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爲我們有主食與副食之分的關係。如以營養的觀點來 説,便不甚合理,在營養上,不應有主與副的分别,只是我們的飲食生活,不得不以米作爲中心 來考慮,故以吃飯爲膳食中心。例如在酒席間,有各種菜餚,通常都認爲是佐酒菜,其贲應是膳 食本身,但在酒席間,習惯上却不認爲是正餐,而是喝酒喝得差不多了,才改攝取正餐,也就是 説,要吃飯了。據營養調查,有些人説「不曾吃飯(正餐)」,但實際上却吃了很多山珍海味。
在歐美却没有正餐的觀念,把麵包認爲是食品的一種,不認爲是主食。在膳食中,麵包所佔 的比例可能不同,但作爲膳食的形態,並没有主食與副食的區别。
主食的想法帶來的困擾是,主食在營養方面要成主體,副食不管如何營養仍列爲「副」的地 位,即成爲「補助」而有時會認爲可有可無,而主食則在營養方面成了主角,這主角就是就米。
更槽糕的是米本身太好吃了,没有配菜,加一點醬油也可以填飽肚子,作爲飯糊、年糕、粽子等,可以简單地吃飽,但吃麵包時,却要奶油、火腿或牛奶,所以,在比較吃米與吃麵包的國 家,自然就有差别了。
當然,在我們的國家也有魚或豆腐等,很好的營養來源,但主食還是米,主要營養也是來自 米。吃麵包的國家,麵包並非主要營養來源,麵包本身不成爲主食,所以配菜所佔的比例較大。
稱爲營養者,要將從口中進入的所有食物計算在内,才能判斷其優劣。比較米與麵包那一種 好,如比較「食米型」與「食麵包型」的生活,則後者較優,但如將其誤爲「米食」較「麵食」 好,那就不對了,即使把從前的米食部分改爲麵包,也無補於營養。
把米食與麵食的營養價值誤解,便出現很多謬論。例如「吃米食者頭腦會遲鈍」就是一例, 這可能是出自米較麵包維生素B.、oS少的關係,伹要將腦筋的好壞歸咎於米本身,實在有點離 譜。當然,愈精白,米的維生素BI的含量也愈少。所以在配菜營養貧乏的時代,如只顧好吃的白 米,則産生不少脚氣病。但今天,脚氣病已少得多,要給醫科學生看,都不易找到,這都是配菜 的營養改善的關係。
廢五金回收 液態拉皮 床墊推薦
文章定位:
人氣(85)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