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與孤獨
~ 安部公房的世界 ~
譯者:魏廷朝 台灣省桃園縣龍潭鄉人
台灣大學法律系畢业 現任譯作家
安部公房是當代日本文壇上擁有獨特地位的作家。他從二十四歲放棄醫師
的行業,專心寫作開始,將近四十年來,無論在作品的數量上、品質上,都堪稱為
日本前衛文學的大宗師。他在詩、短篇小說、劇本、長篇小說、廣播劇、電視
劇、電影各方面一直勇於作實驗性、尖端性的嘗試,的確震撼了不少讀者,因而
曾一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 但也由於偏愛抽象畫那種不表現具體
色彩、線條、形狀的手法, 往往把不習慣於深思細想的讀者弄得莫名其妙。
「他人的臉」是1940年的作品。這一年,他四十歲,已經發表過幾十部小說
、隨筆和劇本, 得過戰後文學獎、芥川獎、岸田演劇獎、兩次民間廣播獎、兩
次藝術鼓勵獎、劇本作家協會獎、藝術獎、讀賣文學獎, 事業上,如日中天;生
活上,定居在自建的住宅,家庭美滿; 思想上,已被共產黨開除黨籍,與十五年來
親近的馬克斯主義逐漸疏遠。單以長篇小說而言,它是繼「飢餓同盟」、「 石
頭的眼睛」、「砂丘之女」之後的第四部。
「他人的臉」的男、女兩位主角,都沒有透露姓名。全書由男主角--我, 寫
給女主角--妳(男主角的妻子)的三篇手記(黑皮、白皮、灰皮三本筆記簿)和一
封信合成。故事何時發生?在哪裡?書中也都沒交代。
從手記中,我們得知男主角是一位高分子化學家,在某研究所任單位主管。
有一次在化學實驗中,由於液體空氣爆炸,臉被凍毀了。幸虧他戴了眼鏡和口罩
,才勉強保住了眼睛和嘴唇。除此之外,整張臉都變成了「水蛭窩」, 就是好像
有無數的水蛭在糾纏蠕動的「瘢痕疙瘩」,醜陋無比。因此,妻子對他冷淡了,
婚姻也面臨破裂邊緣。他在傷心之餘,就利用自己的學識,並請教人造器官專家
,製造了一副巧奪天工的面具,然後戴了這副面具,變成另一個人,去勾引自己的
妻子。
安部似乎無意鋪張這個簡單的故事,他只借失去了臉的男主角的筆,談價值
,談生存,談因果關係,談目的與手段,談超越,談現代的人際關係,談世態, 談相
貌與性格的關連...不過,他所談的這些,只是一種引證的手段;在這部看似鬆散
的架構中,他所談的一切,都被巧妙地變成一條條的支流,然後匯集為一條主流-
-名字叫真臉和面具,也就是表面和內容的大河;這條大河,又成了一道瀑布, 落
到一口名叫「男女之愛」的深潭裡去。最後,透過深潭四濺的水花,像彩虹析出
陽光的光譜一樣,分析愛的因素。
他毫不含糊地分析,男女之愛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心靈上的共鳴; 另一個是
肌膚之親,也就是性。必須同時具備這兩個因素,才是真愛,否則都是假愛 。如
果只有肌膚之親,而沒有心靈上的共鳴,那麼男的是色情狂,是嫖客;女的是蕩婦
,是妓女。反過來說,如果只有心靈上的共鳴,而沒有肌膚之親,到頭來, 會驅使
男方走向色情狂的路上, 驅使女方墜入空虛和絕望的深谷中。他拿一根人造手
指和自己的手指比較的時候說:「比真貨還要真的假貨,是醜陋的;越逼真,越醜
陋」他又說:「色情狂擁抱著死亡。色情狂越多的都市或國家,就表示那個都市
或國家,蘊藏著越多的死亡。」顯然,他認為缺少了兩個因素之一的假愛, 是醜
陋的,是具有毀滅性的東西。
很多人推崇安部的短篇小說和劇本結構完善, 可是嫌他的長篇小說卻常常
破壞結構的均衡,把讀者拋在空洞懸疑狀態中。「他人的臉」充滿豐富的推理,
銳利的形象,奔放的想像,但就整體來說,好像欠缺均衡。但是,如果因此就認定
這是一部失敗之作,而不仔細好好玩味的話,讀者就無法踏入真正的安部世界了
。被拋在空洞的」懸疑狀態中,然後才能完成瞭解安部公房的準備。所以,最好
的辦法是重讀。
一經重讀,就會慢慢發現:起初以為是欠缺均衡的, 原來竟是預先嚴密安排
好的定向,作者利用極短的篇幅,切實承接這種定向, 把小說進行的氣勢一下子
給逆轉過來。站在這個角度,重新估量全篇小說,就會注意到每一個細節都流著
活生生的血液;換句話說,有機性的均衡再控制著全局。這種有機性的均衡, 不
但不會把讀者引導到單一方向,反而防止讀者受到單一方向的約束,獲得感覺上
的自由,並加入小說的世界。
安部的特色,在於利用邏輯的連鎖來佈局。一旦加入小說的世界,邏輯的連
鎖不但不會把讀者限制在固定的軌道上,反而完全聽任讀者自由滑行。 安部讓
加入他小說世界的讀者任意想像時,讀者經常面對的,是存在的問題。他一直棄
而不捨地追問存在的意義,而這種激烈的追問,遂使他採用獨特的形式和內容,
寫像本書這樣不好讀的小說。
「他人的臉」早在二十年前,就有英譯本,俄、法、葡譯本也相繼問世, 在
法國且被推選為年度最佳外國文學作品。法國文壇有人評論 :「他人的臉」唯
一美中不足的是,女主角與帶面具的男人的關係描寫的太少,稍欠形式上的均衡。
然而,細想男主角的回心轉意,然後自由重讀本書的各部份,讀者就會發覺:
在現實中只能發生一次的女主角與面具的幽會,已經以一切可能性的總預演形
式,由男主角加以現實化了。換句話說,以男主角的妄想形式出現的部份,也由
於作者周全的顧慮,與記錄在手記上的現實事件,具有同等的份量了。再說,本
書提示男主角今後可能跟女主角建立新關係,這種關係與從前考慮過的任何情
況都不同而收場。
當女主角留下來的信出現時,猛然一看, 好像在把小說的進行氣勢全盤逆
轉過來的時候, 讀者會覺得男主角實在卑鄙。前面一大堆以男主角為中心而
做的記錄, 難道是為了全面翻盤墊底的?讀者必定會痛感不滿。可是,再看下
去,才恍然大悟:其實女主角的信,只不過在發揮催化劑的功效罷了。這封信,
說穿了,還不是跟其他三本手記一樣, 通通是帶面具的男人寫的!讀者幾乎會
這樣懷疑。接下來,男主角把握住人性的存在最充實的那一剎那;應當被女主
角的信打垮的他,反倒變成一個毫不卑鄙的人。
「他人的臉」打從開始,就一直把所有的英勇、善良、優雅...一類的美德,
與男主角完全切斷;到了這個階段,居然還能使他具備英雄的吸引力,可以說是
驚人之筆。為什麼會有吸引力?因為作者所描寫的,已經不是個人,而是人類--
包括讀者在內--了。
「好,我就再給僥倖活下來的面具僅僅一次的機會吧。不管怎麼做都行,只
要靠行為打破現狀,把我的嘗試從虛無中解放出來!」男主角最後這麼說。可是
,讀者已經透過男主角對偶然看到的一部電影的回想,瞭解他行為起暴力的強度
和限度。縱然如此,讀者卻也未必完全知道男主角新的行為方向。「那麼,我問
妳:在那部電影裡,哥哥吻的是妹妹的哪一邊的臉呢?妳答不出來吧!」 的確,答
不出來的;不只是女主角,而且是所有的讀者。甚至於男主角本身, 恐怕也答不
出來。因為他所看到的那部電影,不過是憑空設想的;而他今後所要開始的行為
,確是現實的。
能在最後關頭感動讀者,使本書的結構在整體上,顯出實質的均衡的, 究竟
是什麼? 就是男主角在這個階段的回心轉意,像畫龍點睛一樣,把小說轉變成探
求人類--臉上到處是窟窿, 醜陋不堪--存在意義的抽象畫。如果從這個觀點來
思考,小說中的許多乍看毫無意義的細節,就會立刻化成引人入勝的線索了。
比方說.「下一次要襲擊妳的,是像野獸一般的面具哩。底牌既然被妳揭穿,
就再也不會有被嫉妒蒙住眼睛的弱點,是可以專心犯規的面具囉。」面具是模仿
真臉來造的,可是,面具的功能又是否定真臉,那麼,一旦面具成為新的真臉的範
型,舊的真臉以及相關類型的面具,必將失去功能了。這就是所謂「可以專心犯
規的面具」的出現。安部在「他人的臉」中所謀求的, 似乎是用面具來統一面
具和真臉的對立,並把這面具轉變為新的「我」。男主角因為失去了臉,陷入極
度的自卑和哀傷,對舊的真臉的世界感到憤怒,不惜衝破「禁令的柵欄」, 作激
烈的罪犯。
當然,以上所說的,只能供參考,並不足以交代本書作者奔放的構想。安部以
文字描繪抽象畫,旨在提出問題,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去尋求答案, 作者根本不想
提出標準答案,也無所謂標準答案。
安部從小喜愛數學,善長於抽象思考,他沈迷的是孤獨、生命、存在、超現實...
因此,本書中所出現的,幾乎都是表達思考過程的文字,繁雜而冗長,翻譯起來,
非常吃力。讀者如果感受不出第一流文學作品的氣勢,問題不在原作的瑕疵,而在
譯者的才識與功力不足。僅向讀者和作者至最深的歉意,並請高明指正。
————————
最近读安部公房的小说。
《他人的脸》亦在2001年被拍成电影。
恰从台湾中华大学网站上看到相关评述,故留此保存。
原文转载自
http://web.csie.chu.edu.tw/~cs84087/face.html
图:影碟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