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1-28 20:08:51| 人氣9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南醫院心臟內科張福祥主治醫師-中風的隱形殺手—心房顫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s://youtu.be/-x-NxGYXfOQ衛生福利部張福祥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一種心房不正常的快速收縮,每分鐘可高達300-600下,此種情況下容易造成血液在心房內滯留,進而導致血栓形成。血栓可藉由血流經過心室進入全身循環,如果血栓到達供應四肢和腸子的動脈,分別會導致急性肢體缺血和缺血性腸疾;如果血栓到達腦部血管就會導致腦中風。

 

   有心房顫動的病人,比起沒有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機率多出五倍。臨床上目前以CHA2DS2-VASs來計算罹患心房顫動的病患中風風險(分別是心臟衰竭、高血壓、年紀、糖尿病、中風史、血管性疾病,性別),依據分數的高低,中風風險從最低每年0.7%甚至高到20%不等。

 

   因此在臨床上,對於心房顫動的治療,除了用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或是毛地黃等藥物來控制心臟速率,抑或是以抗心律不整藥物或是電擊整流來控制心律,來防止未來心臟衰竭的發生。使用抗凝血藥物來防止血栓栓塞事件也是醫師另一個考量的重點。然而抗凝血藥物也會增加出血的風險,因此醫師會謹慎評估病人使用抗凝血藥物的利與弊。除了藥物治療,其他侵入性治療方式,如射頻消融術、冷凍氣球治療術、經皮或手術左心耳閉合術等,亦適用於某些特定病患。

 

   在某些少數的情況下,醫師會使用阿斯匹靈或保栓通此類抗血小板藥物來減少血栓栓塞的風險,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已經指出,抗凝血藥物比起抗血小板藥物能更有效地減少血栓栓塞事件。傳統的抗凝血藥物須定期追蹤藥物在血中的濃度並適時地調整藥物劑量,來看是否達到療效,藥物濃度也容易受飲食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干擾,造成醫師與病人困擾。近幾年出現的新一代抗凝血藥物,只要固定時間服用,就可以達到預定的療效,安全性也不比傳統的抗凝血劑差,對醫師與病人都是一大福音。

 

   如果需要進行手術或是牙科治療,須告知醫師使用的藥物,醫師根據藥物的不同,來決定手術時間的安排與停藥時間,減少出血的風險。

 

   張福祥醫師表示罹患心房顫動的病人平常症狀可能為心悸,疲倦,呼吸困難,運動耐受性下降,頭痛,頭暈,多尿,甚至毫無症狀。因此平常就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包括心電圖。一旦確診為心房顫動,就該遵從醫囑,配合治療與之後的檢查與追蹤。其他危險因子如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甲狀腺疾病等該積極控制,有抽菸飲酒習慣更該戒除。唯有醫師與病人一起努力,才能將心房顫動的風險性降到最低。

 

 

台長: 蔡永源
人氣(9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療 |
此分類下一篇:成功大學醫學院第二屆亞洲護理教育國際會議閉幕
此分類上一篇:臺南醫院歲末聯歡關懷暨書法家揮毫活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