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要先寫色戒的讀後感,可是我一直沒去看電影,只寫小說的部份可能太過單調,所以下次再說,這次來寫我最近寫作的心得。
今年的創作,如果以產量來看,是很失敗的;可是在我個人心靈的成長、與家人的關係、對寫作的理解,我自覺很有進步......這和蓋頭鰻的失敗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那麼巨大的作品我無法完成?為什麼我的思路會漂移那麼大?為什麼我無法把作品聚焦在我最信心的基礎上?為什麼我要寫個簡單的作品卻不可得?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也許是我還是無法脫離過去三十年有系統性的思考,所以當寫作這種事無法成為有勾稽表的標準作業流程,我就會任由思路四處流動,故事就不成故事,這對我來說是危險的事。
所以我特別花了一點時間,再把寫作這件事流程化了一次,我相信經由這樣的過程,我可以組織更大型的作品,而不只是在短篇作品上可以有亮眼的表現。
這又和題目有什麼關係?
想想,柚子是很好吃的東西,可是要吃一顆柚子,得有苦功要下。你要把又硬又澀的外皮除掉,甜美多汁的果肉才是你要的結果......唉,我自己是不吃沒脫光的柚子的,因為很費功呀!廣東炒麵也很好吃,勾了芡的各式海鮮、叉燒和青江菜,讓你食慾大開,至於很多人吃廣炒麵是不吃那些油炸的麵條,好像不是問題的重點了。
那,我的作品是柚子,還是廣東炒麵?隱藏在故事裡層的社會性議題,是應該像柚子的果肉,甜美但得認真挖掘?還是像廣東炒麵裡被眾人忽略的那些油炸麵?麵我可是有放囉!我當然是希望你多少吃一點,可是如果你吃完上面的海鮮料就飽了,其實也可以啦,廚師也不會很難過的。
我現在正努力調整自己的作品,在表現的手法上可以更簡單、更吸引人一點;社會性議題我還是要,可是慢慢覺得你不買我的單,我也不會那麼難過;只要你喜歡我的故事,喜歡我對故事的表現手法,那麼,就算不吃我的油炸麵,我也覺得還可以接受啦~
我並沒有墮落啦!我還是希望日後可以搞個很棒的作品,讓讀者在除柚子皮的時候,也可以有戴柚子帽的樂趣;或者說客人在吃完廣州炒麵的 topping 時,會發現其實油炸麵已經吸滿了芡汁的精華,不吃實在可惜......到那天,我相信我就會是個很成功的作家了。
這種想法其實對我幫助很大。因為如果我不把作品想得那麼嚴肅,我的作品就可以比較容易完成:我舉個例子來說,電子情書這部電影,其實有一個很嚴肅的議題可以討論,那就是大型連鎖書局 V.S. 小型個性書局的文化衝突。如果是一直執著於社會性議題的我來寫,這部片子就不會成為浪漫的愛情喜劇,因為男女主角守護的價值觀實在差太多了,兩人怎麼可能劇終時在公園擁吻呢?可是今天我重看了這部電影,發現到最後編劇根本忘記處理(或故意忽略)當初他營造出的價值衝突,兩人愛就愛了,吻就吻了,根本不合邏輯......可是這電影好看嗎?
呵呵,很不錯呢~
我想通了這個問題,於是在社會性議題的經營上,在目前的階段裡有刻意放鬆的企圖:倒不是一種妥協啦!只是太執著於社會議題的探討,有時會減低故事的張力(或是我功夫不夠,還不能出師),或讓故事無法順暢進行,不如放過自己一馬,先寫幾部簡單一點的長篇故事,等我馬步再實一點,再來挑戰大型深刻又有趣好看的作品。
希望我這種鬆鬆筋骨的動作,反而可以幫助我掌握說一個好故事的正確姿態與節奏。
最後來談談有關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的事。
我一直在找一個故事從創事到完稿之間的標準作業流程,唉,不過這真的很難。
科幻小說裡的「寫作ab 12 問」(註),就算都被你點選出來了,故事還真的不一定會成型。真的,我真的很不喜歡那種思路不穩、創意亂竄的心情,那真的會讓我罵出 WTF(WHAT THE FUCK)......
嘿嘿,不過這一罵,倒也罵出了一套我自己檢核寫作的勾稽表,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W => What if】
如果發生了如何如何,那麼會怎樣怎樣呢?
這是故事的基本,也是故事張力的來源。這真的很基本,基本到我之前連認真思考都不去認真思考 = = 過去我想事情非常複雜,一個故事很難用二句話說完,這是我基本功不堅實;最近我刻意在練習這件事,如果一個的基本都不能用兩句話說完,那就再重新想過......人家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如果你在網路上愛上了一個未曾謀面的妹妹,而這個妹妹是你對手企業的老板,她的公司已經被你的公司搞倒閉了,那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部電影你一定看過。
「如果在一個資源嚴重缺乏、物資被電腦嚴格控制的年代,有個妹妹用美色慫恿你,要你冒著生命危險去搞一副要浪費很多資源才養出的肥鵝肝,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今年倪匡科幻獎的參賽作品。
「你在網路上愛上了一個未曾謀面的妹妹,這個妹妹是一個慘遭家暴的人妻,這個妹妹哭著要你帶她離開眼前這個困境;可是你不小心發現,這個妹妹是你國中最好朋友的老婆,而你的國中同學,不巧是地方民意代表第二代,掌握了地方黑白兩道的資源。你什麼都不會,只是非常熟悉網路生態,於是你利用了你的知識與長處,設計了一連串的詭計,要用網路擊倒那個曾經是你最好朋友的國中同學,帶領妹妹逃出生天:可是你不會知道,你要對抗的,是多麼可怕的一股巨大力量......到底最後有情人能否終成眷屬?成就愛情的代價到底有多高呢?」
=> 這是我現在在寫的故事~你看,就是沒有辦法用兩句話說個明白 = =
不過 what if, 就是一個故事最基礎的東西,不去練習是不行的。
【T => Theme】
這個英文字我一直唸不好,所以我喜歡用日文來唸:替馬,也就是主題的意思。
主題對我來說,有兩種重要意義:一是類型,我想我還是喜歡寫推理的作品,這個主軸短期內可能不會有很大的改變。二是標籤,無論是肥鵝肝,還是蓋頭鰻裡的 S 型刺青與那句:「義理人情莫動心,興邦毁稷雙面刃」,要幫作品找個強而有力的標籤,其實是很困難的工作......不過主題一旦確定了,故事的開展就容易多了。
【F => Force】
說到驅動故事的重點,那就是各種衝突力量;而說到力量,就不能不提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力學我不是很熟,新東西我不是很了解,所以還是找個古典理論來類比好了)。
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
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如果裡故事沒有衝突,故事裡的人物,他們的人生,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就這樣日復一日地過下去。但故事之所以成為故事,就是有某種力量改變了故事人物的慣性,那麼,原始人物的慣性是什麼?
用傳統說法,就是幫故事人物立小傳,小傳愈清楚,故事的深度就可能愈深;可是以往的教學,並沒有教作者在幫人物立小傳時,選擇與設定的原則是什麼......不過如果用力學的說法來看,配合第二第三運動定律,在設定人物慣性就會簡單一點。
(這是我自己的感覺啦!好像寫作這種事情,可以畫成圖型或數學公式,就會簡單一點......別人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想的 - -)
第二運動定律:加速度定律
這定律有個公式,F=MA
加速度和施力成正比,和物體質量成反比。而要改變故事人物的慣性,就是要外在力量加入,用傳統寫作說法來看,就是製造衝突。
製造衝突,三幕劇的說法很實用呀!第二幕的開始,就是發生了某件事,故事主角就作了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全場觀眾都知道是錯的,只是主角認為是對的;第三幕開始,就是主角跪著說:啊,我錯了,給我一個機會改過吧!嘿,就改過了,而且有快樂終局說~
改句話說,這些衝突,用力學的角度來看,就可以畫出與主角慣性在同一張座標的量表。主角的慣性有方向,強度與物體質量,推動衝突的力也要有強度,方向,一切都可以被量化:
小傳設定的愈堅實,主角的人生愈穩定,衝擊的力量就要愈大,而且方向要正確,才能正確合理推動衝突,否則就會有不合理的情形;故事的張力也要愈來愈緊張,時間和節奏都可以用力學的圖表畫出來......
別人是怎樣想我不知道啦!可是我自己開始用圖表去描彙力量的衝突,我發現,自己可以比較精確掌握故事的節奏與各種力量的平衝,真是有趣的一種思考呢 ^^
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我們要往前走,要用力踏力,人才會前進;故事前進時,有時施力的對象,不是在人物的主題上,而是故事的背景設定。
我很喜歡作這方面的思考,也就是故事背景的設定。就是把故事的力量延伸,作用在與時代 / 社會議題的互動上。
過去我很執著於強化這方面的思考,可是太執著於背景的設定,會讓故事不好發展,就好比一場棒球賽,如果你硬要它在沙灘上進行,那所有的戰術戰略技巧就全部不同了~現在我學著作一件事,就是如果故事本身已經很不錯了,可是在背景的設定上就是不能在沙灘上打,那麼,我會很樂意把戰場拉回有紅土草地的棒球場。
管他的,也許等我再成熟一點,我會發現,適合在沙灘打的,就是沙灘排球;而不是因為我喜歡棒球,就算到了海邊,我也執著一定要帶棒球手套去 = =
====
以上是我最近寫作的一點小小心得,其實還有很多延伸思考,只是這樣隨便寫寫,也搞了好幾千字,實在沒有時間和大家分享.....
我最近可是在趕稿呀 = =
幫我加油吧 ^^ 還有 16 天說~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