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健康食品的市場最夯的可能就是葡萄糖胺了, 市面上林林總總, 洋洋灑灑的一堆產品, 參差不齊的有之, 混水摸魚的有之, 甚至還有健康食品是添加色素跟防腐劑的也有, 想要健康為什麼又要吃進去一堆不好的東西? 無法理解
感謝康健雜誌的十月號出了這篇"葡萄糖胺怎麼選?8大問一次搞懂", 把亂象中最容易誤解的八個問題一一的釐清, 大家趕快來看看喔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8592
尤其是幾項廣告上最容易誇大的部份, 很感謝終於有人仗義執言了
首先就是很多新的產品標榜是比較容易吸收的液體部分,
"「不論液態或錠劑,效果一樣,」醫師或藥師不約而同表示,能否吸收是看分子結構大小,跟產品型態無關,更且,任何型態的食物進入胃內會被消化分解,下場一樣。"
而且液體的為什麼要加防腐劑? 看過文章後終於知道了 "因為液態比較不好保存,且為增進服用時的口感,通常會添加防腐劑及矯味劑(蔗糖),」"
"長期使用葡萄糖胺安全嗎?"也是最常被問道的問題, "「葡萄糖胺不是藥品而是食品,國外的研究顯示長期吃對人體是安全的,」",
但是可以貪多嗎? 醫生也講的很清楚, 一天 1500mg 就 OK 囉 "貪多嚼不爛,補充任何營養素都需考量身體可吸收率。根據醫界臨床觀察,葡萄糖胺(不論硫酸鹽類或鹽酸鹽類)一天的建議量是1500毫克,飯前15分鐘使用,吸收較好。"
另外也比較沒有注意到的是, 可能有些產品的鈉與鉀是偏高的, 對人體是增加負擔, 尤其是高血壓, 心臟病跟糖尿病患者, 真的要小心
"鈉、鉀含量過高,對心臟與腎臟會造成負擔,建議高血壓、心臟病或腎臟病患者選低鈉的葡萄糖胺。"
最後還有更容易被誤解的兩個問題, 一個就是發炎時候其實應該要兼顧消炎才對, 另一個問題就是其實越怕便嚴重就越不去動反而是錯誤的觀念,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骨科醫師許家禎認為,應回到基本面,當膝關節發炎厲害,應該先阻斷發炎,先休息,然後適當運動。有些人因為疼痛不敢動,關節反而容易攣縮,建議可做柔軟伸展操,或低衝擊性的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更重要的是控制體重,減少膝關節負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