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情千傳藝—白蛇報恩踩街遊行」打頭陣,許仙、白素貞、青蛇遊湖的場景,搬到傳藝中心的民藝街,吸引遊客圍觀欣賞。(台灣)
位於臺中市大甲鐵砧山風景特定區內之「劍井」,地方上流傳開台英雄鄭成功曾率領眾兵經過鐵砧山,因被當地土番圍堵,糧食短缺、水源斷絕,全軍兵疲馬困,士兵傷亡慘重,鄭成功為鼓舞軍心,拔劍插地,跪地祈求上天,「天若助我鄭軍部隊,平安歸去,此寶劍插地,必得甘泉。」果然地面裂開,寶劍下沉,甘泉隨之湧出,日後人們為了感念這「插劍誓天,源源不絕」的神蹟,就稱這口水井為「國姓井」或「劍井」。(yam)
粽子吃多易便秘 鳳梨、木瓜助消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粽子是端午節不可少的應景食物,只是,有些人會因此連續好幾天都吃粽子,以致體重急增、脹氣、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找上門,除此之外,對於罹患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恐使血壓、血糖、痛風數據飆高,身體跟著抗議。
對此,台中慈濟醫院王筱淇營養師建議民眾,吃完粽子後,可食用鳳梨、奇異果、木瓜等酵素多的飯後水果,促進腸胃蠕動,讓大家可以安心過端午。
豆沙粽熱量高到破表 相當於15顆方糖
只是,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琳瑯滿目的美味粽子,且隨著端午節接近,有越來越多粽子陸續登場,鹹粽、甜粽、南北粽等都具有獨自的特色,使得民眾們愛不釋手,每種都不想錯過。
因此,王筱淇營養師表示,粽子雖然看起來可愛,但一顆台式粽的熱量相當於2~3碗飯,就算是看起來熱量不高的豆沙粽,糖類也佔總熱量近90%,達15顆方糖之多,所以,每當端午後都會有民眾到醫院報到,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更應忌口,以免為一時口欲傷身,得不償失。
避免4種飲食習慣 健康吃粽好放心
王筱淇營養師表示,吃粽子會造成身體不適,最主要來自4種不良習慣,只要能盡量避免,就能減少不適:
1)兩顆粽子當正餐,不搭配其它食物/由於一般肉粽多以糯米製成,消化較慢,腸胃功能本來就不好的人更容易脹氣,單吃粽子則會膳食纖維不足,導致解便不順,糖尿病患則易造成血糖升高。
2)吃粽子愛沾醬料/國人吃粽子習慣沾甜辣醬、醬油膏,都屬於鹽份較高的調味料,而北部常含菜脯等較鹹的配料,對於腎臟病患易造成血壓上升的負擔。
3)南部粽脂肪、熱量高/因為南部粽裡頭的焢肉與花生粒脂肪多、熱量高,有些人還加上花生粉,不只易肥胖也會造成高血脂現象。
4)甜粽易使血糖高/愛吃甜粽的人往往都會再加上砂糖或蜂蜜,攝取過多精製糖類的結果,除讓血糖升高也會囤積出體內的腰內肉。
端午安心吃 謹記三少一多
最後,為了讓民眾們可以安心吃粽,健康過端午,王筱淇營養師表示,只要謹記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口訣,並搭配6招吃粽原則,就可以安心:
1)選用五榖雜糧包成的粽子,減少脹氣機會。
2)避免三餐都以粽子當主食,搭配燙青菜、蔬菜湯,以增加膳食纖維,避免消化不良、便秘與血糖升高。
3)飯後水果選用酵素多的鳳梨、奇異果、木瓜等,促進腸胃蠕動。
4)一定非要用醬料時,改以沾食取代直接淋在粽子上。
5)挑掉內餡裡的肥肉與菜脯,花生粉能免則免。
6)甜粽每次不超過一顆,不再額外加糖或以代糖取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客家粽
端午節要吃吃粽子,划划龍舟,客家人有特別的習俗,粽子是依循傳統製作的粄粽與鹼粽。鹼粽大家都吃過,香甜可口又彈牙,但粄粽是什麼呢?
必須先將糯米搗成米漿,再蒸成版脆,再包進花生、芋頭、三層肉、蝦仁、油蔥酥(客家粽特有)等配料,成為最傳統的粄粽。
客家人在端午節會吃長菜豆、茄子、胡瓜與桃李等。相信大家還記得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建議大家「粽子貴了,可以改吃茄子」,別以為他隨便說說,其實這是有根據的!
客委會表示,客家俗諺「食吊菜仔會人輕鬆病痛,食長豆仔做得食到百二歲,食桃肥,食李瘦……。」描述客家人過端午節吃茄子、長豆與桃李。吃茄子可預防蚊子咬(茄子客語為「吊菜」,「咬」土音為「ㄉ一ㄠ」,取其諧音);長豆則因形狀像蛇,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吃桃子令食慾大開、吃李子酸酸甜甜的滋味不僅生津止渴,還有助消化與解油膩。這反映了客家人善加利用自然資源,依年節、季節變化而發展時令食物,反映了客家人獨特的生活哲學。
一些客家、閩南共通的習俗,像是喝雄黃酒以避邪,在家中灑雄黃酒驅除蛇,以及喝午時水,掛艾草等。
白素贞修炼千年蛇妖一心修炼只为做快活神仙千年修行使比人间女子更美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1]),戰國時期楚國人,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離騷》中自云:「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出生於楚國丹陽。 楚國公室。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先後任三閭大夫、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製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憤而辭官自疏,離開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
前278年,秦國太尉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餵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2]。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維基)
屈原2.
屈原粽子與白娘子划龍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百度)
屈原(大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
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华夏族[1]。出生于
楚国丹阳[1-2],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
屈瑕的后代。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江自尽。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
三闾大夫、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
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
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
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
主要作品有《
离骚》、《
九章》、《
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
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
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
《诗经》并称“
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屈原粽子與白娘子划龍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