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1-09 22:28:39| 人氣1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腸癌十二項警訊發生時要做大腸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郭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陳進生主任說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加上缺乏運動,大腸癌一年發生人數已增為一五五00人,成世界第一及國人發生率最多的癌症,每年造成5千人死亡,如何降低大腸癌發生率,是非常值得重視的議題!

陳進生主任指出大腸癌初期無症狀,一般由瘜肉演變而成。如果在瘜肉階段,經由大腸鏡將其切除,就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像一名七十二歲林女士,接受國健局大便篩檢潛血陽性,自認為是痔瘡出血,經醫院三個月電話催促,才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經大腸鏡切片及病理報告證實罹患升結腸腺癌,轉介外科手術切除並證實癌症第3期,再接受化學治療。

陳進生主任說因腸胃科門診常有病患猶豫要不要做大腸鏡?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提出十二項警訊供民眾參考,以決定是否接受大腸檢查:警訊一:解血便或糞便潛血反應:糞便與腫瘤摩擦會導致出血,但早期腫瘤出血量少,肉眼不易發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早期發現。國健署提供五十至七十四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警訊二:排便習慣或糞便形狀發生改變,發生排便次數改變、裡急後重或糞便形狀改變,超過兩星期以上。可能腸道內有不正常的結構改變,包括大腸腫瘤造成腸道狹窄。警訊三:年紀大於五十歲,研究統計資料分析,證實大腸癌好發年齡為五十至七十五歲,故五十歲以上合併腹部不適症狀,應考慮大腸檢查。警訊四:不明原因慢性貧血及倦怠,糞便與腫瘤摩擦會導致長期少量出血而不易發現;且大腸癌造成腸道狹窄、營養不良而導致慢性貧血,等到頭暈、倦怠才會察覺。警訊五:腹部摸到腫塊,腫瘤本身太大或轉移至腹腔其他臟器,而以腹部腫塊來表現,也可能腫瘤阻塞,大便堆積腸內,故腹部觸診到腫瘤狀病灶。警訊六:家族大腸癌病史,家族有大腸癌病史,大腸癌發生風險增加三倍以上,應從四十歲開始接受大腸檢查。

警訊七:大腸腺瘤型瘜肉或發炎性大腸炎病史,大腸腺瘤經數年可轉變成大腸癌;發炎性大腸炎罹病八年後有可能產生大腸癌,故有以上兩種病症者,需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警訊八:嗜食燒烤紅肉及加工肉品,少食高纖蔬果者,高溫燒烤「紅肉」會產生異環銨等致癌物及含「硝酸鹽」加工肉品也有致癌風險。而蔬果纖維能稀釋毒性物質又能促進排便而縮短致癌物滯留,減少癌症發生。警訊九:肥胖及缺乏運動,肥胖會增加約一點五倍的大腸癌風險;肥胖大腸癌患者治療後復發的機率及死亡率均較高。警訊十:不明原因腫瘤指數(CEA及CA199)上升,可能是大腸癌,膽道癌,胰臟癌等造成,需進一步檢查。警訊十一:長期抽菸及酗酒,香菸會產生致癌物質,透過血液循環而增加大腸癌的發生。酒精到大腸後代謝成致癌物乙醛,也會導致癌症。警訊十二:不明原因慢性腹痛及體重減輕,大腸腫瘤侵犯或轉移到腸壁外組織及腸阻塞引起慢性腹痛,且導致營養不良,使體重減輕。

陳進生主任說大腸腫瘤篩檢方法:糞便潛血檢驗:簡單、方便的檢查,但對於陽性者仍需大腸鏡確診。乙狀結腸鏡檢查:輕度不適的檢查,但只檢查到部分大腸。大腸鋇劑攝影檢查:輕度不適的檢查,可完整檢視大腸,但無法執行腫瘤切片或切除息肉。大腸鏡檢查:輕到重度疼痛的檢查,可完整觀察大腸及進行腫瘤切片、瘜肉切除及止血術。擔心疼痛者可考慮接受減痛大腸鏡。

陳進生主任建議符合12項大腸癌警訊項目越多者,應儘早接受大腸檢查。擔心大腸鏡風險者,應選擇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執行。擔心大腸鏡疼痛及麻醉風險者,可選擇經驗豐富及設備齊全之麻醉大腸鏡團隊執行。針對大腸鏡疼痛及麻醉風險有強烈心理恐懼者,可考慮大腸鋇劑攝影術加乙狀結腸鏡。總之儘早接受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永保安康!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C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效佳
此分類上一篇:心臟病患者胸悶痛、冒冷汗快就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