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前面提過的風車小鎮之外,記錄一下這次在民生圓環周圍吃到的小吃: 新台北豆漿店的飯團、甜豆漿和燒餅油條。上一次八年多前回台北,很想念台灣的飯團,就在這裡點了飯團。結果發現和小時記憶裡一般那種捏得有些橢圓形,裡面包著一段炸得脆脆老油條的飯團不一樣。這家店的飯團捲得像粗水管狀,細長圓形。那一次沒感覺吃到脆油條,還以為只包著肉鬆和榨菜而已。 這一次再來吃的時候,留心品嘗;哦,原來是將脆油條壓成碎粒包在裡面!來了一對年紀跟我差不多的夫妻,倂桌坐在我對面。先生只點了一套燒餅油條和一碗鹹豆漿,與太太分著吃,太太埋怨先生有些小氣。我想為那位先生解圍,說一整套份量真的太大,兩個人分著吃剛剛好。那位先生好心勸我說,一個人吃整個糯米飯團,熱量和升糖指數都太高,我們現在年紀大了,不要吃這麼多才好。我回答說,他們倆可以分著吃,而我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只能一個人全吃下去了。他想想說也對,建議我下次要帶個人一起來,就能分食。他不知道的是,吃過早餐回家,半路上經過市場,見到有人賣油飯,我買了半斤,想拿回去當午餐。回到家禁不住油飯香味的引誘,才十點就邊看電視邊吃,又把這半斤糯米吃進肚子裡了,心裡確實都有些後悔和歉疚感! 弟弟吃素多年,他帶我們到附近的蓁蓁素食,可以同時吃到多種類蔬食,吃得很高興。食客們講話的聲音太大聲,老闆娘出聲要大家禁語,就像平常在佛寺吃齋,法師會喝斥大家邊吃邊竊竊私語的壞習慣。感覺像回到禪寺五觀堂吃飯一樣,很有親切感!後來想再去吃,卻不知前往這家素食店的路該怎麼走。 香港大排檔的牛筋腩飯,肉的份量約是溫哥華粥麵軒的三分之一。這樣算起來,台北和溫哥華兩邊這個菜式的價錢差不多。 為了一圓對台灣飯團的思念之情,弟弟帶我們去永和豆漿店,總算吃到了小時候吃的那種飯團和鹹豆漿。 我和太太都喜歡吃這種厚燒餅,每次回台灣都請姊姊帶我們去她家附近的餅店買一些餅帶回溫哥華。這一次住在民生社區,我在網上估狗到這裡就有一家餅店,距離不遠,不須麻煩姊姊,自己就能買到。 可是第一次早上去沒見開門,網上有人說改在10點才開始營業,於是第二次在下午過去,鐵門仍是關著的。不死心,第三天挑中午時間去,總成了吧?結果還是沒開。三顧餅店,不得其門而入,可能已經歇業了吧!? 為了去餅店,下午四點前就出門,可惜買不到厚燒餅,於是繼續在附近逛街。走到差不多五點出頭,開始找吃晚飯的地方。東看西看,因為時間尚早,很多店都還沒有客人,我也不敢進去。逛著逛著,經過豬腳蓮門口兩次,於是進去吃了豬腳飯。飯後要回家,在巷子裡竟失去方向,迷了路。路名都知道,可是到了路口該左轉或右轉,每次都猜錯。最後只好看著手機地圖,不再走小巷,只挑大馬路走,繞了好大一圈才回到家。這一趟前後共走了兩個鐘頭,一萬六千步,腿腳都走酸了,運動量真足!
弟弟帶我去買全家便利商店的49元麵包+咖啡,也是早餐的好選擇。 新東街41巷裡有名的米粉湯,每天份量有限,售完為止。第一次下午去得晚,他們已經在清洗鍋子和檯面。第二次乾脆早上就去,總算吃到了。老闆娘說他們已在這裡開店40年,果然老牌,客人絡繹不絕。 早上習慣喝杯咖啡,信步走到圓環一角的Caffe Bene,招牌上說是首爾的西式早餐。還在懷疑韓國的西式早餐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幸好門口有圖片,就是普通的西式早餐,並不怪異,於是放心拉門入內。 走到店後,其實這邊才是前門。隔窗一望,才說不知怎麼走去蓁蓁素食呢,驀然抬頭,此店卻正在小街對門處! 培根蛋三明治看網上推薦,民生社區活動中心後面的巷子裡有幾間不錯吃的三明治早餐店。第一次去沒有走對,沒有找到。經侄子指點,原來是在活動中心建築後巷,看起來像是活動中心停車場入口,怪不得前次錯過。 這間『三片吐司』,有一些店家自創的特殊口味早餐,例如秋刀魚三明治、秋刀魚蛋捲等。可惜沒多久前才痛風過,雖想嘗試,但理智想一想,還是吃別的吧。 豬排蛋捲,正確的說,應該是切成薄片的豬腱肉,蛋裡可能加有芡粉,吃起來QQ的。弟弟請我們去御蓮齋吃素食自助餐,這可是大餐,不是小吃了,只是一併放在這裡做個回憶: 菜色很多,食客也很多,需要耐心排隊,再加上邊吃邊聊,其實我才只吃了兩盤,還沒過癮,離席的時間就到了。蛋糕甜點都不甜,這年紀就怕太甜,因此覺得蠻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