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拿著遙控器一直轉台,
這種人也同時見不得別人這麼做,
因為他們會覺得,
看定一台才能完整獲得資訊,
轉來轉去最後什麼都看不到,
而且還換來手酸眼累,
我可不這麼認為!!!
這跟我看書的習慣一樣,
我可以很多本書同時進行地看,
而且隨性停止,隨性開始,
還不一定要從第一頁開始...
因為我一直覺得,
如果翻看一本書能從中得到一句有幫助的話,
那就夠了...
所以看電視也是,
只要看到的地方能滿足我,提供我我想要的,
又何必一定要求完整呢?
隨性轉台,反而有機會在相同時間裡,
汲取更多元的訊息呢..
昨天晚上的經驗就很直接能說明,
我花了三個小時左右看電視,
看到四個新節目(所謂新節目是指我之前沒看過啦!)
一個舊節目,還有無數廣告...
覺得很有趣...
我先是看到吳淡如與董至成組合的<媽媽不懂的事>
單是主持人組合我已經覺得新鮮,
看了一下內容,發現...
還真多媽媽其實是非常爆笑的,
是一種傳統偏見與無知混合的笑點,
讓我想到,如果善加利用這些特性,
其實同志跟媽媽come out可能也壓力不大吧?
搞不好還會是喜劇收場呢?
後來轉了一台,看見蔡康永與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奇怪十點鐘>,
節目名稱已經是有創意的,
這個搭檔組合更令我意外,
而且我覺得十分和諧,
他們兩人的反應與口才都相當出色,
即使在面對昨天的來賓<李敖>時,都還能應對得宜,
我就想,如果是大S搭配蔡康永,
效果一定就打折扣了?
我們在找對象或當紅娘時,
是不是也常先入為主地配對呢?
這樣有好處是比較保險,不容易出錯,
(除非功力不高看走眼!)
但是相對也限制了某一些可能性吧?
似乎也有點可惜...
然後又轉台看到<明星情人夢>,
說是偶像劇還不如說是<台灣霹靂火>的台語版,
因為演員就幾乎是那些人,
說話方式與口氣也都如出一轍,
看得很火大...不過...
我突然想到的並不是報紙上所言,霹靂火退燒,
而是,其實很多語言都有其特色,
那種流利暢快的潑婦罵街,
還是應該用台語才有氣勢,
所以是編劇與導演的問題啦,
對演員來說,只要將發音稍微修正一下就了..
總不能說演台語的就一輩子只能演台語片吧?
這樣跟以前皇室平民不能通婚,
閩南人不與外省人或客家人結婚有何不同?
就是搞分裂囉!
然後又轉到一部日劇<本家之嫁>,
看到翁倩玉與徐若萱飾演的母女有一場對手戲,
母親好心送給剛出嫁的女兒一應俱全的家電產品,
但因為保守刁難的鄉下婆婆執意反對,
於是要求退回,母親一氣之下希望女兒與其返家,
這樣的一場戲,有兩個有趣的對話..
媳婦對婆婆質疑:難道你們家娶媳婦只是為了替代家電用品,
成為做家事的工具嗎?
婆婆回應:當然不是,我只是想讓你知道,身為媳婦的許多職責,
是家電用品所無法替代的...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在追求便利與替代工具的同時,
將自己很多責任同時巧妙或不自覺地拋棄了呢?
很多工具其實是用以讓我們能更善盡職責,
千萬別將目的與手段錯置了才好...
當母親要求女兒離開夫家不要繼續受氣時,
女兒回應:對不起,我要留下來努力,
因為當我選擇婚姻時,我就選擇跟我的丈夫一起共度餘生,
我也清楚地知道,將來陪我終老的是他,
不是一直深愛我的母親您啊!
這是一種忠於選擇,勇於承擔的氣魄,
雖然也很可能是失望的悲劇收場,
不過,我相信人還是必須走出自己的人生,
脫離家庭臍帶的依賴,不是嗎?
然後我又轉到我曾經看過的節目,
李明依主持的<幸福應援團>,
討論的主題是(姐弟戀)....
看了很多來賓的對話與發言,我開始想到同志間的愛情,
很多人徵友時會加上年齡的限制,
我不是很確定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是心智成熟度,那跟年齡沒有絕對關係吧?
如果是溝通是否順暢,興趣是否相吻,性事是否和諧,
好像也都跟年齡無絕對正相關吧?
加上同志通常比較注重保養,
外表的差異與年齡的距離又被相當程度的淡化了,
所以我實在不知道年齡的議題意義何在?
如果你一定要找比你大的,
那隨著年齡增加,你的選擇性只會不斷變小吧!
我覺得只要不找未成年,以致觸法,
年齡應該不是相愛與緣分的阻礙,你認為呢?
看完一些節目,在看廣告時,
我也有些想法,近幾年我很喜歡看廣告,
一來是時間很短,二來是品質愈來愈好,
常常會被很多創意與文案所感動,
可惜的是,感動歸感動,卻因而壓根不記得訴求的主題與商品為何?
扎錢的廠商一定會很失望吧?
因為像我這種人一但多了,廣告的實質效益就遞減了,
真是很抱歉呢...
一個晚上的收看,換來好多感受,真划算呢!
難怪看電視會佔我休閒比例的時間如此多,
難怪我奶奶以前常說我:吃飯配電視!
但是我還是歸功於喜歡轉台的好習慣,
你覺得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