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2 09:18:19| 人氣1,0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便失禁病症讓婦女感困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大便失禁患者常因害怕別人聞到臭味而損形象,故易脾氣暴躁、易怒和孤癖,進而導致心理、工作、與家人互動、性生活、社交和生活品質受嚴重影響,甚至被當做精神病患看待,尤其是婦女朋友因發生率高,更感困擾。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謝卿宏表示,大便失禁病症是指不管是米湯樣、成形的或硬的糞便無法控制地從肛門漏出,進而造成病人衛生問題與社交障礙的情形;據統計,歐美女性大便失禁的盛行率約0點四至十八%,而台灣婦女則為二點三%;年齡是最相關的因素,六十五歲以上的台灣女性,其盛行率高達八點二%。常見危險因子包含脊椎損傷、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腹瀉、慢性便秘與骨盆腔鬆弛等。
  謝卿宏醫師指出,大便的控制牽涉到提肛肌、肛門括約肌、肛門的感覺、直腸的容量和可擴張程度、大便硬度、大便量、結腸的推送功能與患者機警程度間的交互作用,任何控制因子的改變,都會導致失控而失禁。對女性而言,生產時肛門內、外括約肌和提肛肌的破壞或其支配神經的損傷,是大便失禁的重要原因。年輕女性的症狀通常較輕微,有時只是無法控制放屁而已;但是,在年紀漸增,當神經退化與相關肌肉的殘餘功能無法發揮代償作用時,大便的控制也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困難,失禁就會出現而逐漸變嚴重。
  謝卿宏醫師說,大便失禁治療前,要先評估症狀的嚴重度,更要正確地鑑別診斷病因,除病史和內診外,肛門超音波可確認肛門括約肌損傷的程度和位置,而陰部神經傳導檢查和肛門壓力計檢查也是常用的利器。
  謝卿宏醫師強調,大便失禁治療的目的在恢復或改善大便的控制,以提昇生活品質,然其治療方法常隨病因、嚴重度、可選擇的方法與患者的健康情形而不同。一般說來,除肛門括約肌損傷和症狀嚴重者之外,食物的選擇、增加大便量或其硬度與減慢腸道蠕動的藥物,甚至飯後灌腸和骨盆底肌肉的訓練,對治療都有幫助。
  對於括約肌損傷而必須用手術修補者,謝卿宏醫師認為,必須先排除單純肛門外括約肌萎縮和陰部神經病變的病人,做肛門括約肌重建才會成功。此外,手術時若一併重建提肛肌,也能夠恢復肛門直腸部的角度,不僅可以減慢直腸內糞便進入肛門的速度,而且完整的提肛肌會在腹壓上升時,能及時主動收縮以避免大便失禁的發生。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0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導正就醫觀念排除歧視幫助精神病患迎向未來
此分類上一篇:生活處處是復健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