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8月號經已出版!
這是我們革新變成月刊後的第二期,請繼續支持!
從上一期開始,我們有了不少新的專欄,
其中一個叫「編輯在線」,由不同編輯每期輪流執筆,談熱門話題。
這一期的題目是「《暗戀桃花源》與澳門」,我也有份寫。
X X X
《暗戀桃花源》講的,其實是澳門?
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經得起一看再看,經得起一再的詮釋,經得起不同年代不同地方的解讀。那麼,2009年的澳門人又如何看《暗戀桃花源》?
我對《暗戀桃花源》的理解,分了三個階段。中學時期看林青霞主演的電影版,只覺手法獨特,劇本大膽,但卻沒有看出什麼深意。到了七年前,看澳門戲劇農莊的演出,我才驚覺賴聲川的創意與造詣:兩個戲,一悲一喜,在同一個舞台上穿插排演,那種混亂與不協調,一方面指涉了台灣自八十年代中後期之後的政治社會狀態,另一方面,又隱約書寫了一種上世紀末的不安情緒。當時我終於懂了為何此劇歷久不衰,因為賴聲川點出的是一整個時代的台灣、以至人類文明的某個階段的特性。七年前,我自覺我已經很懂得這齣戲了。
然後,今年《暗戀桃花源》又在澳門重演。我身在外地,沒法觀看是次演出,但當《新生代》編輯袁之凡建議這一期的「編輯在線」用「《暗戀桃花源》與澳門」做主題時,我才猛然頓悟──對嘛!《暗戀桃花源》講的其實就是澳門。
談《暗戀桃花源》與澳門的關係之前,讓我先分享一下最近在英國的見聞。我參加了一系列政治論壇,其中的一個主題是英國人對新移民的歧視。英國一向是世界各國移民的熱門目的地,再加上近十年歐盟的發展為歐洲較落後的國家人民帶來移民的便利,造成英國移民激增。很不巧的,又遇上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英國人自身難保,於是,整個社會從政客到傳媒,都把矛頭指向新移民,指責他們是導致英國人失業與房屋問題的元兇。對於這種排外情緒,英國的有識之士無不感到憂慮。聽完他們的見解,我轉頭一想:這不是跟澳門對外勞的反感如出一轍嗎?
然後,我又參加了一個文化研究研討會,一位來自愛爾蘭的學者談到他對文化遺產的獨到見解。他說,所謂的文化遺產,常被認為是代表過去與歷史,但是,它反映的其實是當下的人們如何看待他們的社會與生活,換句話說,文化遺產常是被用來解決當代問題的。他舉例說,有國家會用文化遺產來宣揚狹窄的民族主義,來定義什麼是本國的,什麼又不是。這位學者的發言回應了我近年對澳門世遺的思考──與其說澳門人的文化保育意識迅速提高,倒不如說,他們是運用了世遺來抗拒令人受不了的賭場與豪宅發展;澳門世遺的意義,與其說是代表了歷史,倒不如說,那是用來面對當下的澳門問題的。
以上兩個事例再次提醒我:澳門在捲入全球化之後,我們已經跟世界問題同呼同吸了,我們不再是與世隔絕的「桃花源」了;英國的問題、愛爾蘭的問題,又或是美國的、中國大陸的問題,跟我們大同小異。從這個角度再次看《暗戀桃花源》就有趣了,九十年代初我看它的電影版時,甚至七年前我看它的舞台版時,我都不曾把《暗戀桃花源》與澳門扯上任何關係,但到了今天再想,劇中的荒謬、嘈吵與失序,似乎都可以對應今時今日澳門的某些現象……
這就是我對《暗戀桃花源》的第三個階段的理解。劇中,一邊是愛情悲劇一邊是誇張喜劇的不協調,可不可比作賭場與大學並置的城市景觀?至於那種混亂的排演狀態,是不是可以看成是澳門這幾年面對棘手問題的「倒瀉籮蟹」?那個尋找劉子驥的瘋瘋癲癲的女人,是否又迂迴地反映了澳門人近年來的心理狀態?至於我們觀劇時那種時而大笑時而黯然的情緒波動,又會否是澳門人一方面生活改善一方面滿腹不滿的寫照?
我無意簡化賴聲川的匠心獨具,事實上,我相信此劇有一種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力量,就像數百年來世界各地的觀眾可以從莎士比亞的作品發掘不同意義一樣。我只想提出《暗戀桃花源》潛藏的一個關於澳門的解讀角度:澳門終於可以納入一部名著的討論範圍了!身處這城市的我們,百味雜陳。這大概就是《暗戀桃花源》要把我們搞得哭笑不得的原因吧。Create_adam@yahoo.com.hk
第四十一期《新生代》雜誌經己出版。今期封面由三分鐘講十年︰澳人眼中最靚和最醜的建築物爲主題。在過去十年間建成許多賭場和其他不同風格的建築物,市民心目中最靚的建築物大部份都以簡約爲主﹔而多數市民認爲最醜的建築物新葡京便成爲了封面。
澳門特區的第一個十年即將過去,《新生代》雜誌將在往後的每一期中新增「十年未兌現的承諾系列」,而今期就分析政府兩個無法兌現的承諾──內港未重整,藝園被切碎。
另外,在人物訪談中,我們採訪了十年前有出席澳門回歸的資深記者司徒偉業及特警儀仗隊,被問到五年前回歸採訪的細節司徒偉業半點也不能說出﹔相反,當拿起了十年前的回歸採訪證,就能巨細無遺地憶述出來。而平日看去對升旗儀式駕輕就熟的特警儀仗隊對十年前回歸升旗儀式的感覺不但又驚又喜,而且還感到自豪。看似簡單的摺旗方法,卻是暗藏玄機。
「相對主義」今期請來了現任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部長吳衛鳴及新晉藝術家李英維對談,兩位雖是不同年代的人,但對藝術擁有同樣的熱誠。在藝術這條綿長的線上,他們守望著小城的靜謐,萃取其美。至於明星專訪有「小肥的一把『勇』聲」,在新專輯中的本是黃耀明唱的「七月十四」輾轉間落入小肥的手中,成爲了他最有感覺的一首歌。
而副刊今期特別推薦新專欄作家︰葡人建築師利安豪中英對照《消失的簡約》。當然還有譚志强、小脂、黃家龍、莫兆忠等作家的專欄,當中包括新一代自拍風氣的「邊綠觀察」、我的房子是甚麼的「城市足跡」,當然少不了「編輯在線」、放眼世界的「地球村新聞眼」及「全球搜尋」介紹who is MJ。
《新生代》雜誌由澳門新生代青年文化會出版,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文化廣場、宏達圖書中心、星光書店、一書齋、邊度有書書店、活力文化書店、悅書房、資訊店及各大報攤有售。《新生代》雜誌逢每月初寄出,並設有上門訂閱服務,詳情可於辦公時間(上午10:00時至下午6:00)致電28358780查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