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17 19:55:53| 人氣9,10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在悲慘世界發問:《孤星淚》中的宗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悲慘世界發問     李展鵬

  今天的世人,是怎樣看待耶教信仰的呢?電影《孤星淚》提供了一面鏡子。

  早前上映的《孤星淚》在世界各地贏盡票房口碑,除了劇情佳、演員好、製作認真,更重要是它跟當今局勢的微妙關係:如果百多年前雨果筆下的巴黎充滿壓迫與不公,那麼,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似乎仍然沒有擺脫這悲慘世界:戰亂、社會不公、階級欺壓、性別壓迫,仍籠罩著大地。

  宗教是原著小說的一大主題,但不同時代的電影版本卻對此有不同處理。對照一九七八年的《孤星淚》,宗教在新版本中的角色轉變了。新舊版本的最大差異是:對於造成悲劇的原因,舊版譴責的是法律,新版則暗示宗教與不公制度同樣是罪魁禍首。舊版開宗明義,引用雨果的原著文字為整部電影定調:「只要法律一日存在,就會在文明世界創造地獄。」那個對主角狂追不捨的警長亦明言,他不相信神,只相信法律。雨果顯然要指責沒有憐憫的、不近人情的法律。而在這版本中,宗教的美善亦一再被強調:包括主角逃獄後走投無路得到神父的慈愛善待,以及他在躲避警長的追捕時得到女修道院的收容,而修道院亦對小孤女有養育之恩。

  然而,數十年之後,宗教的角色有了微妙的轉變。主角受神父善待一段,描述得很簡單,至於他在修道院中避難亦輕輕帶過。跟舊版對比,新版卻開門見山質問上帝:一群淪為奴隸的囚犯,大呼上帝聽不到他們的聲音,然後,電影馬上揭示他們並非罪大惡極,主角不過是在甥女快餓死的情況下偷了麵包。片中,警長並非無神論者,相反,他堅信主角既是犯法,也是違反神的心意,因此必須將他繩之於法,替神行道。

  因此,在舊版中,雖然人間悲慘,但宗教可以為受苦者提供庇護、救贖,然而在新版中,宗教似乎是與不公義的法律聯手合力對弱者施行壓迫──當世道不公,貧民弱勢稍行點小惡(例如偷麵包,或是對施暴者稍為動粗),執法者就要拉要鎖,甚至用泛道德的宗教觀向他們貼標籤,諸如「貧民就是沒道德」、「犯罪者就是遠離上帝」,卻不問是什麼不公制度造成人的墮落。

  廿一世紀的《孤星淚》迂迴地借用古典文學反映了當今世人對耶教信仰的某些看法:部分信徒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情況下,有時助紂為虐,與惡勢力一起製造社會不公。遠的不說,就如美國保守派基督徒深信布殊出兵伊拉克打「邪惡軸心國」是「神聖之戰」,或是早前香港部分基督徒不顧同性戀者受歧視,反對就性傾向歧視立法進行諮詢(只是諮詢!),在在說明了新版《孤星淚》對宗教的質疑的社會脈絡。而活在表面文明但充滿不平的現今社會,基督徒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會否只問道德,忘了公義?信徒又如何在社會中,真正發揮正面力量?

 

(《時代月報》二月號)

 

台長: Pan
人氣(9,10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宗教與社情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