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12 22:32:17| 人氣1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病患心情影響吞嚥訓練成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位七十四歲男性,主動脈手術後,兩邊返喉神經麻痺,來診時經鼻胃管進食、聲帶麻痺無聲,治療首先靠著談話而非精神藥物,處理病人心裡的害怕及家屬的焦慮,接著設計循序漸進的復健動作,著重三要點,一是從局部到全身,二是要求專心,三是不抱希望,病人於一個月內拔除鼻胃管,聲音重現並持續進步中。

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高年科醫師林佩芬指出,另一位八十歲女性腦幹中風,昏迷後甦醒,因吞嚥困難做胃造口進食,已復健二年,雖可以說話但經口進食就會嗆到。透過長談後,了解病人隨時隨地想著自己的無力與痛苦,吞嚥時極在意喉頭有痰的感覺,並且要求身邊的人無時無刻的關注,只一昧求人表達想活命,卻不願花費一絲努力。經過很長時間與努力,醫師在旁不斷地叮囑下,食物到了喉頭沒有停下來咳痰,儘管只有幾回順利完成吞嚥,當下病人很高興且好像有了信心。但返家後,身邊照顧者無人敢不順著她,沒人能強迫她練習,於是病情原地繞圈。

據推估,台灣的護理之家住民中高達60%長期藉管餵食,全台管餵人口上看45~50萬人,大部分使用鼻胃管,各國皆缺管餵人口的整體統計,但有護理之家的數據可供比較,2014年日本的全國性調查,護理之家住民11.6%有管餵(鼻胃管+胃造口管);2010年德國護理之家住民6.6%管餵(皆胃造口管),目前各國醫藥政策皆定向於減少插管、盡量保留天然的生理功能,因此近年來各國管餵人口持續減少中;台灣則不然,多數人非常害怕嗆到,並且大多經由令人很不舒服的鼻孔插入(不同於歐美經由胃造口管)。

林佩芬醫師說,從小,當你生病的時候,大家會關注你;表現越虛弱,關注就越多,這種好處使人喜好病懨懨,不利於復健或療癒。抑鬱導致身體活動大量減少,以至體能下降,包含吞嚥能力也是;抑鬱又導致睡眠障礙,服用抗憂鬱的藥及鎮定劑,更使吞嚥功能雪上加霜。然而對於一個生病的人而言,害怕受苦的心若強烈,便會引發強烈的情緒,心理反復煎熬,終究抑鬱。擒賊先擒王,吞嚥訓練首要處理的便是心理-害怕受苦的心念。

林佩芬醫師強調,不論鼻胃管插管、約束或是鎮定劑使用的決策,會受到看護、家屬、護理及環境各層面的壓力及影響,需要良好的醫病溝通、正確的政策宣導及友善的支持環境,方能改善。相較於醫療糾紛也不在少數的美國,基於各種證據,政府借由政策、給付及宣導,成功地減少管餵人口,其護理之家入住者中,嚴重失智症併有自行進食困難者,入住一年後的插管率,正逐年減少(二000年十一點七%降至二0一四年五點七%),這也值得大眾正視深思。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淺談繭居族需精神評估與家族治療
此分類上一篇:連續較長時間騎小心慢性無菌性攝護腺炎上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