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親近山林之美的人,是有幸的。
能夠享受自然饗宴的人,是有福的。
因為有工作站這可愛的小屋,因為有老師及幹部們的努力建設,因為有許多人的付出奉獻,才有機會讓一群對自然或生態研究有興趣的夥伴,能夠在山林裡「幸福地」工作,如果採取背大背包走入山林裡住個十天進行調查的方式,需要有過人的體力以及耐力,雖然可以完完全全體驗無水無電的山林生活,卻是非常辛苦,所以楠溪工作團隊的生活方式有著他的便利與舒適,也因此讓非從事卻對生態感興趣的人們有更多機會踏進這一步。
朋友知道我參加楠溪工作團隊後,就直覺認為在那裡應該認識了許多植物,但能夠有機會向森林裡的花草樹木朋友打招呼、認識他們,只是楠溪工作給我的許多禮物的其中之一,除了這點之外,還獲得好多其他的有形的無形的禮物……
不論是經緯儀組抑或植物調查組,每天都有生態知識豐富的幹部帶領大家在森林裡工作,因此有許多機會夠認識住在森林裡的動植物朋友們,此外,楊老師以及幹部們都鼓勵我們除了能夠喊出動植物的名稱外,最好能再進一步去了解生態體系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讓我想起老師曾經提過的「What? Why? How?」,這樣的提醒不斷地敲擊自己的腦袋,讓我在思考自己未來方向的路上,又多了一些該考慮進去的因素指示牌。
每天的小組討論或議題討論都感覺像是腦力激盪般地刺激,有些話題未曾在腦袋瓜中翻滾過,突然間得在錄音筆傳到你手上之前就要把頭裡、心裡、經驗裡所有跟它相關的訊息抓出來,而且要在短短時間內排列組合到最順暢的程度,然後選用適當的口語表達出來,真的是訓練腦力的好機會啊﹗不禁想起有晚大家在分享與自然有關的社團經驗時,好幾個人包括我自己,因為講到一些比較內心的話,而不由自主地想發抖,雅麗還笑說這是議題討論而不是惜別晚會啊﹗
有晚的議題討論讓人印象深刻,就是討論到關於採集倫理與生命平不平等的話題,從土石流區的提問到晚上的議題討論,腦中的疑問或觀點總不時地互相反詰、懷疑、矛盾,這或許沒有固定的答案,雖然到現在我仍無法確切地說出自己的觀點,依然有著太多的疑惑及矛盾在頭裡轉,但經過不斷地提問、省思與修正,說不定能漸漸地找到最讓自己信服的一套觀點或說法。
在楠溪生活不只有知識的吸收,當值日生更是生活經驗的學習。要決定好三餐準備什麼好料讓大家「驚艷」一下,且話說「知行合一」,雖然菜單已經想好,但能不能做出成功的飯菜也是一番功夫,有些夥伴在家沒機會或者懶得下廚,在這裡當了值日生就可以好好大展身手一番。不論是在當值日生時或者在森林裡工作,不論是植物調查組或者經緯儀組,都需要互相溝通、協調與分配,每次都是學習以及累積經驗的好機會,在過程當中慢慢培養彼此的默契,可以讓工作進行得更順利。
或許短短的十天無法讓人與人之間認識得夠多夠深,但是既然有緣齊聚楠溪,也許就有緣當一輩子的朋友也說不定,至少我們都還記得曾經有楠溪這條線把大家串在一起。匆匆十日宛如一刻,悄悄飛逝眼前,拾起幾片落葉,多吸幾口新鮮空氣,多看幾眼週遭環境,就讓經歷的一切刻印在心裡,當作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文章定位: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