,在褒忠鄉在地人士的奔走,鄧麗君的故居已被列為雲林重要古蹟之一。

雲林縣長蘇治芬表示,鄧麗君生前在國內外擁有廣大歌迷,儘管已去世多年,但歌迷們對她仍懷念不已,這是相當珍貴的地方文化與觀光資產,將要求文化處整合資源,加速規劃時程。

文化處於今年4月已將鄧麗君褒忠鄉田洋村故居公告為歷史建築,並向文建會爭取1400萬元委由鄉公所興建停車場等設施,未來將進一步結合文建會、鄉公所及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共同規劃相關紀念設施,吸引參觀人潮及商機。

目前第一期整修工程已完成並開放參觀,當地鄉親歡迎民眾到這裡參觀,回味鄧麗君的點點滴滴。相信不久的將來,褒忠鄉將會有一個屬於鄧麗君的紀念館,提供各地民眾一起緬懷鄧麗君。

鄧麗君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哥哥,是唯一的女兒。父親鄧樞是軍人(河北人),母親趙素桂是山東人,在1942年跟隨國民黨撤遷到台灣,兩人於1943年結婚。

取名「鄧麗君」乃因為鄧父軍中的袍澤提議,仿傚清代小說《再生緣》中元朝才女孟麗筠,而「筠」(注音:ㄩㄣˊ)與「君」在國語字音雖不相近,但是有邊讀邊時,易誤唸為君,所以之後易名「鄧麗君」。

鄧麗君的家境並不富裕,鄧爸爸在軍中服務,剛到台灣時常隨部隊四處遷徒、居無定所,1952年在雲林縣褒忠鄉租房子居住,隔年鄧麗君出世,1954年鄧家搬離褒忠鄉田洋村。

鄧麗君幼年故居旅遊日期:2012.09.22

▼李道雄在鄧麗君幼年故居留影

開車前往鄧麗君幼年故居交通資訊:中山高斗南交流道下➤沿158縣道西行➤約2公里(經過虎尾、東屯、後埔)➤於馬光轉158甲縣道繼續西行,即可看到路旁的「鄧麗君幼年故居」指示牌。

▼158縣道路旁的「鄧麗君幼年故居」指示牌。

已故的影視巨星鄧麗君,於民國42年在褒忠鄉田洋村一棟閩式三合院老宅出生,為了保存這棟極具歷史意義的老宅,褒忠鄉鄧麗君文化協會,於2011年1月29日鄧麗君冥誕那天,正式動工修築「鄧麗君出生地紀念園區」。

並於2012年9月8日正式與歌迷見面,提前響應九月份第三周周六(15日)全國古蹟日,舉辦一系列活動,有田洋、小鄧、臥龍山紀錄片欣賞,懷舊照片、農村生活器具展示,耆老解說與導覽以及褒忠鄉古早味與農村童玩體驗。

▼全國古蹟日活動之掛旗

▼出生地紀念園區入口左側的“鄧麗君出生地”

▼出生地紀念園區入口與右側的造景

▼出生地紀念園區入口通道

▼1953年鄧麗君滿百天照

▼1954年鄧麗君滿周歲旗木馬

▼1958年鄧麗君自行赴相館拍照

▼1958年鄧麗君於相館拍攝芭蕾舞姿

▼1964年鄧麗君於相館拍照

▼1970年宣傳照

▼鄧麗君幼年故居~懷舊相片

▼鄧麗君幼年故居~懷舊相片

▼鄧麗君幼年故居~懷舊相片

▼鄧麗君幼年故居~懷舊相片

▼紀念園區入口通道之造景

▼紀念園區入口通道之造景

▼規劃新建的廁所(尚未驗收,未開放使用)

▼鄧麗君幼年故居之解說

● 三合院屋頂

三合院屋頂通常選用的材料以紅瓦為主,屬於彎凹版狀的「板瓦」,瓦片排列最常見的是「仰合瓦」,鋪瓦先做仰瓦,仰瓦先壓七分露三分,再在瓦攏對縫的地方蓋上合瓦。

日據時代則流行一種用水泥灌製的水泥瓦,又稱為「烏瓦」或「日本瓦」。目前因市面上找不到傳統的紅瓦板瓦,取而代之的是石棉瓦或琉璃瓦,而更多的則是鍍鋅鋼板(鐵皮),傳統美感不復。

● 三合院牆面

民宅側邊的牆面稱為「山牆」,山牆的裝飾有「鳥踏」和「懸魚」。鳥踏的外形同小異;懸魚本來以一塊木板用來遮住博縫板接縫處,後來演變成各式各樣裝飾性包括花果、瑞雲、書卷、獅頭等圖案。

台灣民間常見的民宅牆面有:

 1.磚牆:早期一般正式的建築,皆以磚牆為貴,建築整體堅固耐用。

 2.半堵:為了節省建造經費,牆的下半部為磚牆,上半部為石灰混泥土。

 3.編竹夾泥牆:竹管或木樑為支架,間隔則以細竹篾編成網狀,兩面再抹上灰泥成為白牆。

 4.土埆牆:選擇黏著性高的土壤,摻入稻桿或糟糠夯實,再用木模製成土磚,曬乾後非常堅硬,適合用來蓋房子,但怕水通常會抹上白灰保護。

▼鄧麗君幼年故居~出生地三合院,位於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頂田路9鄰37號

園區屋主章女士回憶鄧麗君出生那天,仍記憶猶新的說:那時候鄧麗君的父親因為在當兵,被調派到褒忠鄉,所以在宅子裡借一個房子住下來。

鄧麗君出生那天,他我借了一把剪刀準備為鄧麗君斷臍,那時候鄉下地方都自己接生,鄧麗君七個月大時,鄧家又因為父親調職,而搬走了。
 
▼鄧麗君出生地三合院之屋主章女士

鄧麗君是台灣外省第二代 生於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在家中排行老四,其父親是來自中國大陸,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遷台的河北軍人,而其母是山東人。
 
鄧父有一位頗有學問的楊姓軍官為其取名麗筠,意為「美麗的竹子」象徵美麗和志節高尚(中國古人常以竹子比喻君子),筠字有兩種讀音(不僅僅是國語,在廣東話和台語中這個字也有兩種讀音),一讀勻,一讀均。

因為小時候周圍的鄰居和同學都習慣把她的名字讀和寫成「鄧麗君」,這個名字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她的藝名。

▼鄧麗君(筠)之出生登記申請書,可證明鄧麗君(筠)是在褒忠鄉田洋村出生的

▼鄧麗君(筠)的戶口名簿影本

▼空中鳥瞰鄧麗君出生地

▼三合院之正廳

▼三合院左廂房內擺設,據屋主章女士說:將來這裡要做為鄧麗君紀念文物販賣處

▼李道雄在鄧麗君幼年故居三合院前留影

鄧麗君 (1953-1995)˙本名:鄧麗筠
 ˙英文名:Teresa Teng
 ˙生日:1月29日
 ˙出生地: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
 ˙血型:O型
 ˙星座:水瓶座
 ˙身高:165 cm
 ˙家庭狀況:父已歿母健在,上有三位兄長下有一弟
 ˙興趣:唱歌、跳舞(熱門舞蹈、迪斯 可)
 ˙最喜歡的顏色:紫色、桃色系列,舞台裝與家居服大多為此一色系
 ˙最喜歡吃的菜:空心菜
 ˙最喜歡的飲料:冰開水
 ˙最喜歡的花: 玫瑰
 ˙最喜歡的運動:網球
 ˙最喜歡的一本書:齊瓦哥醫生
 ˙最欣賞的電影明星:勞勃瑞福
 ˙最欣賞的歌手: 黛安娜蘿絲
 ˙最崇拜的人物:南丁格爾
 ˙最想感謝的人:母親


 
兄弟們的護身符
 
小時候的鄧麗君曾住過眷村,她的兄弟們很喜歡到附近的河邊完耍,五歲的她也喜歡跟著哥哥們到處玩。三位哥哥因她年紀小、需要照顧、是個小麻煩,不讓她跟。
 一回,哥哥們玩得忘了時間,回家被爸爸罰了跪,小麗君見哥哥被罰,竟也跟著跪了下來。爸爸見狀,心疼小女兒,免了大家一罰。以後哥哥們出去玩耍都願意帶著妹妹,因為妹妹是大伙兒的護身符。


 
★歌仔戲小公主
 
小的時候,常常有歌仔戲表演團到家的附近演出,當時的鄧麗君非常喜歡那些晶晶亮亮的戲服。每一次演出結束、戲班子走了,日子又恢復了往常的平靜.
 鄧麗君與鄰居的孩子們索性扮起戲來,各自準備了自己的服裝道具:
 鞋油的盒子成了麥克風、頭上的珠寶則是鮮紅的扶桑花、衣服就穿爸爸的大襯衫、再搭上一條洗臉的毛巾,也就勉強湊合了。
 就這樣,無事的時候以唱歌自娛,唱著一些不知名自創的歌仔小調,偶爾竟也淚汪汪地、莫名地感動起來。


★第一次的精采演出
 
鄧媽媽愛看電影,當時黃梅調的梁祝電影盛行一時,鄧麗君耳濡目染下,哼哼唱唱地展現了她天賦的歌唱表演才華。
 一個清閒的午后,突然想騎腳踏車的鄧麗君,卻沒有多餘的零用錢租車。租車行的老板見她愛不釋手,於是向她約定唱首歌來聽聽,如果唱得好,一定便宜租給她。
 沒想到,小小鄧麗君完全不怯場,不急不徐唱起「訪英台」,唱作俱佳的她奪得車行老板的大力喝采,高興之餘還讓她愛騎多久就騎多久。


★未來巨星的架勢
 
有一回,小鄧麗君獨自來到家中附近的照相館,一進門就告訴老板娘:「我媽媽要我來照相!」
 老板娘雖然驚訝她到來,也不多想,要拍就拍吧!
 拍照的過程,小麗君完全展露明星的氣質,姿態、表情完全難不倒她。
 相片沖洗後,照相館將照片送至鄧家,鄧媽媽接到了小女兒的照片覺得又驚訝有好笑,不知道愛拍照的女兒何時做了這麼一件有趣的事。


★長腿甜姐兒風靡日本
 
1974年鄧麗君剛到日本發展,當地的媒體對鄧麗君修長而美麗的雙腿大書特書,日本當地稱是「腿線美」,穿上高跟鞋後姿態婀娜,更是顛倒眾生。雖是如此,但開始時的鄧麗君還是多著長裙演唱,鮮少讓人一睹她的雙腿。
 在一次偶然,穿著開叉的中國旗袍上電視節目,清麗的形象獲得熱烈的好評和極佳的印象,更有許多歌迷的來信,都要索取她穿著旗袍的照片。
 鄧麗君幽默地說:「日本的朋友讚美我的雙腿漂亮,我說因為臉蛋不好看嘛!只好穿高叉的旗袍轉移大家的注意力囉!」


 
1953 1.29生於台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隔年舉家遷往屏東機場附近居住
 1960 舉家搬遷至台北縣蘆洲定居,就讀蘆洲國小
 1963 參加中華電台歌唱比賽以《訪英台》獲得冠軍
 1964 參加國語朗讀比賽,獲全縣第一名
 1966 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以《採紅菱》奪魁
 1967 加盟宇宙唱片公司開始灌錄唱片
 1969 演唱中國電視公司開播第一檔連續劇《晶晶》主題曲,風靡全台
 1970 主演第一部電影《謝謝總經理》,同年在香港並與張沖合演《歌迷小姐》,當選香港「白花油慈善皇后」
 1972 當選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並再度當選「白花油慈善皇后」
 1973 與日本「渡邊公司」簽約,並與「寶麗多」機構合作唱片發行,赴日接受密集訊練
 1974 三月推出首張日本專輯《無論今宵或明宵》;七月再推出次張個人專輯,一曲《空港》獲得唱片大賞『新人賞』、『新宿音樂祭銅賞』
 1975 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推出《島國之情歌第一集》
 1976 首次在香港「利舞台」舉辦大型個人演唱會
 1977 於台灣電視公司錄製《鄧麗君專輯》,第二度於香港「利舞台」舉行演唱會
 1979 赴美修讀語文,首次在美加地區辦個人演唱會
 1980 於美國紐約「林肯中心」演出,創下華人歌星在當地演唱的首例;同年榮獲金鐘獎『最佳女歌唱演員獎』;首張粵語專輯《勢不兩立》一推出即獲白金唱片
 1981 在香港連獲五張白金唱片,刷新香港歷屆金唱片紀錄
 1982 在香港灣仔「伊利莎白館」舉辦個人演唱會,寶麗金錄製出版整場演唱會,不久即獲白金唱片
 1983 歌唱事業邁入第15年並於香港「紅磡」舉行個人演唱會;推出次張粵語專輯《漫步人生路》及以唐詩宋詞為主題的《淡淡幽情》專輯
 1984 在台灣「中華體育館」舉辦『從歌15年-十億個掌聲』個人演唱會,同年當選台灣地區『十大傑出女青年』;歌曲「償還」於日本獲得『有線放送大賞』
 1985 「愛人」一曲再度獲得日本『有線放送大賞』,並首度入圍『紅白歌合戰』
 1986 「韶光流逝」一曲,獲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唱片大賞金賞』,再度入選『紅白歌合戰』
 1987 推出由日本曲「韶光流逝」改編之《我只在乎你》專輯
 1988 日曲「別離的預感」一曲,獲日本有線大賞年中冠軍
 1990 父親因病去世。同年參加香港「星光熠熠耀保良」晚會
 1991 第三度入選日本『紅白歌合戰』,參加香港「愛心獻華東」慈善節目
 1992 在日本推出《難忘的TERESA TENG》專輯
 1993 應中華電視台總經理張家驤之邀,錄製「永遠的情人」勞軍晚會
 1994 參加中華電視台「永遠的黃埔」勞軍晚會,為最後一次在台公開演出
 1995 出席3.23香港亞視台慶,是為最後一次在香港露面
 5.8在泰國清邁因氣喘病發與世長辭
 5.11遺體返抵台灣
 5.28長眠金寶山「筠園」

【許科銘提供】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