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を旅館に連れてって』(現於國興衛視週一至周五晚間九點播出,譯名為『上流旅館』)敘述另一個東京拜金女找尋自我的歷程,據說劇本企畫乃銜接松島菜菜子主演的『大和撫子』而來,追尋櫻子不成的東十條司醫生在第一集也再次出現,扮演追求女主角倫子的豪門少爺之一,令人莞爾。兩位女主角的性格職業機運迥異,櫻子是高高在上人人追求的空中小姐,唯金是圖,然而最後選擇了愛情;倫子則是名不見經傳的三流模特兒,嫁入豪門卻隨即夢碎,意外獲得心靈滿足的人生。衡量兩劇核心主題,從真愛無敵到自給自足,愛情除魅後的現代世界,這幾年,日本一般大眾期望從“無價”的愛情到安身立命的社會空間,彷彿可從這兩劇故事主軸的轉移,略略猜測其端倪。有趣的是,兩位女主角,其一遠赴異邦,另一歸隱鄉間,最終都離開日本首善─東京,幸福果真不得自人多處尋!?
兩劇相較,前者的娛樂性無庸置疑,但後者在無所期待情況下,卻給了我深刻的感動。嚴格說起來,倫子除了樂觀坦白的性格較明顯,並沒有太明顯的喜怒哀樂,視為長期飯票的丈夫過世後她自然無從悲傷起,卻也沒有失望遺憾的表現;繼女的敵視與針鋒相對,她也沒有憤怒情緒,好像事不關己,對自己為錢結婚一事,向來坦承不諱。但我在意的是,讓倫子接掌負債旅館的關鍵象徵─標記丈夫隆一郎成長身高的櫻花樹。不得不佩服編劇相澤友子的巧思,迷失的拜金女郎不僅缺乏一個白馬王子,更缺乏正當生存的信念與意圖,而解脫之道不止來自於丈夫遺贈的旅館「花壹」,更在於代表日本傳統文化圖騰的那株櫻花樹(當然溫泉旅館本身就是一個日本傳統色彩濃厚的產業)。
不禁想到最近讀過的一段文字,摘錄如下:
**********
全球化的影響正不斷增強中—雖然這個字眼被到處標榜,但是我們對它的理解還很膚淺。全球化不僅僅,或者說主要不是一個經濟現象,而且它不應該被等同於出現了一個「世界體系」(world system)。全球化實際上是關於空間和時間的轉變。
我把它界定為遠距離行動,而且它在最近幾年的強化與即時的全球通信和大規模運輸工具的出現,有著密切的聯繫。
全球化不僅僅是大規模體系的產生,還是社會體驗的本土化以及個人環境的轉變。我們日復一日的活動日益受到發生在世界另一端事物的影響。反之,本土的生活方式習慣也已經受到全球性的影響。因此我買一見衣服的決定不僅對國際分工有影響,而且對地球的生態體系有意義。
全球化不是一個單一的過程,而是各種過程的複合,這些過程經常相互矛盾,產生了衝突、不和諧以及新的分層形式。例如:本土民族主義的復活以及本土認同的增強直接與相對立的全球化力量交織在一起。
其次,而且部分是全球化的直接結果。我們可以說後傳統的社會秩序(post-traditional social order)出現了。這並不是指傳統消失的秩序,而是傳統的地位發生改變的秩序。傳統必須自我解釋、公開接受質問或對話。表面上看來,這種表示似乎有些古怪,難道現代性和傳統一直沒有衝突嗎?啟蒙思想的主要動力難道首先不是克服傳統嗎?
如同現代性擴展所體現,啟蒙思想確實動搖了所有傳統,然而,傳統的影響依然強勁。不僅如此,在現在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對傳統的重新關注在實現社會秩序穩定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像民族主義或宗教這樣的大(Grand)傳統被創造或重新創造出來。...即使科學本身,雖然表面上如此全面地反對傳統的思維方式,但是也變成了一種傳統。也就是說,科學成了一種「權威」,藉助它可以用相對沒有疑問的方式來應付困境或解決問題。然而,在一個全球化、文化上具有世界主義特徵的社會中,傳統被迫採用開放的觀點:必須為它們提供存在的理由和證明。
......
目前傳統的變革與自然的變革密切地聯繫在一切。傳統和自然在過去是相對固定的「景觀」(landscapes),為社會活動提供了框架。傳統(傳統意義上的)的消解與自然的消失交織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指的是既定的、獨立於人類活動的環境和事件。 (Giddens 1994)
**********
我從沒去過日本,但從過去至今透過各種媒體閱讀的文本,對日本人所表現出來,或者說自己認為的文化性格有著些微的理解。做為第一個與歐美並列三大霸權的(東方)國家,日本確實是個相當值得研究的範本,特別在兼融東西特長、保留自身文化兩方面。我覺得,這部戲含蓄地讚揚了日本傳統文化的價值,或者說,隱藏這個概念於供給投宿者一段悠閒、安適的旅行記憶的溫泉旅館。故事線可分兩部分,其一是在旅館內的人們,其二是傳統溫泉旅館的現代價值。
旅館內的人分工作人員和投宿者,有時,這條界線是模糊的。除了陰錯陽差成為女將的倫子,還有隆一郎生前從赤阪挖角來的名廚、突然失去工作舞台的女姓高階管理者(本為客人)、失業並逃避挫敗的拳擊手、逃債前來投靠朋友的另一名東京拜金女,及在工商社會中的低階服務業(侍者、賓館櫃臺員、停車場管理員)從業人員,甚至帶有自閉傾向的職場人球。他們齊聚在這裡,談不上有什麼目標與夢想,卻在旅館重新追尋自我定位的過程,也逐漸建立(可能從未發現的)自我價值。而投宿者或者追憶年輕時的記憶、或者為懷舊氛圍而來,最終符合旅館所尋得的定位相符—一段拋卻塵俗雜務、滌淨身心疲憊的靜謐時光。
而這樣一家負債累累的小型溫泉旅館,規模上既無法與地區性豪華商業旅館相抗衡,先後又遭到地方商社及建設公司的大型土地整合案波及,最後,它能保留下來,固然是觀眾期盼的戲劇安排,但說服人的卻是傳統文化的保留價值與人心思安的現代大夢。日本社會高度商業化,自然容許市場產品多樣性,而注重人性化的特質,常是日人創意發想的原動力,當然也適用於社會大眾傳統印象中,最貼近人心的訴求。
春天賞櫻、秋觀流螢、沈浸溫泉、細品美食,這些都是居住在都市裡的人難以企及的夢想;這一點,本劇沒有忽略。但它從一個「保留得以重遊」的觀點,來強調花壹存在的必要性,確實自然不露鑿痕。我不禁想到近幾年來,台灣各地充斥著的許多”老街””名產”,多數是令人生厭的粗糙與重複,而什麼又是我們值得珍惜的傳統呢?搜尋腦海裡的兒時記憶,又有多少人事時地物依舊風華不減、令人流連忘返呢?那些曾經厭棄的傳統,在現代化(或全球化)的洗禮後,還有多少倖存?我不敢數算,也無從回答。
(2004032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