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兩個問題(答案會在回應中公佈):
1. 為什麼在一個國樂團的編制之中,會有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的編制呢?而且數目還不少,大約有十隻左右的琴呢!
2. 在國樂的演出中,銅管代表性的樂器是鎖吶。可是鎖吶是高音銅管,那低音銅管(如重兵器 Tuba),在國樂團的編制之中,是由什麼樂器表現呢?
--- 以上是國樂菜鳥我在聆樂時的疑問,等下再幫各位解答 -----
很感謝小慈在我生日那天,約我去聽呂思清的梁祝。
我超愛呂思清的梁祝。而且我比較過,呂思清的梁祝,真的就是比俞麗拿和西崎祟子的好聽。(照片裡的那張,是呂氏最好的錄音,嗚嗚,我的那張不知被那個女人借走了,一直沒有還我說 - -)上次呂思清來台灣演梁祝,我也去聽了,不過那場音樂會毁在 NSO (國家交響樂團)手上:不僅大提琴演得像喝
醉酒的蝴蝶,連哭墳那段重要的響板,也打的二二六六,居然還搶板錯拍,害我不但沒有任何一絲的感動,眉頭還一直皺到終場,差點沒在謝幕時喝出倒采......
不過,九月二十八日的演出,真是讓我完全滿足,可以說是我人生聽過最好的現場演出之一了。
這次呂氏是和 NCO (國家國樂團)合演。小慈是中阮樂手,她有認識樂團的人,所以我們拿到的是第五排中間的票。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吃鮪魚要吃大腹肉,在甲子園球場看棒球要坐右外野,而聽大編制樂團的演出,最好的位置大約是十排左右,否則當龐大的音場如暴風捲來時,太前面的位置會被震的七昏
八素,高中低音全都錯位去了......
不過,聽小提琴協奏曲又是另外一回事,反正我是呂思清的粉絲,大部份的時間我是衝著他來的,第五排的位置剛好可以清楚摸清演奏家每一個細微的聲音表情,加上大提琴首席的老公就坐在我的右手邊,這個位置可以算是全場最棒的位置了:而事實也證明,小慈真是會辦事,感謝她拿到了一個這麼棒的位置(聽說八月初就弄到票了),讓我看到、聽到、感受到了一場極高水準的音樂演出。
大家聽過梁祝嗎?如果沒有,先給大家幾個片段:(不好意思,我真的找不到完整的梁祝全曲,這幾個片段也不能說是很好的表現,可能是呂氏比較早期的演出,不過請大家隨便看看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tQwnFVikm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fBeZaOZKa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oHCmx6IQiI
梁祝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了,而這首小提琴協奏曲,又是畫面感和音樂主題很明顯的曲目,對古典音樂的初心者來說,是很容易上手的曲式。雖然說當初它是以西方音樂的編曲來表現,可是骨子裡講的是中國傳統的愛情故事,原始編曲也加入了中國傳統戲劇的某些元素,所以當這首小提琴協奏曲被改寫成國樂
團的版本時,我反而覺得比原來的版本多出了許多中國戲曲的趣味......
我簡單介紹一下聆聽梁祝幾個欣賞的重點。
第一,梁祝是有”主題”的音樂,所以聽那個”主題”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表現,就是一種趣味。
而所謂的”主題”,你可以說是一種 theme, 好比星際大戰中黑武士出場的音樂。在梁祝中,那個主題是愛情,聽同樣的愛情主題在不同的情境:求學 / 十八相送 / 哭墳 / 化蝶, 各有各的表現方式,就是很大的樂趣。
各位回去看看上面三個短片,你會聽到同樣的一組的主題音樂,可是在情緒表現上有很大的差異,那就是有趣的地方。
第二,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互答。
在這首曲子裡,小提琴演奏家和首席大提琴分表祝梁二人,觀察他們二人的互動,就是極大的樂趣。話說談戀愛是兩人的事,整團伴奏只是撐起敲邊鼓的氛圍,重點還是大提琴首席要有能撐起這千古悲劇的力量......
各位回去看看上面短片的第二段,我之所以說那不是很好的演出,就是因為長亭惜別那段,明明就是梁祝二人情深意濃,可是短片裡兩人各演各的,好像去 KTV 唱男女對唱情歌,可是從頭到尾眼神也沒有交流一次,半點都看不出有什麼濃情蜜意的成份(唉唷,還找了禿頭的臭老頭來演,怪不得呂思清的眼睛
半秒也沒張開過 = =)。
第三,抗婚哭墳的狂亂和化蝶的安適。
我們常聽的交響樂曲,大高潮都是在最後樂章拉出,樂曲在高潮中終結,觀眾如雷的掌聲和整個樂團一場炸裂,那是很爽的感覺......可是梁祝不是。樂曲中情緒最拉扯的是中段響板帶出的抗婚哭墳(可惜上面短片沒有 - -),而當英台投墳自盡,聽眾的心情糾得和包子一樣之後,這時浪漫的化蝶讓你心情一絲一絲的平復,管著淚水讓它不讓它流下眼眶,好像在某事之後來管事後煙的安適。我很喜歡這種處理方法,我不只一次提出說我超愛費城最後十分鐘的結尾,用溫馨的 Andy 喪禮聚會來平復觀眾受傷的心靈,這個手法,我會用在我現在寫的電影劇本裡,希望會有提氣安神的妙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hz1BU9_bRE
這裡有一段很棒的二胡演出,就是很讚很讚。
--回到九月二十八日--
我為什麼說這場梁祝是很棒的演出?原因在於這是場演奏家表現出情緒高度張力,但是樂團堅守穩定沒有被演奏家拉著跑平衡表演,這要多謝了中國籍指揮瞿春泉。
他真的很穩,整場演出沒有被過燙的呂思清帶著走,好像馬戲團裡安全人員在空中飛人的地面鋪上了層層的安全網,那讓飛人可以全力表演,不用擔心其他任何事情。
我聽過最離譜的一次,整個樂團被演奏家帶著跑的經驗是那年幕特來台灣是市交演貝多芬 D 大調。在幕特的強勢之下,市交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節奏,到最後好像不成一個樂團,指揮的功用也只是確保樂曲可以演奏完成而已,完全沒有所謂情緒的輸出......而在這種情勢下熱情演出的獨奏家,也像個四處搗蛋的小孩一樣,拿著漂亮的水槍到處亂射,失去了可以感動人的力量。
呂氏這場的演出可不一樣唷。
台灣聽音樂會的觀眾素質,其實有時會讓人搖搖頭:手機響,咳嗽,動來動去,翻節目單的,都會破壞他人聆樂的樂趣。可是有時我在想,這到底是觀眾的素質不好?還是表演者對觀眾的威壓力不足呢?
多年前我去聽過 Dreams Come True 的演唱會,那天也是滿場的客人,可是主唱吉田美和嗓子一開始沒開,高音唱不上去,那時,就看到搖滾區的客人很 higt (連搖滾區的客人都不 high, 那就慘了~),但中區後方的客人(包含我),就傻傻的只能和朋友聊天,完全無法投入情緒......直到中場,吉田嗓子開了,然後全場都熱了,我也再沒心情和朋友聊天,就全心投入了演唱會現場。
那種演出者對全場的控制能力,我稱為表演者對觀眾的威壓力:而呂氏那天對全場聽眾的威壓力,真是百分百的無與倫比!全場觀眾的表現幾近滿分,我自己是頭皮發麻了整場,眼眶裡淚水一直忍著沒滴下來,那裡還有時間翻節目單呢 ?
那威力的來源,是呂氏強大的聲音和肢體表情!我剛說了,呂氏這一場的表演,是情緒張力全開的表演,在一開場,我甚至懷疑他喀了藥才上台呢(誤)!我舉個例子,樂曲一開始是描寫梁祝二人上學的情誼,可是呂氏那表情開心就像高中男生要去把馬子那種毛都翹起來的爽,和上面短片那種死板板的演出完全不同(表情張力大約多了十倍吧!),我可是被嚇了一大跳說 - -
而在中段樂曲感情投入巨大的片段,他和大提琴首席的互答,那種深情款款的眼神,我真有點為我右手邊首席的老公擔心......夭受唷,人家是懷孕的辣媽,老公又在台下,這樣逗人家的老婆,還有天理嗎?而在抗婚哭墳的階段(請參考二胡那段 3:30 至 7:00),他演的是肝腸寸斷,站著快站不住了,最後還奮力在台上躍起跺步,這個動作,讓我右後方的小孩:「啊!」的叫了一聲,而我的心裡,也被重重打了一鎚,差點呼不過氣來。
用比較精確的說法,在整場演出的過程裡,我大部份的時間,都沒有注意到呂思清手上有琴,樂音繚繞,然後腦子裡就是不斷地發麻發麻,然後就終場了,只能一直拍手,嗚嗚 = =
散場後小慈說,天呀,要遇到小提琴拉的如此感人的音樂會,可能真的要碰點運氣;而幾天後她打電話給我,說那位大提琴首席,在演出的時候差點就哭出來了......唉,我想也是,我自己寫作也是常常寫寫就掉下眼淚,那演奏家怎麼能不被演出的氛圍所感動呢?
最後要給大家一個建議:有空真的要去音樂廳走一走。現場演出的魅力是很巨大的,只要作足了功課去,多多少少讓你遇到一兩次頂級的演出,我們對藝術的鑑賞力就會大幅度的提升說 ^^
下次再和大家分享我寫作的心得和張愛玲的色戒......爛系統,有種再吃掉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