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曰:「成仁。」 孟曰:「取義。」 佛曰:「......」
上週在我們的小小型讀書會,講到自殺造的業力很大。
軍人退伍的師兄提出一個問題:「交戰時為了不被敵人俘虜而自盡,算不算自殺?」現在俄烏戰爭,雙方的軍官都有被俘投降的人。一般被俘或投降後,對方一定威脅利誘、嚴刑逼供,極力套取情報。酷刑難當,不如一死痛快。就算盡力熬了過去,一旦得歸,回到本國,忠誠度受到質疑,被污蔑、邊緣化、不受重用。更有甚者,被己方酷刑交加,嚴審是否有洩密可能,忠貞反被自己人猜忌,悲憤填膺,也令人痛不欲生。
師兄詢問:「學佛的人該怎麼做,才符合佛陀的教義?」
導讀的師姐認為這位師兄問得不對,師兄很不服氣,他說古今中外那麼多忠義氣節故事,碰到這種情況,究竟應該如何抉擇是好?
師姐說這些都不是這位師兄應該關切的事,先賢古人各有各的因緣果報,因而導致他們的決定,我們無從置喙。而這位師兄已經脫離軍旅生涯許久,現在是一位退休耆老,縱使有戰爭,也輪不到他回復軍職去指揮戰事,這種情形絕對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這位師兄是在起妄念、打妄想。他現在應該做的事,是專心打坐修禪,覺己覺人,也幫助別人覺悟解脫,利人利己。這才是當務之急,不要去做那些對自己毫無意義的顛倒夢想。
【附錄】
佛教徒是反對自殺的嗎?是的,在戒律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殺,如果自殺,那是有罪的。(見四分律調部之二及律攝卷二)此所謂自殺,是指為了厭惡此一生命的存在,誤以為自殺之後,便可得到解脫而言。因為佛教徒主張因果定律,若不證悟諸法實相,若不以修持的工夫解脫生死,自殺是沒有用的,業報未盡,即使自殺,也將再接受另一期的生死,正像一個欠了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追討而將戶口從甲地遷到乙地,那是不中用的,遲早一些債主仍會找到他的。所以,佛教徒反對自殺,佛教鼓勵人生的建設,利用這一生的存在而做修善的努力,以改造現實的乃至未來的命運。然而,佛教不是鼓勵自私的宗教。如果為了救濟眾生,在必要時可以捨身,如果為了維護神聖的信仰,在必要時可以殉教;並且,一個真正的菩薩道的實行者,應該是頭目身肉,無一不能施捨的,比如釋迦世尊在往昔生中的菩薩階段時,曾經屢屢捨身,如法華經中說:「未有一微塵如芥子許非菩薩捨身命處」,便是最好的說明。其實雜阿含卷三九及四七,就有三位羅漢自殺,佛陀倒是贊成的。
出處:《正信的佛教》聖嚴法師著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