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前言:
07年至今,台灣片商排的檔期讓我有興趣的電影已經夠少了,我遲遲到了三月才第一次踏進戲院,觀賞了Smokin’ Aces〈五路追殺令〉,對導演Joe Carnahan充滿期待,雖然無緣欣賞他的好評之作Narc,Narc讓他獲得Tom Cruise的賞識,曾經有計畫接拍Mission: Impossible 3〈不可能的任務第三集〉。Smokin’ Aces可以看得出導演的才華洋溢,但也可以證明一件事昆丁塔倫提諾不是人人能當的。
還有一部台灣直接發行DVD的超強電影Children of Men,IMDB 8.2的高評價勢必想讓人一窺究竟,因此過度的期待結果似乎達不到預期,雖然影片裡的運鏡和場面調度令我咋舌,但看不出故事上的新意,應該是所謂失望之處。
Borat跟04年的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頗為類似,兩者皆是運用更低級下流的幽默去對大美國主義作反反諷的批判,這樣的嘲諷美國人可以接受,但未必對其他國家的人適用,但整體上還是值得一看。
最後把焦點放在Harsh Times〈暴力衝擊〉上面,今年第一部讓我有「感覺」的電影終於出現了。要怎麼介紹這部電影呢?姑且稱它做「震撼教育續集」好了。
Harsh Times的劇本蠻奇特的,怎麼說?一般劇本都會拋出一個問題,然後去解決它,這樣故事才有進展,當然途中再加入其他事件來造成起承轉合,故事就會完整。這樣的編劇方式大部分的好萊塢電影皆通用。
再不然,所謂昆丁塔倫提諾愛用的「玩弄敘事」,這種許多支線拼貼而成的電影,現今也蠻常見的。第三種是「公路電影」,這種類型的電影,編劇只在影片前面告訴你最後的目標,其餘的事件都是不斷加入的,舉近期的電影來說,Little Miss Sunshine〈小太陽的願望〉、Running Scared〈奪命鎗火〉以及Harsh Times編導David Ayer的前作Training Day〈震撼教育〉都算囊括在這種類型之內。
Harsh Times的前半段卻會讓觀眾一頭霧水,既不是多線敘事,也沒有目標,以一般編劇來說,這樣是極度危險的,因為這樣故事會沒有進展,如同在原地踏步。
Harsh Times的前半段,觀眾看到的是Christian Bale(克里斯丁貝爾)和Freddy Rodriguez這兩位好友要找工作,Christian Bale是軍人但剛被警局踢出,Freddy Rodriguez則是不願在家當米蟲。然後觀眾也不知道他們下一步要做什麼,只是不斷在LA裡開車閒晃。
但電影進行下去,會發現David Ayer極具巧思,他這麼做是為了貼近現實生活,因為現實生活的我們可能不知道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我們就跟著兩位主角,跟的他們腦中突然閃過的念頭,一步一步走下去,這樣的鋪陳反而非常有韻味。
David Ayer曾經協助撰寫U-571、The Fast and the Furious〈玩命關頭〉和S.W.A.T.,Training Day是他個人第一部完整的編劇作品,接著02年的Dark Blue,到了06年自編自導首部電影Harsh Times。由於導演的出身背景,他的電影全都是在敘述LA的最血淋淋的現實生活,以及骯髒的警察,再加上他曾任美國海軍,由此可知Harsh Times幾乎是David Ayer的人生。
Christian Bale的選片能力是無庸置疑的,他主演的電影幾乎是品質保證,雖然電影開場由於是David Ayer的處女作品,不論是運鏡或是電影節奏顯得有些綁手綁腳,有點施展不開的感覺,但隨著劇情進展,會發現Christian Bale飾演的劇中角色「Jim」,層次越來越立體,劇情也越來越引人入勝,別忘了Christian Bale是道地英國人,而他演的角色是美國的混混,開口閉口都是滿口「黑話」。
於是電影裡可以看到洛杉磯最黑暗的世界,重點是感受相當真實,最後David Ayer在慢慢引出主題,在電影裡曾經擔任特戰隊的Christian Bale,暴力陰影對他的影響,縱使他內心渴望安定的生活,但恐怖的過去卻無法壓抑,到最後仍舊是失控,終至走向毀滅。
沒有誇張的暴力,沒有大場面的槍戰,一切都是貼近現實生活,再加上寫實的朋友之情讓人感動,我敢說本片對暴力的詮釋,絕對凌駕於David Cronenberg(大衛柯能堡)的A History of Violence〈暴力效應〉之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