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飲茶時,朋友們關心問起搬家的事,連帶談到住屋問題。他們都是有房且多屋之人,只有我們當年從台灣連根拔起,完全移民過來,現在回台也無處可待,每次都必須住旅館。
大夥都住house,唯獨攝影詩人住在公寓。別看她公寓坪數不大,但因在『西區』,價值比得過我新居小屋。並且他們在台灣有棟透天厝,夫妻倆都有退休金,生活無憂,所以全年經常不斷的到處快樂旅遊。
【附註】溫哥華通俗被分為東西兩區,以安大略街為界。西區是有錢人住的區域(舊稱白領區),東區則是沒有錢的人在住(古稱藍領區)。
安大略街是一條內街,相當台灣的巷子。雖是同一條街,但兩邊的房子價錢相差幾十萬加幣。報紙新聞刊載,曾有新來的華人移民,搞不清事實,被賣屋經紀呼嚨,用比行情多幾十萬元的價錢買下街東邊的房子,還自以為撿到便宜。等住進去,鄰居熟了以後,被人說破,後悔已來不及了。
談起房屋,好友群中,以那位體型與性格都類似馬蓋先的朋友持有產業最多,不只在溫哥華、本拿比,還在美國西岸兩大城市都有房產,台灣有祖厝和自己另置的房子。先前的格文中提過這位馬蓋先好友,有興趣的新格友可以點擊以下篇名前往閱讀:
而在昨天飲茶者當中,肯特擁有多間公寓,雖然價值低於馬蓋先的多棟獨立屋,但也屬於產業多的人。朋友們對他倆的比較是,肯特願意花錢享受。兩家都喜歡到處旅行,但不同之處為:
肯特 ─ 手揣鈔票,環球旅行;房產千畝,廣廈安居。
馬蓋先 ─ 身懷鉅款,流蕩天涯;家產萬頃,居無定所。
【附註】我以前工作需要,常開車走愛德華國王大道,去時由東向西開,工作完成後由西往東開回家。這條道路充分體現了東西區情景的不同。
上面三張是東區街景,馬路就是一條,沒有分隔島。大家可以看道路兩旁的房屋,一間緊挨一間,房子和土地面積都比較狹小。
這三張是西區的圖片,馬路變大了,中間有分隔島綠帶。道路兩側的房屋戶型較大,彼此相距較寬。
以下是從愛德華國王大道由西往東開的影片,前面十幾分鐘感覺都很寬敞,13:35的時候道路開始變窄,但這時還在西區。17:40開始進入東區,18:27穿過Main Street。能夠很明顯地看出西區(有錢人住的地方)和東區(沒錢人住的地方)的差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