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22 18:23:00| 人氣3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經說什麼 -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高雄 六龜區 妙崇寺

《 金剛經說什麼-

 

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2011.06.022


 


金剛經說什麼-第四品 妙行無住分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

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

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

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第一等和次等

昭明太子的標題叫做妙行無住分。

妙行無住的行不是走路,是講修行,

妙行修佛法的意思。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

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這就是我們上一次講的布施,也是內在的用功。

大致上布施分內布施、外布施。

我們中國禪宗後來流行一句話──放下,

這個話就是布施,一切丟開。人生最難的就是丟

開,真丟開了就是真放下,放下就是內布施。

作到了內布施就可以成就,就可以成道。

這裏佛告訴須菩提內布施的法門,

 

復次,白話文就是其次的,次一等的告訴你。

第一等的,佛怎麼說我們還記得吧?

須菩提問如何住?如何降服其心?

佛就告訴他,就是這樣住,就是這樣降服其心。

等於沒有說,這是第一義。

 

第一義很難懂,大家都看過西遊記唐僧取經,

唐僧到了西天,見到了佛,佛就把大徒弟迦葉尊者

找來,說他們從東方震旦中國來的,很辛苦啦,

功德圓滿,你把書庫打開,

把最上等的佛經給他們帶回去。

當唐僧帶領三個徒弟到圖書館門口取經的時候,

守門的說:拿紅包來。孫悟空氣得拿起棍子就想打

。唐僧說:你不要動粗了,這是最後一步,

不然我們那麼辛苦,不是白費了嗎?

我們沒有錢卻有一件袈裟,拿到當鋪裏當了,

給他紅包。孫悟空又氣又罵的,迦葉尊者很難為情

,所以廟子裏塑的迦葉尊者,都是歪著脖子縮著頭

。其實西遊記只是小說,最後拿到了經典到了山門口

,孫悟空跟師父吵,說那個老和尚靠不住,

還要我們紅包,要把經打開看看,

結果發現佛經上一個字都沒有,只是白紙。

孫悟空立刻大吵大鬧,被佛聽見了,

就叫迦葉尊者來問,迦葉尊者說:你老人家吩咐,

給他們最上品的經嘛!我就拿最上等的給他們。

佛說:唉呀!那些眾生不懂啦!

沒有文字的經他們看不懂,你還是拿有字的

給他換一下,拿那個差一點的。

所以復次是差一點的,有字的經。

真正的經典啊,一個字都不須要,

 

本來空嘛!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這個是第一義,就是一張白紙。

既然第一等的不懂,現在復次只好講差一點的。

 

 

無所住

 

佛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一個真正修行的人

怎麼修?「菩薩於法應無所住」,就是這一句話。

 

此心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

如果你此心隨時在空的境界上,那已經錯了,

因為你住在空上;如說此心住在光明上,

或住在氣脈上,都錯了,因為那不是無所住。

 

「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什麼叫修行?

念念皆空,隨時丟,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就算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就沒有了,心中不存。

連好事都不存在心中,壞事當然不會去做了,

處處行於布施,隨時隨地無所住。

 

譬如今天,有人批評你,罵你兩句,

你氣得三天都睡不著覺,那你早住在那個氣上。

今天有一個人瞪你一眼,害你夜裏失眠,

你早住在人家那個眼睛上了。任何境界都無所住,

我們看這一邊,那一邊就如夢一樣過去了,

沒有了;回頭看另一邊,這一邊做夢一樣就過去了

。但是我們作不到無所住,我們永遠放不下,

小狗沒有喂啦!老爺沒有回來啦……這一切都不要

去管它,無所住行於布施,布施就是統統放下。

下面告訴我們所謂不住色的布施。

 

不住色

 

什麼是色?色法在佛學裏,分為

有表色、無表色、極微色、極迥色。

 

「有表色」指世界上的光色,青、黃、藍、白、

黑,以及長、短、高、矮等,是可以表示出來的。

就連我們地、水、火、風,物質世界的東西,

包括我們肉體,都可以表示出來。

 

「無表色」是屬於精神方面的,是抽象的,

沒有辦法表示。譬如說,我們大家都曉得原子能,

那個能是什麼東西?老實講,除了正式學物理、

科學的以外,一般人並不清楚。能的本身是空的,

因為空,它的能力無比的大,甚至最後在科學儀器

上都看不出來,只知道是這麼一個東西,

但卻是無法表達的,稱為無表色。

 

「極微色」,等於現在講原子、核子,微小到幾乎

看不見的程度,經由科學儀器還可以看得出來,

故稱為極微色。

 

「極迥色」,遠大的很,延伸到銀河系統那一邊的

,包括了整個宇宙中間的這一些東西,

稱之為極迥色。

 

這些就是色法,簡單的說,

色就是地、水、火、風四大,

也就是我們這個身體。

 

謂「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物件的觀念

。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

,然後說救濟了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

學佛的人幫助人、救助人,應該不覺得有物件,

有物件的觀念要丟掉,不要留一念在心中。

 

布施善行的福德,叫做人天福德,是小果報,

並不是學佛的大福報。福德跟功德大有差別,

金剛經專講福德,重點在福德,不在功德。

什麼是人生最大的福德?悟道,成道。

智慧是人生最大的福報,所謂智慧的成就,

指的並不是普通的知識。

 

再說我們在身上做功夫,閉著眼睛坐在那裏,

心裏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念咒子也好,

都在那裏住色布施。嘴裏說要放下,放下,

結果什麼都放不下,兩個腿在那裏發麻,受不了。

為什麼兩腿發麻受不了?

因為他住在色法上,

念頭住在色身上。如果念頭不住在色身上,

感覺就可以空掉,感覺空了,兩腿兩腳發麻你也不

會感覺了。所以一切眾生都在住色修持

而菩薩所謂「不住色布施」,

是不住於這個色身上面,一切都放下,

身體也放下。

 

不住聲香味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有些同學們,

用功好一點時,聽到念佛念咒的聲音,然後自己覺

得得道了,最後道沒有得,得了個神經。

真的,好幾個就是那麼就走了,走到陰國去了,

因為他不懂不住聲的道理。有些人打坐,

在座好多同學都有經驗,坐得好的時候,

突然一陣檀香味來了,其實並無檀香味,

可是他的確聞到了。香味那裏來的?

是你內在定境到了極點,人體內部清淨光明就會發

出香味來。實際上每個人都不臭的,真的健康的

人,口液口水也都不臭的,只有另外一股人味;

像西遊記上說的,一聞就知道這裏有人味,妖怪非

要吃不可了。也像我們到豬欄一聞,就知道那裏有

豬味,狗窩裏一聞,就知道那裏有狗味。那些神仙

到我們這個樓上一聞,唉呀!都是人味,受不了。

 

這個經驗我也有過,在高山頂上住了三年,一下來

離都市還有五六里,就受不了那個人味了。其實我

也是人啊!只因為在那個山頂,四顧無人的地方住

慣了,下來以後覺得人味撲鼻,受不了,要隔很久

很久才能習慣。學醫學的就曉得,人體內部並不

髒,但是身體內部的東西,一接觸到外面的空氣,

與細菌一碰,馬上就有味道了。當我們坐得好,內

部發出一種香的時候,如果自認功德無量,聞到菩

薩的香味,那你就住香了,那就不對!要應無所

住,趕快放下。

 

內觸妙樂的菩薩

 

「香味觸」這個觸很重要,尤其在座有些用功的朋

友,真坐得好的時候,不願下坐。你們初學的兩腿

發麻難過,坐得好的人,功夫夠了,兩個腿發舒服

快樂,快樂得你決不願意把腿放下來。這叫菩薩內

觸妙樂,身體內在奇妙的接觸到從未有過的快樂。

菩薩的戒律,不准入這種定,因為耽著這種禪定,

就不肯去度眾生了!誰都願意享受內觸妙樂,哪個

人還願意跑來站在這裏講課啊!所以說,菩薩境界

是內觸妙樂,觸是身體的感受,但是一個真正學大

乘佛法的人,是不應該住於內觸妙樂的境界,

是要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法」是意識境界,是屬於觀念、思想、

精神方面。如果你心裏還有個空空洞洞清清淨淨,

就已經落在法上。所以說,把身體外面的一切丟完

空完了,再把意識方面的也丟下了,這才叫做學

佛,也就是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佛說要這個樣子才對。

 

講到這裏,佛又叫了一聲,須菩提呀!

我告訴你呀!你看這個老人家對弟子多親切,

他意思是說孩子啊,下面我再給你講。

 

雁過長空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應該是這個樣子來布施來

修行,應該不住相,一切現象不留,心中若留一點

現象,已經不是學佛的境界了。我們拿中國的文學

形容它,就是:「風來竹面,雁過長空」。等於風

吹過竹林子,竹林子煞……一陣響風過了,風絕對

不停留在那個樹葉子上,風早過去了;修行人的胸

襟應該也是這樣。又像天上的飛鳥,鳥在空中飛,

是絕對不留一點痕跡的,雁過長空,飛過去了就飛

過去了。修行要有胸襟,要有這個境界,這叫做內

布施,蘇東坡有一首名詩,也是由佛學裏頭來的: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鴻飛那復計東西

 

他說人生一輩子像什麼?像下雪天那個鳥,在雪地

上站了一下,留一個爪印,飛走了以後,雪又下

來,把那個印子又蓋住了。雪上偶然留一個爪印,

那個鳥一飛了以後,早把東南西北一起跑掉了,

那個爪印啊也就不留了。

 

人生一輩子說要成家立業,子子孫孫,等到你兩眼

一閉,兩手一張,鴻飛那復計東西啊?

什麼都沒有了。這是蘇東坡的名句,

也就是風來竹面,雁過長空的道理,

就是說菩薩應不住於相。

 

年輕的同學要特別注意啊!最近我發現年輕的同學

特別喜歡學佛修道,我都有些擔心,我常常跟年輕

的同學們談,你年紀輕輕,學這個幹什麼?我這個

話你不要難過,這有兩重意義。首先世界上什麼都

容易學,唯有學佛是最難最難的事;第二重意義

啊,人生畫虎不成反類犬,老虎沒有畫成反畫成了

狗,學佛學不成,我不曉得你變成什麼!所以啊,

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來搞這個學佛的事

但是既然要學佛了,千萬要注意不住於相四個字;

一住相,什麼都學不成了。

 

功德和福德

 

剛才講到不住於相這個重點,下面佛又說了: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

量」。這裏突然冒出福德二字,他說假使一個修大

乘菩薩的人,能夠不住相布施,那麼他的福德有不

可思量的大。福德不是功德啊!功德是積功累德,

是功夫時間慢慢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的。

就像我們一件工程,一天一點累積起來就是功,

功力到了所得的結果,就是德。

 

福德是不同的,上次也講過。福德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人世間的福德,文學上稱鴻福,是世間法;

另一種是所謂清福,出世間法。清福比鴻福還難,

所以人要享清福更難。可是一般世間上的人,到了

晚年可以享清福時,他反而怕寂寞怕冷清了,此所

謂蠻可憐的!這是著相的關係,因為有人相我相的

原故所造成。看到孩子們長大出國了,一個人對著

電視,或者倆夫妻坐在那裏,變成

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

其實那個清淨境界是最好的時候,結果因為住相,

把世間各種會變的現象抓得太牢,認為是真,

等現象變時,他認為什麼都不對了。一般同學跟著

我做事常常說:「我看最可憐的是老師」,我說對

啊,我想得到一秒鐘的清淨,都求不到很可憐的,

求一分鐘的清福都沒有。可是人真到了享清福的時

候,往往不知道那是真正的福報來了。事實上,

平安無事,清清淨淨,就是究竟的福報。

 

如果問人世間什麼福最大?答案當然是成佛啦!

超凡入聖。靠什麼才能達到超凡入聖呢?

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德的成就;更不是迷信,

要一切都放下了,你才能夠達到智慧的成就。

所以佛告訴須菩提,假使能夠不住相布施,

這個人的福德不可思量,這個福報太大了,

大到想像不到的程度。不可以思,不可以思想它,

不可量,量就是量一下看,一次兩次,一丈兩丈,

一鬥兩鬥,所以叫作不可思量。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啊,你的意思怎麼說呢?東方虛空,一直向

東方走,這個太空有多大?你可不可以測量得出

來?須菩提回答說:不也。世尊。四個字兩句話,

這是須菩提答覆佛說的。「不也。」古文就念否,

不念不也。現在人念成不也。現在很多話與我們文

化不合,漲價的漲字,現在人說成膨脹的脹,

說起來道理也通啦!漲價當然就是膨脹起來,

潮水上漲,不是潮水上脹,不過現在的國語沒有辦

法,我們只好照現在的國語說。他答覆佛的問話是

說:不可以,世尊。由這裏向東方走,

整個的太空有多大,人是沒有辦法測量的。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南西北方是三方,加上他講過的東方,東南西北叫

四維,四維以外還有上下。佛問南西北方,四維上

下、虛空,隨便向那一方,整個的太空有多大?

你能不能量得到?須菩提回答說:「不也。世

尊。」他說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我們中文來說就

很簡單:「六合虛空,可思量不?」東南西北上下

叫做六合,「六合虛空,可思量不。不也。

尊。」一句話就完了嘛!

可是印度話分兩句,兩句還是鳩摩羅什法師

簡化的翻譯,如照老式翻譯就是

「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於意云何。南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於意云何。西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就是那麼說下去的。

所以看大般若經六百卷,那真是我的菩薩我的媽呀

!但是金剛經被鳩摩羅什濃縮一下,

構成了另外一種文學味道。

 

可是你不要忘記了,這裏為什麼先提東方虛空?

這裏為什麼不像阿彌陀經先提西方呢?

藥師經、金剛經都是先提東方,

講密宗的即身成就法先提北方,

講大光明法只提南方不提北方。

所以學佛研究佛法,這些都是問題,不要老是寫些

五陰啦,十八界啦,十八空啦,那就是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翻來覆去就是這一些。

 

東方佛西方佛

 

東方是所謂生氣方,所以要求長生、長壽,

就要念東方琉璃光世界藥師如來。

藥師佛是東方世界的佛國,西方世界是講歸宿的,

東方世界是談生法的,生生不已,所以東方文化也

是生生不已!顯教的經典包含了很多秘密的道理,

要大家去參究。你們要學禪宗參話頭,這些都是話

頭,話頭都在經典上。如果你以為自己已懂了,光

以為東南西北,很簡單,為什麼不南東北西呀?

這裏為什麼先提出來東方?

先講了東方,再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反而落在最

後,什麼理由?這其中要發揮起來,就牽涉得很多

了,同我們修持的道理都有關係。

 

我們大家要學佛修持,先要有東方的生機,

生命之機,氣脈發動,色身轉變,才能得定,

才能得到妙樂。代表這個的符號,

在方位上是東方,是所謂生氣方,

像太陽一樣,從東方上來。

 

為什麼念阿彌陀經要念西方?

日落西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所以趕快打主意,回家吧!念念西方。這些並不是

偶然的說一說,佛學裏頭,這些地方都有道理。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

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這是佛嚴重的吩咐,他又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的

人,要能夠做到無相布施,一切相不住。

為什麼人要布施、要慈悲呢?拿中國古文來講,

就是「義所當為」四個字,人生就應該這樣作。

利人、助人、慈悲,這樣不住相的布施,

他所得的福德果報,大得像虛空一樣不可思量。

須菩提啊,你要記住啊!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

應該如我所教你的,無所住去用心修行,

那才是真修行。有些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

住在愁眉苦臉的當然不對,一天到晚在散漫無所歸

的也不對,不空也不對,要一切無所住,物來則

應,過去不留,這是大乘菩薩般若道的修法。

 

所以禪宗五祖教六祖先看金剛經,就是走的這個法

門,一切無所住,這就是大乘佛法最基礎的修法,

也是最究竟的。可是有一點,大家要注意,我們看

金剛經講般若,常常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

認為金剛經是談空。金剛經沒有一句談到空,他只

拿虛空來作比方,大家認為金剛經講空法是一個錯

誤。金剛經只告訴你無所住!無所住並不是空啊!

無所住,如行雲流水,你看那個流水在流,永遠不

停留的過去了,但是又有來的,而一切是無所住,

並沒有叫你空啊!這一點青年同學要特別注意。

 

在第四品中,佛告訴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

認識真正佛法,無所住而不是放下,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就是這樣去修

 

第二個要點告訴我們,

真修到無所住,就是福德成就。

 

我們曉得做生意要有三種資本,

一種是開設的資金,二是貨賣出去貨款未收回時,

還要占一筆資金,第三筆是周轉金。學佛只要兩筆

資本就夠了,比做生意劃得來。那兩筆資本呢?

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

資糧就是資本,所以我們中國傳統給朋友寫匾額,

寫一個──福慧雙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雙修

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報,又有錢又有富貴功

名,但卻沒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窮得要死,

世間福報不好,也沒得辦法。佛境界就是福德與智

慧都圓滿,這叫作福慧雙修,智慧資糧圓滿了,

福德資糧圓滿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經的時候,

到皈依佛兩足尊,就是這個兩足──智慧具足,

福德具足。金剛經告訴你,

真正的福德要怎樣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阿育王的沙子

佛經上記載了一個故事,佛過世百年後,印度有一

個有名的阿育王,年輕的時候不信佛,中年以後開

始信佛。他一生修了八萬四千個佛塔,其中有一個

塔,唐朝以後飛到中國來了,不曉得因為地震還是

其他道理,這個塔懸空飛過來,落到浙江寧波的阿

育王寺,這個塔裏邊是佛當時本身真的舍利子,所

以這個廟子本身也稱阿育王寺。亞歷山大東征打到

印度時,碰到了阿育王,把他打回去,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

 

阿育王的時候,有一位尊者優婆,是大阿羅漢,

與阿育王兩人是好朋友。你們翻開阿育王傳,

佛出來托缽化緣,遇到兩個小孩在路上玩泥巴,

忽然看到了佛,非常恭敬,又見佛手裏端一個缽;

這時,一個孩子手裏正抓一把沙子,就說:

這個供養你!佛說:善哉!善哉!

另外一個也最至誠的隨喜了。於是佛就預言了,

百年以後,以此功德,一個當治世的帝王,

一個當輔相。阿育王就是那個供養沙子的小孩,

他有供養佛的好因緣,可是他供養的是沙子,

所以一生患皮膚病,皮膚發養。

 

歷史上這種人很多,我們清朝末期中興名將曾國

藩,功蓋一時,也是一輩子皮膚病。相傳曾國藩是

大蟒蛇變的,皮膚養抓得一片片掉下來。阿育王一

生也吃這個苦頭,這個印度一代的名王,非常愛布

施,蓋廟子、救濟窮人、救濟社會,結果把國庫的

錢快布施光了。最後當他躺在病床上,還要布施,

左右的大臣去告訴太子,你不能再讓他布施了,等

你接位的時候,國庫裏一毛錢都沒有,怎麼辦?所

以大家就把他的布施命令封鎖了不能下達。他知道

之後心裏很難過,自己躺在病床也沒有辦法。有一

天吃一個梨子,他把自己兒子等都找來說:我問你

們,今天世界上,誰的威權最大?太子和首相都跪

下來說:當今世上當然是大王你的威權最大了。

 

阿育王說:耶!耶!你不要欺騙人,我是很有威

權,我的威權現在只能達到半個梨子,我現在叫你

們布施也做不到,這半個梨子我不吃了,你把它送

到那個廟上去供養。他這麼一講,大臣沒有辦法,

就用金盤子去接那半個梨子,這時那個尊者

在廟子裏就知道了,打鐘打鼓,全體集合,

披袈裟到山門口,迎接阿育王最後一次布施。

 

這位尊者接到阿育王的半個梨子,向大家宣佈這是

阿育王最後一次布施,沒有辦法每個人都分到,

用最大的大鍋煮稀飯,把這個梨子丟進去,

大家都跟他結緣。等到阿育王一死,

這位尊者說也要走了,就圓寂了。

 

歷史上這些故事很多,就像道家北派丘長春一樣,

成吉思汗一死,丘長春告訴徒弟們說要洗澡,

跳近水池洗完了以後說,我那個朋友走了,

我也要走,意思是成吉思汗死了,他也要死了。

 

這是講到福德,這個故事說明什麼?

阿育王那一下的布施,小孩子拿的沙子,

不住相的布施,的確是無心的;

如果說我們大家學學阿育王,明天拿點東西到佛前

供供,來生也得一個治世聖王,辦得到嗎?

辦不到!因為你是有心,是住相。

小孩子拿著沙子,他看那個沙子就像黃金一樣,

一念的誠意供養,所以叫做不住相布施。

 

周利盤陀伽的掃帚

 

還有個佛經上提到的周利盤陀伽的故事。

佛在世時他也跟著學佛,笨得無比,豈止金剛經不

會念,連個阿彌陀佛都不會念,佛最後就叫他念

「掃帚」兩個字。他念了「掃」,忘了「帚」,

念了「帚」,忘了「掃」,學了好多年才會念。

可是後來他的神通最大,還救了幾次佛的命。

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壓過來,

周利盤陀伽在後面一指,就把山推開了。

那個氣功真算到家,有大神通,

就是念掃帚念出來的。

 

佛經裏講到他也有一段因緣,當他要到佛那裏出家

時,年紀已經很大了,我們這些師兄阿難呀,

須菩提呀,舍利子呀,都擋住不准。

他就在山門外面大吵,佛在裏邊打坐聽到了,

出來問大家,為什麼不讓他出家!這些大弟子們都

有些神通,說觀察過這個人,五百生以來都沒有跟

佛結過緣,因此無緣出家。

佛就罵他們了:你們啊,就只曉得當羅漢,

神通只通到五百生,五百生以前他是什麼你們知道

嗎?五百生以前那一生他是一條狗,與我有緣。

它跑到一個地方吃大便,那個茅廁叫做吊足樓,

你們在這裏很少看到,在大陸高山上住,

那個茅廁上面有人大便,大便一落一丈掉到茅廁

底。所以古人有兩句詩:

「板狹尿流急,坑深糞落遲。」

大便要很久才落到底。這個是挖苦古代專門讀書做

對子的人,連茅廁也做成對子。那只狗到這種地方

吃大便,上面大便掉下來,正好掉到它尾巴上。

那只狗嚇得掉頭就跑,一邊跑看到一個古塔,

是個有道羅漢的墓,狗看到這個古塔就要翹尾巴屙

尿,尾巴一甩就把大便甩到這個羅漢的墳堆上面去

了。

佛說:他啊,當時就是以這個大便供養我,

所以跟我結了緣。

那個塔,就是那一生修到獨覺佛的骨灰塔。

 

想想看,那不偶然啊!狗吃大便等於我們吃紅燒肉

一樣的香,那是它的糧食。它以最好的糧食,

尾巴一甩上去,無心的,不住相的,因此啊,

它是福德無量。佛說:以此因緣,所以他可以出家。

 

這位老頭子跟佛出家以後,都做苦工,佛也教他修

持,太笨了,都沒有辦法教會他,稍微多兩句,

他就忘了。佛只好叫他去掃地!教他一邊掃,

一邊念「掃帚」,搞了好幾年,他才記住了掃帚,

後來他也悟了道。

 

修行就像掃帚一樣,心裏頭雜念都要掃掉,

無住相布施,所以無住相這一句話就是掃帚,

你心裏頭什麼妄念都要掃掉。

 

如此修持,就是如所教住,

心中隨時隨地都達到空其念,不住相而住,

這才是真學佛。

這是第四品,妙行無住分,

 

我給它的偈子做結論:

第四品偈頌

形役心勞塵役人    浮生碌碌一心身

繁華過眼春風歇    來往雙丸無住輪

 

這一首偈子,也就是說明修行的原理,

真正修大乘的妙行,就是這樣子。

 

「形役心勞塵役人」,我們這個身體就是形,我們

這個身體活著很可憐,大家讀過陶淵明的歸去來辭

吧!講人生心為形役。我們人都做了身體的奴役,

冷起來要穿,熱起來要脫,餓了要吃,吃飽了要吃

瀉藥,一天到晚為身體忙。外境界的塵勞指揮我

們,我們成為外境物質世界的奴隸。

 

「浮生碌碌一心身」,中國文學講我們這個人生,

又叫做浮生,水面上的一滴油一樣浮在那裏,等一

下散掉就沒有我了,水還是水,所以人生如浮萍一

樣飄浮在那裏。一天忙忙碌碌,就是為了這個身

體,為了一個思想、一點念頭在忙碌,自己騙自

己。

 

「繁華過眼春風歇」,功名富貴呀,兒孫滿堂呀,

五代同堂呀,好像熱鬧得很,等於春天到,滿院百

花盛開。年輕到中年這一段,唉呀,前途無量,後

途無窮,覺得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尤其站在十二層

樓,國賓飯店,或者中央飯店那個旋轉廳一看,臺

北市我最大,就是那個樣子。這些繁華景相,幾十

年眼睛一眨就過了。春天沒有了,百花也掉了,

什麼都不屬於我了,只有什麼呢?

 

「來往雙丸無住輪」,兩個彈子,一個太陽,一個

月亮,永遠在轉。我們死了以後,太陽月亮照樣的

轉下去,這個宇宙照樣的是無量虛空,決不因為我

們死了就沒有了。所以有許多老年人感歎,唉呀,

不得了啦!現在年輕人真不成話。我說:我以前跟

你想法一樣,現在我搞通了,你不要看到年輕人亂

七八糟,我跟你老兄死了以後,太陽還是照樣從東

邊出來,西邊下去,他們亂七八糟的歷史啊,也是

很繁華的過下去,決不會因為你我死了以後,歷史

改變了形態。所以人生要把這個道理看通,太陽、

月亮,它永遠不斷的在轉,因為它無住,不停留

嘛!太陽、月亮有一秒鐘停留不轉的話,這個世界

整個沒有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此心此念,怎樣叫做無住,並不

是叫你求空,你定在一個空上,早就有所住了。

金剛經並沒有告訴你是空啊!如果解釋說金剛經告

訴我是空的,那你完全錯解了金剛經。第四分我給

它的偈子是如此,我這些話也是隨便說著玩玩的

啊!你不要信以為真,如果你信以為真,那你就有

所住了。

 

南懷瑾主講

台長: 陳達子收藏閣
人氣(3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宗教經典 |
此分類下一篇:金剛經說什麼-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此分類上一篇:金剛經說什麼 -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