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08 04:36:59| 人氣3,8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古老靈長類化石——阿喀琉斯基猴在中國雲南(考古新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發現最古老靈長類化石——阿喀琉斯基猴

A six-million-year-old fossilized cranium of a juvenile ape has been unearthed in southwest China's Yunnan Province, a rare find paleontologists hope may help unravel the mystery of human origins.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復原圖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復原圖(神秘的地球插圖)

6月6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刊載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古脊椎所)倪喜軍研究員及六個合作者關於靈長類動物骨架的論文。這篇論文認為,類人猿很可能起源於5500萬年前。

倪喜軍對財新記者表示,這篇論文把作為人類祖先的靈長類動物的起源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而在此前,科學家已知最早的類人猿化石距今約4500萬年。該論文把這個古脊椎動物化石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

早在2003年,倪喜軍及其研究團隊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發現了這件近乎完整的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經過對這件化石的多年研究,倪喜軍團隊發現,該動物距今約5500萬年,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靈長類化石。

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該物種之所以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是因為其腳踵(即腳後跟)的跟骨很特別,又短又寬,具有明顯的類人猿特徵,與人類的腳踵也有共同點。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腳後跟是其軟肋。

倪喜軍對財新記者解釋說,一般認為,又短又寬的腳踵骨為人類的直立行走奠定了生物學基礎,因此,可把“阿喀琉斯基猴”視為與人類遠祖最為相近的靈長類動物。而這一物種的發現,為靈長類動物早期進化和類人猿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線索。

根據化石的骨骼形態,研究人員推測,“阿喀琉斯基猴”屬於小型靈長類,善於在樹叢中跳躍,以昆蟲為主食。它身長約7厘米,尾長13厘米左右,重20-30克。雖然體形短小,卻有一雙大腳,腳趾能夠握抓,使雙手得以解放出來。同時,“阿喀琉斯基猴”有一雙小眼睛,這意味著它與絕大多數的類人猿一樣,是在白天活動的。

該論文的合作者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丹尼爾•季博教授是研究靈長類身體結構方面的專家,他解釋說:“阿喀琉斯如此小的個體和它非常基幹的系統演化位置,證明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包括眼鏡猴、獼猴、猩猩和人類的共同祖先,都是非常小的。顛覆了原先一些人認為的類人猿的早期類型與某些現生類人猿在體型大小上相差無幾的觀點。 ”

據倪喜軍介紹,類人猿和眼鏡猴是靈長類動物中兩個支系,而“阿喀琉斯基猴”同時具備這兩個支系的特徵,但是屬於已知最原始的眼鏡猴類。他對財新記者說,“阿喀琉斯基猴”雖然不是類人猿,但從進化譜系看非常接近於最原始的類人猿。

在靈長類演化樹中,“阿喀琉斯基猴”處於非常接近根部的位置,而這正是早期類人猿與早期眼鏡猴剛開始分化的時期。“如果它是人類最早祖先類人猿的'兄弟',那麼人類的演化歷史要比我們之前認為的要長得多”,倪喜軍對財新記者說,“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確定了人類在靈長類演化體系中的位置”。

倪喜軍現為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曾在北京師範大學讀取生態學博士學位。他目前還擔任中科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他是上述《自然》雜誌論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財新網周天編者註:通訊作者是一篇論文的組織者和主要作者)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復原圖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復原圖(神秘的地球插圖)

相關報導

昨日,荊州晚報在同城媒體首發的中外科學家2003年在荊州附近發現最古老靈長類的化石骨架的報導,引起了廣大市民、網友的熱議,本地多家網站也對其進行了轉載。

同時,昨日記者通過輾轉一天的努力,最終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取得聯繫,並對其進行了專訪。

倪喜軍研究員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他講述了自己與團隊對靈長類化石骨架的發現過程,並介紹了靈長類化石本身存在的一些信息,以及其產生的重要意義。

另外,記者還專訪了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古生物專業方面的李藝兵副教授,李藝兵副教授從他的角度,對該事件進行了評價。

中科院研究員倪喜軍就“大腳板猴”化石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奇蹟是在荊州湖相沉積中發現的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本週的《自然》雜誌 ​​上報導了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靈長類化石骨架。這件化石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 Archicebus achilles ),發現於湖北省荊州市,距今5500萬年。

這項發現對於確定類人猿與其它靈長類的分異時間和早期演化模式提供了非常關鍵的證據,是近年來古靈長類和古人類學研究領域一項里程碑式的發現,昨日,本報在同城媒體中對其進行了首發,並與倪喜軍研究員取得了聯繫,對其進行了專訪。

10年前發現奇蹟

倪喜軍告訴記者,中科院在江漢盆地附近做地層研究,並尋找遺落的化石,10年前,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倪喜軍與他的研究小組在荊州市附近的湖相沉積中發現了這塊靈長類化石骨架標本。

“2003年到現在已經有10年了,荊州之前產出的江漢魚等化石非常多,但是靈長類化石還從未發現過,當時發現這塊化石後就知道它具有一定的價值,並用專門的技術對其進行了保存。靈長類化石非常稀少,中科院經過長時間的收集、採集,目前也只有這一塊。”倪喜軍告訴記者,這塊靈長類化石標本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它的稀少性則跟當初的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5500 萬年前,全球處於溫室期,氣候濕潤炎熱,茂密的森林覆蓋到了南北極,在阿拉斯加甚至都有棕櫚樹。”倪喜軍說:“ 當時的江漢盆地有很多湖泊、河流,有著茂密的森林,你可以想像現在的亞馬遜、西雙版納。在這種情況下,靈長類死了後很快就會被其它的動物吃掉,完整的靈長類化石骨架很難保存下來。”

研究又花了10年時間

對於為什麼這幅靈長類化石骨架會保存得如此完整,倪喜軍用很形象的語言進行了推測並表示這是一個奇蹟:一隻小猴子在叢林里活動,突然死掉後掉進了湖里,並很快被泥沙掩埋住,經過幾千萬年後形成了化石。

為了揭示在這塊化石中埋藏了幾千萬年的巨大秘密,倪喜軍與他的團隊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整整花了10 年的時間進行研究。他們採用了目前最為先進的、超高精度的同步輻射CT掃描技術,數字化三維重建了包埋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和印痕。

奇蹟讓人震驚

記者了解到,儘管阿喀琉斯基猴在系統演化位置上更加接近與眼鏡猴支系的基部,但它也具有一些類人猿的特徵,這說明眼鏡猴和類人猿的祖先可能彼此非常相像。

通過研究阿喀琉斯基猴,古生物學家首次獲得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非常接近於類人猿和其它靈長類開始分異時的圖景,倪喜軍錶示,在重建人類和靈長類的早期演化歷程方面,向前跨進了一大步。

長大副教授李藝兵表示:

靈長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荊州歷史的空白

“靈長類化石在我國很少發現,外國發現的比較多,倪喜軍研究員與他的團隊的這次發現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這塊靈長類化石標本屬於5500 萬年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靈長類化石骨架。”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古生物專業的副教授李藝兵說:“ 在荊州發現的化石還比較多,但靈長類化石從未發現,這也填補了歷史的空白。”

李藝兵教授告訴記者,荊州是江漢盆地,江漢盆地在5500 萬年前已經形成,那時是一個大鹽湖,水比較咸;從江漢盆地周圍看,湖泊也有鹽,但沒有江漢盆地中間咸。“ 這樣看來,當地的環境應該是炎熱的鹽湖,但雖然炎熱,植物、動物卻比較多。例如,在荊州已經發現了很多江漢魚化石,還有脊椎動物化石等。”(荊州晚報陳夢)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化石

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化石(神秘的地球插圖)

相關報導

一支研究團隊6月5日宣布,一副近乎完整的遠古小型靈長類動物骨架成為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完好的最古老靈長類動物化石。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6月5日報導,這副化石的年齡可追溯至大約5500萬年前,從而把靈長類動物的化石歷史往前推進了800萬年。這種小型動物的體重只有一盎司,擁有一條比身體更長一些的尾巴,整個身體可妥貼地放入人類手掌中。

證明靈長類起源於亞洲

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倪喜軍研究員為首的一個國際古生物學家團隊在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報告稱,這副從中國湖北省一處遠古湖泊沉積礦中挖掘到的骨骼化石為靈長類動物何時開始漫步於地球的問題樹立了新的參考基準。

報導指出,這副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屬於一個以前從未見過的物種,研究人員確認該物種為眼鏡猴已知最早的祖先。眼鏡猴是今天生活在東南亞森林中的一種夜間活動的小型靈長類動物。這種貌不驚人的早期靈長類動物比今天地球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馬達加斯加的小侏儒狐猴——還要小一些。

這一發現進一步證明了靈長類動物起源於亞洲而不是非洲,以及它們出現在恐龍滅絕後相對較早時期的理論——恐龍的滅絕發生在大約6600萬年前。

報導稱,這一提前將使科學家更接近於精準地確定靈長類動物和人類進化過程中一個關鍵事件的位置:即類人猿(包括現代的猴子、猿及人類)的祖先與眼鏡猴的祖先之間的趨異過程發生在什麼時候。

倪喜軍指出,這一發現代表“我們首次擁有了關於某種接近於趨異過程的靈長類動物的比較完整的寫照”,並且把它稱為“我們在致力於繪製靈長類動物和人類進化最早階段的路線方面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匹茲堡卡內基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家、該研究報告的執筆者K·克里斯托弗·比爾德說:“我們聽到過關於人類進化的'走出非洲'學說,但那屬於最近的歷史。因此,現在也許會出現一個'走入非洲'的問題。”

那麼,某些靈長類動物最終是在什麼時候以及以何種方式到達非洲,從而加快了人類誕生的進程呢?一直到1600萬年之前,非洲一直是一個孤島。有證據表明,在3800萬年前,一些靈長類動物顯然越過汪洋大海,移居到了非洲大陸。

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

報導稱,湖北出土的化石並沒有對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作出回答,但它卻使古生物學家在今後幾年中可以有很多工作可做。比爾德說,這副骨架化石“與科學界已知的其他任何靈長類動物都截然不同,不管是化石還是活體。它看起來像是一種奇怪的雜交後代,雙腳像是小猴的,上肢、腿和牙齒則屬於一種極其原始的靈長類動物”。

該化石的某些解剖學特徵類似於眼鏡猴型動物家族中的縮小版個體。其頭部和軀幹部分的長度不到4英寸(約合10厘米),尾巴則比5英寸稍長一些。有些特徵,例如與猴子一樣的腳後跟和腳踝,則再次證實了眼鏡猴與類人猿的近親關係。而這就是該物種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的原因,在西方文化中有“阿喀琉斯之踵”的說法。

據報導,這副骨架化石是10年前一位農民在現代長江航道附近的一塊岩石中發現的。但是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的分析才知道應該如何給這種外貌奇特的動物進行分類。為了獲取線索,他們曾把目光投向此前最早的靈長類動物化石標本,即在德國發現的一副在2009年被命名為“達爾文麥塞爾猴”的骨架化石。後來研究團隊得出結論認為,湖北的這副體形小很多的骨架化石屬於靈長類動物家族中一個完全獨立的支系。

來自北伊利諾伊大學的團隊成員丹尼爾·格博說,該化石的足部骨骼“讓我們停下來並開始深思,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最終,研究人員認定大部分證據都支持把這副骨架化石歸入眼鏡猴型動物家族。(參考消息網)

The remains date back between 11 million and 7 million years ago, most crushed and badly deformed. The genus survived in Yunnan while the apes living in other parts of Eurasia in the late Miocene became extinct due to climate deterioration, according to Ji. In the late Miocene, the hot, humid climate as well as lush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forests in today's southwest China might provide an environment for human origins and evolution, 

台長: 土伯
人氣(3,8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回顧歷史 |
此分類下一篇:發現開花植物的祖先化石;白堊世鳥類化石(最新)
此分類上一篇:蒙古武士在西伯利亞,(蒙古王-電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