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01 20:19:23| 人氣2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驚心旦夕二二八 願做吳鳳求仁得仁(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4-2-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編者按 今天適逢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鑽研中國現代史的作家高茂辰,為文指出二二八是歷史悲劇,當時台灣行政長官陳儀癡心愛國,卻愛台不得法,自況願做吳鳳,一語成讖,甚至成了最被醜化的吳鳳,特予刊出。

福建省主席陳儀以知日、近台,為首任行政長官之不二人選。他行寬容政策,台灣自由氣氛比內地高,陳想把台治成三民主義模範省。

「我以至誠愛護台灣人,台人絕不會仇我,萬一有意外,我願做吳鳳。」這是陳儀對湯恩伯等所講的話。結果陳儀果真成仁,給他戴上紅頭巾的卻是湯恩伯。

二二八,以前不好講真相,現在不能講假相。

有天我與李敖逛書店,看到王曉波編的「陳儀與二二八」一書,我拿給李敖看。過一會,他走過來翻開序言某段對我說:「我看到這段文字,寫得真好,我想誰寫的?看到後面才知是我寫的。」王曉波在序言中引了李敖的一大段,李為陳儀辯護。王說他雖然也同意李大哥的話,但是他仍說陳儀有過,但過在何處,王曉波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可見王曉波也矛盾。

盼自由氣氛成模範省

我就從陳儀,這個最被醜化的吳鳳講起吧。

葉明勳(中央社駐台主任1913-2009)這些經歷過二二八的人,最多只說陳儀剛愎自用,仍不能不說他是一個清廉正直,勤政愛民的長官。蔣要殺陳,俞大維為他請命,說陳儀是國府難得的好官,希比照張學良,只關不殺。谷正綱則說:「蔣要用陳儀的頭鎮壓人心。」

1950年6月18日,陳儀被槍決於新店碧潭,死前說:「人死,精神不死。」他埋骨於五股。

陳儀,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妻子也是日本人,他是中國少數受完整日本軍校教育的人,而蔣介石只在日本士校預備隊中混過幾個月而已。陳儀本是孫傳芳部下,北伐中歸蔣,歷任要職,但他與行政院長孔祥熙不合,掛冠而去,後出任福建省主席,槍斃了跋扈侵權的軍統局福建站長張超,故後遭難,也有毛人鳳軍統局舊怨的關係。

陳死後,避居在巴黎的行政院長翁文灝寫「哭陳公洽」詩兩首,其中就有陳斥孔的事:「一時親貴誤經綸,耿直如公有幾人;最憶巴橋廷議席,面言秦檜是奸臣。」

陳儀義子是抗日名將湯恩伯,他送湯去日讀書。湯常說君、親、師,蔣是君,陳是親,師是張治中,黃埔軍校教育長。湯原名克勤,為感念陳,改名恩伯。

台灣光復(現快稱為淪陷了),中央大員有興趣治台者不多,福建省主席陳儀以知日、近台,為首任行政長官之不二人選。他行寬容政策,台灣自由氣氛比內地高,陳想把台治成三民主義模範省。

但陳儀帶來的多是福建幹部,所謂的外省人即福建人,來台的軍隊是廣東的二流部隊,因此台人心生卑夷不滿,陳儀乃要把軍隊調走。湯恩伯、林蔚(時任蔣侍從室主任)和毛森(湯心腹,上海警察局長,殺很多共黨,時人稱毛骨森森)聯袂飛來台勸阻,說:「台人新附,人心未定,一旦有變,何以應付?」毛森說:「徐學禹(徐錫麟姪、徐乃錦伯父)也從旁力勸,湯恩伯與陳爭得舌敝唇焦,那時大家最大顧慮,是在日軍服役及勞工分子,因受日人皇民化教育,恐其仇視祖國,可能結聚作亂,需駐軍防變。」陳儀就說出願做吳鳳的話(見毛森回憶)。

蔣中正二二八當日即載:「此實不測之變,雖以軍隊調離台灣為主因,然亦人事不臧、公俠疏忽無智所致也。」調軍離台還是蔣的建議。他在事件前4個月的10月23日來台,光復節在中山堂的陽台見萬民歡呼,極慰。在與陳儀到日月潭的途中,蔣就說內地局勢不穩,內戰將起,台局安定,問駐軍可否調回大陸?陳儀一口答應。蔣後來還在中央會議中讚許陳儀這種無私之舉。

謝雪紅有組織死傷少

陳儀起初還盡量安撫,他在3月4日還致電蔣說事情已平息,不需派兵,是駐台的憲兵第4團張慕陶向司令張鎮報告,說台中已被謝雪紅部隊控制,嘉義機場也被圍,情勢危急,指陳儀在「粉飾太平」,蔣才在5日決定派兵。即令派兵,還一再交代赴台宣慰的白崇禧說要注重軍紀,又手令不可報復。

3月9號劉雨卿的21師入台以前,台灣可謂不設防,只有高雄要塞有300名兵,清泉看守張學良有點武力,加上基隆要塞有點兵。9號以前死的最多的是高雄,約百餘人。基隆搶軍火庫,也死了些人。日本兵陳正雄說,實際戰鬥接觸嘉義飛機場攻防最烈,約死亡80到120名,傷者50餘名。

21師入台後,劃了7個綏靖區,每天的戰報也不過1區死3、4人,幾天加起來死了43人,亂就平。劉雨卿就說,說軍隊殺了很多人,根本是沒常識的說法,只有兩軍對壘,才可能有大量死傷,我軍入台,街頭走避一空,作亂者都躲藏起來,沒有戰鬥,哪來死大批人?

這裡面有組織的是謝雪紅領導的二七部隊,在埔里有最後反抗,但也只死了7個。謝部有組織,反而死得少,逃得多。(待續)

▲陳儀在碧潭執行槍決前。 (本報系資料照片)

▲謝雪紅(右)領導二七部隊在二二八因有組織,死少逃多,圖為與丈夫楊克煌1950年代在大陸合照。(本報系資料照片)

▲葉明勳生前說過,二二八時中央社並沒有所謂的「密電」。 (本報系資料照片)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104102#ixzz2uiGBW9vq


台長: 吉立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