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發燒唱片廠先前推出過兩次年度的精選,都深受好評,2008年則推出首度的鋼琴精選,一共精心挑選旗下15軌內含鋼琴演出的經典,曲曲音樂動聽感人、段段錄音效果逼真,絕對是鼠年開春不可多得兼具音樂性與音響性的誠意選集。
【第1首】莫札特「a小調鋼琴奏鳴曲,KV310」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
【選自專輯】真空管之最-莫札特三首鋼琴奏鳴曲(Tacet 6,Track 1)
曲解:1778年3月14日莫札特前往巴黎,人在法國的他,初夏的七月接到母親過世的噩耗,但作曲活動卻未嘗停歇。這首曲子就是他在巴黎時,所寫下的第一首鋼琴奏鳴曲,同時樂譜也是在那裡印行。
這首「a小調鋼琴奏鳴曲,KV310」的結構形式,遠勝過他過去所寫的鋼琴奏鳴曲。此曲當年的原始手稿,如今則保存在紐約的Pierpont Morgan圖書館中。第一樂章為莊嚴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第一主題呈現出莫名的緊張與晦暗感,有人說音樂風格令人明顯感到莫札特的喪母情緒。
【演奏家介紹】格瑞特‧齊特巴爾特(Gerrit Zitterbart)/鋼琴
格瑞特‧齊特巴爾特1952年生於哥廷根,他從漢諾瓦音樂戲劇學院畢業,師事Erika Haase以及Karl Engel,也曾經被Hans Leygraf、Stefan Askenase、Carl Seemann、Gyorgy Sebok等人指導過,曾經獲得漢諾瓦、蘇黎士、以及佛羅倫斯等地的鋼琴大獎。1983年他受邀擔任諾威音樂戲劇學院的教授,他在Tacet的錄音還有:莫札特《鋼琴奏鳴曲》(Tacet 6)、貝多芬《鋼琴奏鳴曲》(Tacet 11)。
格瑞特‧齊特巴爾特也是阿貝格三重奏(the Abegg Trio)的鋼琴手,他與團員曾共同獲得也獲得勃恩、漢諾威、Colmar、日內瓦、波爾多等大賽大獎。
【錄音設備】
麥克風:Neumann KM83、KM84、Schoeps MK 2S
混音器:Studer 961
類比數位轉換器:Sony PCM 1630
鑑聽喇叭:Quad PRO-63
【音響測試重點】通透圓潤、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鋼琴音色。
【第2首】蕭邦「b小調夜曲,作品9」第1號
【選自專輯】真空管的榮耀:浪漫蕭邦-鋼琴示範天碟(Tacet 28,Track 3)
曲解:此曲是蕭邦所有夜曲作品中,最早問世出版的一首,創作於1830-1831年間,也是最明顯可以聽出,延續英國作曲家約翰菲爾德(John Field)同類作品風格的一首。
「b小調夜曲,作品9」第1號是三段式的甚緩板,主旋律與八度音呈現甜蜜歡樂的感覺,明顯的感覺到模仿義大利式的如歌的行板風格,往往用在歌劇中慶祝勝利的時刻。尤其中段部份令人印象新穎,營造出與第一主題強烈活生的對比,情感熱情散退之後,音樂在極弱音中回到優雅浪漫。
【演奏家介紹】:格瑞特‧齊特巴爾特(Gerrit Zitterbart)/鋼琴
格瑞特‧齊特巴爾特1952年生於哥廷根,他從漢諾瓦音樂戲劇學院畢業,師事Erika Haase以及Karl Engel,也曾經被Hans Leygraf、Stefan Askenase、Carl Seemann、Gyorgy Sebok等人指導過,曾經獲得漢諾瓦、蘇黎士、以及佛羅倫斯等地的鋼琴大獎。1983年他受邀擔任諾威音樂戲劇學院的教授,他在Tacet的錄音還有:莫札特《鋼琴奏鳴曲》(Tacet 6)、貝多芬《鋼琴奏鳴曲》(Tacet 11)。
格瑞特‧齊特巴爾特也是阿貝格三重奏(the Abegg Trio)的鋼琴手,他與團員曾共同獲得也獲得勃恩、漢諾威、Colmar、日內瓦、波爾多等大賽大獎。
【錄音設備】Tacet未公開
【音響測試重點】抒情觸鍵搭配踏瓣運用,所營造出來的深情氣氛。
【第3首】貝多芬「d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31-2『暴風雨』」第三樂章稍快板
【選自專輯】貝森朵夫傳奇-貝多芬三首鋼琴奏鳴曲(Tacet 11,Track 7)
曲解:這首作品寫於1801年,可說是貝多芬鋼琴創作的新里程碑,他自己曾經表示「我對自己過去的作品並不滿意,從今以後將朝著新的方向前進」,這首作品即為他新想法的實踐,其中包括了更為精細的踏瓣要求,更具動態的樂曲結構,以及更豐富的節奏變化。
之所以被稱為『暴風雨』是因為當時貝多芬向他的學生辛德勒表示,如果想要深入理解解這首作品,就去閱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因而得名。
【演奏家介紹】格瑞特‧齊特巴爾特(Gerrit Zitterbart)/鋼琴
格瑞特‧齊特巴爾特1952年生於哥廷根,他從漢諾瓦音樂戲劇學院畢業,師事Erika Haase以及Karl Engel,也曾經被Hans Leygraf、Stefan Askenase、Carl Seemann、Gyorgy Sebok等人指導過,曾經獲得漢諾瓦、蘇黎士、以及佛羅倫斯等地的鋼琴大獎。1983年他受邀擔任諾威音樂戲劇學院的教授,他在Tacet的錄音還有:莫札特《鋼琴奏鳴曲》(Tacet 6)、貝多芬《鋼琴奏鳴曲》(Tacet 11)。
格瑞特‧齊特巴爾特也是阿貝格三重奏(The Abegg Trio)的鋼琴手,他與團員曾共同獲得也獲得勃恩、漢諾威、Colmar、日內瓦、波爾多等大賽大獎。
【錄音設備】
麥克風:2 Bruel & Kjaer 4003
混音器:Studer 961
類比數位轉換器:Sony PCM 2000
鑑聽喇叭:Genelec 1022 A
【音響測試重點】猶如暴風雨的快速音群中,粒粒分明的鋼琴音質,尤其飽滿的中低音表現。
【第4首】李斯特「鐘」
【選自專輯】魔鬼李斯特-鋼琴安可曲精選(Tacet 40,Track 7)
曲解: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憑著他魔鬼般的技巧,風靡了所有的樂迷,也把古典音樂帶入了展技的時代。他的技巧與音樂給了李斯特極大的震撼與極深的啟發,因此李斯特苦思寫下了六首以鋼琴彈奏的「帕格尼尼大練習曲」,其中大多取材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奇想曲」裡頭的新奇樂念,透過鋼琴向帕格尼尼的「魔技」致敬。
在這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中,以第三首「鐘」的知名度最高。「鐘」創作於1834年,升g小調、稍快板、6/8拍。是李斯特根據帕格尼尼《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也就是通常被叫做「模仿鐘聲的迴旋曲」的段落改編而成的鋼琴獨奏曲。它是一首結構簡潔、內容單純、技巧高超的小品練習曲,幾乎可以說李斯特鋼琴彈奏的技巧精華,裡頭都或多或少地用上。
這首改編作品透過鋼琴的黑白鍵所呈現的鐘聲,比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原曲更為鮮明、逼真,尤其鋼琴高聲部的通透美感更難超越。樂曲經過短暫的前奏,左右手交織奏出鐘聲與主旋律;樂曲中段的變奏包含著極其艱深複雜的技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鐘聲效果。
【演奏家介紹】洛夫‧佩拉吉(Rolf Plagge)/鋼琴
1990年7月洛夫‧佩拉吉成為第一位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大賽奪冠的德國鋼琴家,他也曾經獲得國際多項鋼琴大賽頭銜,包括維也納、布拉提斯拉瓦(斯洛伐克首都)、蒙台維迪歐、波恩、以及多次的義大利大獎。1987年他贏得布魯塞爾伊莉莎白大賽首獎,並且從那個時候開始經常在比利時演出。
他1959年出生於北德的魏斯特史替德(Westerstede),在家裡接受第一堂的鋼琴課,1969年他在不萊梅音樂院的霍佛(Hofer)門下習藝,之後進入漢堡音樂院,早期在多項獎學金與比賽獲獎的激勵下,他不斷在不同的知名教授門下多元學習。在弗萊堡(Freiburg)他拜入馬古利斯(Margulis)教授門下,在維也納師事巴度拉-史柯達(Badura-Skoda),之後又到紐約茱莉亞音樂院跟隨山多(Sandor)教授,之後,在1984年參加了卡莫林(Kammerling)教授在漢諾威的大師班。
自從1991年起洛夫‧佩拉吉成為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的鋼琴教授,並教導音樂學理論。
【錄音設備】
麥克風:2 Neumann M49、2 Neumann KM140
類比數位轉換器:dCS 900B
其他設定:Tacet未公開
【音響測試重點】鋼琴模仿鐘聲的高音域彈奏,所呈現出來的共鳴感與高頻延伸。
【第5首】 柴可夫斯基「四季」六月「船歌」
【選自專輯】柴可夫斯基-「四季」鋼琴獨奏曲(真空管記實)(Tacet 25,Track 6)
曲解: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跟他的交響曲、管絃樂、芭蕾組曲比起來,對樂迷是相對陌生的,其中除了兩首「鋼琴奏鳴曲」之外,應該就屬這套「四季」的知名度最高了。
這是一套,從一月描繪到十二月,擁有十二小段個性迥異小品的作品,柴可夫斯基創作時彷彿就像月刊出版一樣,從1875年12月開始一直到1876年11月為止,一個月完成一小曲,除了「四季」的主標題之外,還附上了十二種性格的小品的副題,其中又以六月的「船歌」以及十一月的「雪橇」最為有名。六月「船歌」描寫夏天泛舟嬉戲的情景,是一首有別於通常六八拍子的四四拍子的特殊船歌。
【演奏家介紹】尤金尼‧寇洛里歐夫(Evgeni Koroliov)/鋼琴
尤金尼‧寇洛里歐夫1949年10月1日生於莫斯科,他起先進入中央音樂院師事Anna Artobolevskaya,這段時間他偶爾也參加Heinrich Neuhaus以及Maria Judina的免費講習,之後他繼續到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院深造,師事Lev Oborin及Lev Naumov,當他學成後音樂院系主任邀請他留下來擔任教授。1976年他移居南斯拉夫與老婆在一起,1978年又收到漢堡授與的教授資格。
尤金尼‧寇洛里歐夫還在學生時代便已經是多項大獎的得主,包括1968年的萊比錫巴哈大獎、1973年的范克萊本大獎,以及1977年Vevey-Montreux的哈斯姬兒大獎,他的演奏足跡遍佈亞洲、歐洲、美加。他對巴哈作品有高度興趣,十七歲時便在莫斯科舉行過一場《十二平均律》獨奏會,另外《郭德堡變奏曲》、《賦格的藝術》也都是他擅長之作。
【錄音設備】
麥克風:2 Bruel & Kjaer 4003
混音器:Studer 961
類比數位轉換器:Lexicon 480 L(18 Bit)
鑑聽喇叭:Genelec 1022 A
耳機:Stax Lambda Professional
【音響測試重點】紮實穩重的音像,醇美厚實的中低音琶音。
【第6首】巴哈「賦格的藝術」八度音程的卡農
【選自專輯】巴哈-賦格的真空管藝術(Tacet 13,Track 7)
曲解:賦格是複音音樂的重要手法,被巴哈創作發展到了極致。他用簡單純粹的素材來寫賦格,之後兩個或更多聲部便自由地進行,問句與答句的對位、模仿,也就是說第一個聲部結束以前,第二個聲部便以相同旋律加入在後,之後在節奏或旋律線條上再做變化。
音樂從單一主題出發,在不同聲部上就旋律與節奏不停的變化、轉移與擴大而成,各聲部旋律線條在獨立而又相互交錯。就像是由一顆種子長出枝芽、樹幹、樹葉,整個過程充滿有機性,也像是一個扣環與一個扣環結連不斷地勾搭在一起,可說是相當純粹的音樂思考,就像透過音符進行建築高樓般。
「賦格的藝術」則是是巴哈的最後一部作品,但很可惜的也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雙眼失明加上健康狀況嚴重惡化的情況下,巴哈依然有著想完成「賦格的藝術」的偉大構想,只可惜到了他1750元過世之前,這套作品畢竟無法完工。
不過當時樂譜裡並未表明由何種樂器來進行演出,因此「賦格的藝術」就留給不同器樂的演奏家,相當大的發揮空間,像是管風琴版、鋼琴版、管絃樂版、弦樂四重奏版都有。
【演奏家介紹】尤金尼‧寇洛里歐夫(Evgeni Koroliov)/鋼琴
尤金尼‧寇洛里歐夫1949年10月1日生於莫斯科,他起先進入中央音樂院師事Anna Artobolevskaya,這段時間他偶爾也參加Heinrich Neuhaus以及Maria Judina的免費講習,之後他繼續到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院深造,師事Lev Oborin及Lev Naumov,當他學成後音樂院系主任邀請他留下來擔任教授。1976年他移居南斯拉夫與老婆在一起,1978年又收到漢堡授與的教授資格。
尤金尼‧寇洛里歐夫還在學生時代便已經是多項大獎的得主,包括1968年的萊比錫巴哈大獎、1973年的范克萊本大獎,以及1977年Vevey-Montreux的哈斯姬兒大獎,他的演奏足跡遍佈亞洲、歐洲、美加。他對巴哈作品有高度興趣,十七歲時便在莫斯科舉行過一場《十二平均律》獨奏會,另外《郭德堡變奏曲》、《賦格的藝術》也都是他擅長之作。
【錄音設備】
麥克風:2 Neumann M49、4 Schoeps CMC 5 MK 2
其他設定:Tacet未公開
【音響測試重點】不同聲部的對位線條感,快速音階的律動性。
【第7首】蓋德「鋼琴三重奏,作品29」第二樂章不太快的小行板
【選自專輯】浪漫的鋼琴三重奏第三集(Tacet 112,Track 6)
曲解:有「丹麥音樂之父」稱號的作曲家蓋德(Niels Gade),是十九世紀丹麥音樂文化的重要人物。他1817年2月22日生於哥本哈根,1890年12月21日死於同地。他是丹麥浪漫主義與民族樂派的創建者,十分熟悉丹麥詩歌和民間音樂。
蓋德15歲開始學習音樂,學過小提琴也學過理論作曲,1834年曾經擔任哥本哈根皇家管弦樂隊小提琴手。他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深受孟德爾頌的賞識,更因此受邀到萊比錫布商大會堂管弦樂隊擔任副指揮,同時在孟德爾頌一手創立的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與孟德爾頌、舒曼是音樂理念上相互影響的好友。
蓋德回到哥本哈根後,創立了哥本哈根音樂學院,同時組成交響樂團、合唱團、丹麥音樂家協會、丹麥皇家劇院等。同時醉心民族音樂,甚至影響了葛利格這批從挪威到丹麥的年輕音樂家,畢業於哥本哈根音樂院的丹麥作曲家尼爾森,也曾私下拜蓋德為師。
蓋德的主要創作品包括有八首交響曲、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一首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管絃序曲、室內樂、清唱劇、歌曲、鋼琴小品等。樂風深受德國影響,尤其是孟德爾頌。
【演奏家介紹】阿貝格三重奏(Abegg Trio)
1976年阿貝格三重奏成立於漢諾威音樂戲劇學院,曾經多年獲得各地大獎,包括Colmar(1977)、日內瓦(1977)、波恩(1979)、波爾多(1981)、漢諾威(1986)、Zwickau(1992)等。同時他們也曾經巡迴歐洲、北美、南美、亞洲、非洲,並參與許多音樂節。
1982年開始阿貝格三重奏積極灌錄唱片,目前已經有超過二十張的錄音,包括海頓、Louise Farrenc、克拉拉舒曼、Fanny Hensel、Berwald、KielGoetz、德弗札克、史麥塔納、楊納傑克、德布西、拉威爾、Henze、Acker、Killmayer、Rihm、Erdmann等人的作品,以及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布拉姆斯等人的鋼琴三重奏全集。其中,莫札特鋼琴三重奏更被「Stereoplay」雜誌選為推荐錄音,「Audio」雜誌則選布拉姆斯的錄音為當月最佳CD。
阿貝格三重奏的團員包括小提琴家畢茲(Ulrich Beetz)、鋼琴家齊特巴爾特(Gerrit Zitterbart)、以及大提琴家艾瑞克森(Birgit Erichson)。其中充滿活力的畢茲與齊特巴爾特目前都是威瑪音樂院的教授,同時齊特巴爾特也在漢諾威教鋼琴。阿貝格三重奏也不斷透過大師班,把自己的經驗傳承給年輕一代的音樂家。
【錄音設備】
麥克風:2 Neumann M49、2 Neumann U67、2 Neumann U47、2 Microtech Gefell UM 92.1S
其他設定:Tacet未公開
【音響測試重點】充滿松香味的弦樂拉奏,如膠似漆的三重合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