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油管上看到吃播博主在本拿比這裡一家吃到飽餐館的影片,兒子説曾和同事去吃過。趁星期日他不上班,要他帶我們也去試試看。

店裡的櫃台裝潢成「小賣部」,很有大陸連續劇的懷舊fu。吃完飯之後,在這窗口付款買單。

我太太的餐盤,有小米粥、魚、包子、雞丁、豆腐、海帶、干絲、青花菜、一片紅薯、四塊油條。
另一位店員小姐給我打的菜,份量較多,由左上順排過來,依次為:雞丁、海帶、青花菜(壓在海帶下)、豆腐、魚(看著份量大,其實只比我太太多一個沒有肉的半片魚頭)、茄子、白飯、豬脊骨。
我們胃納實在有限,各都只吃了一盤就飽了,除了我又要了三塊油條來配甜豆漿,沒有再去添菜。
網上看的去年價格是$16.88,今年已漲成$18.88,老人有八折優待。連稅和小費(刷卡機的小費選項從15%起跳),我們三個人一共付了接近加幣60的59點幾元,折成台幣1,355元。現在外頭小店隨便一餐,一個人差不多就要花加幣20元,所以這間店不算貴。只不過都是粗菜,而且是我們自己吃不多,怪不了人家。
搬家以後就沒再來過這一帶,睽違四年,旁邊原有的一家韓式餐廳已關門歇業,這間小酒館是承接從前「香港味道」的店面。
停車場另一邊的韓國小超市還在,於是我們走進去逛了一下。記得以前超市裡的顧客很稀少,沒想到今天卻人很多,排著長隊付帳。風水輪流轉,韓國小超市發囉!
以下是網上蒐來的店內裝潢圖片:



每人自己拿一個不銹鋼,店員小姐站在檯子後面舀菜給顧客。

最前面兩樣菜:番茄炒蛋、紅燒豆腐是基本款。還有炒雞丁、水餃。網上看從前的菜式有蝦子、豬腳、蛤蜊,我們這次去全沒見到。代之的是炸的魚塊和烤魚塊、以及豬脊骨,可能與成本考量有關係。
豆花、小米粥、茶葉蛋

切成小塊的油條、包子。

飲料有:甜豆漿和熱茶。
* 在谷歌上搜到淘寶有賣「仿古小賣部」壁紙,po出來供大家參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