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軟軟香香甜甜的芋圓湯來囉!!!
這裏是位於九份國小門口的阿柑姨QQ芋圓店,坐在店堂裏吃芋圓還可以眺望海景,看看遠處的基隆嶼、和平島呢。
日據時代,礦山的開採權被日本人壟斷,九份在台陽公司逐步接手經營權後,屬「民營」型態,開放給淘金客包租坑道採礦,交租後所得都屬自有,挖到就是賺到,挖不到也只好自認倒楣。礦工一夜致富者時而聽聞,但礦區管理相對較鬆散。
所以九份的建築風格就有“你家的屋頂是我家的前院”這種說法。屋頂是用平整的油氈布鋪成,再澆上黑色的柏油,因為這裏多雨,在當時建築手段還不先進的情況下,這樣的屋頂就可以防止漏雨了。
台陽公司的老闆顔雲年也是個海派商人,他允許礦工可以自行建屋,雖然土地歸台陽公司所有,但屋子的居然權卻歸礦工永久使用。於是致富後的礦工就會依山建屋,因為缺乏統一的管理,九份的房子錯落分佈,有如夜空中的繁星點點。那些剛來或是還沒有挖到金子的人,可以借住,當然是要付租金的,這恐怕也是最早的民宿了吧。
吃過了芋圓湯,看過了海景,我們繼續順著基山街向山下走去,基山街真是非常熱鬧的一條狹窄的小街,本來是山路,硬生生在兩旁建起房子,變成商鋪。
翁山英是誰?我當然不知道。不過卻看到他的故居變成了九份茶坊,非常有藝術人文氣息的一個地方,茶坊保留著古樸的裝修風格,可惜我們要趕著去一個平常人不會去的地方,所以這一次,沒有進去體驗。
基山街上的觀景台上圍了許多看海景的遊客,好喜歡這塊路面上黑黑的青石,小小方方,被雨一淋,就黝黑發亮。這個位置也剛好是我們剛剛吃芋圓所在店面的下方,海景早就飽覽無遺,我們繼續趕路。
基山街兩旁近海的位置都改建成民宿,可以喝咖啡,可以吃點餐,可以住宿。原來的穿屋巷現在也成了景點民宿,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洞天閣”,早先這是讓山上的住戶可以快速下山,所以在續建的房屋裏仍然保留著原有的通路,形成仿若時光隧道的小巷。
順著基山街向山下前行,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流籠台,當年所有從坑道中挖出的金礦就是順著輕便道被運送到流籠台,再由像纜車一樣的工具,吊到山下的侯硐車站,運送出山,這裏也因此得名,流動的籠子,多麽形象。
離開九份的繁華地代,我們清靜地享受著煙霧彌漫的山景,街道旁邊是古老的商店,連商店的名字都是雕刻在房頂的石頭招牌上。
商店旁邊的這戶人家在當年一定也是戶大戶人家,用石頭築成的陽臺雖然已經佈滿青苔,但從這陽臺的護欄造型上,卻仍看得出屋主當年所追求的時尚優雅。
屋前的古樹早已沒有了枝椏,但生命依舊,樹幹的頂端冒出的小綠葉幼嫩可愛,這就是所謂的老樹發新芽了吧。
而沿路都可以看山看海,將美景盡收眼底。
大正三年(1914),在諸多競爭者及較差的條件下,藤田組顧及十五年來顏雲年對藤田組的效忠及經營礦區的辛勞,以七年為期,租金三十萬元,將全部的礦山移交給顏雲年。顏雲年取得全部礦權後,仍沿用層層轉包的制度。而經營方式則取長補短,以文明式及狸掘式並行,產量打破藤田組時代的最高紀錄(於大正六年達21043兩),此一時期的成功,帶來九份礦區地區之繁榮,被稱為九份產金史中的第一黃金時期。
大正六年(1917),礦山各業主及文人,為感謝顏雲年多年來為礦山公益之奉獻,在大竿林輕便路旁設著名的「頌德碑」,以表彰其貢獻。碑文出自謝雪漁、李石鯨等名家手筆,漢和味道交錯的建築和藝術村事件遺留下的歐風雕塑,也許是一種突兀之美吧?!
現在這裏成了頌德公園,園內可欣賞雕塑作品。
順著輕便路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九份山磅坑口,坑頂滴落水珠,坑地上便有處處的水滴洞,真是滴水穿石,還好我們有帶雨傘,這時就派上用場了。
此隧道即是早期進入九份主要入口之一,採礦時期主要依賴輕便鐵路,運用輕便車由瑞芳取得物資。通過此隧道口約20分鐘後,就能到達流籠台,不過可能因為台語中發音的問題,這裏所有的指示牌都標示那裏做琉榔頭。
真是柳暗花明,順著近年鋪設的流籠腳步道,我們走到流籠台,現在是個小小的公園廣場,順著新開的便道,分別在流籠腳和七番坑與102號縣道相連。
小小的一個平臺,有古樹依傍,還有新設的座椅,從這裏可以看到前方的丘陵,貝蒂姐指著遠處的山水講解道:“都說九份的風水好,中國人的山水要有山為靠,以水為面,水表財,而九份即有山又有水,兩旁的山漸次低下如扶手,所以才孕育出這樣一塊風水寶地。”
順著流籠台下山的方向望去,就看到侯硐車站,隱約出現在我們眼前。這裏遊客甚少,大概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有這樣的一個觀景台呢。如果不是跟著貝蒂姐,九份豈不是只有街道的商鋪?
我們順著來時的路返回,貝蒂姐突然指著遠處的山頭讓我看,原來那是無耳茶壺山,雖然離得很遠,但還是可以看到茶壺嘴和茶壺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總是能讓人浮想聯翩。如果是在金瓜石山上去看,會看得更加清楚,還可以看到基隆山像個大肚子的女人,可惜我們那天要去的時候已經大雨傾盆,下次有機會再去探個究竟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