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5 17:32:30| 人氣7,277|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黃帝內經白話解說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點擊放映










 黃帝內經白話解說

 

從前的黃帝,生來十分聰明,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言談,幼年時對周圍事物領會得很快,長大之後,既惇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時,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問到: 我聽說上古時候的人,年齡都能超過百歲,動作不顯衰老;現在的人,年齡剛至半百,而動作就都衰弱無力了,這是由於時代不同所造成的呢,還是因為今天的人們 不會養生所造成的呢?歧伯回答說:上古時代的人,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加以適應,調和養生的辦法,使之達到正確的標準。 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
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 這樣了,把酒當水漿,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行房,因恣情縱慾,而使陰精竭絕,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不知謹慎地保持精氣的充滿,不善於 統馭精神,而專求心志的一時之快,違逆人生樂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 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古代深懂養生之道的人在教導普通人的時候,總要講到對虛邪賊風等致病因素,應及時避開,心情要清淨安閒,排除雜念妄想,以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與內,這 樣,疾病就無從發生。因此,人們就可以心志安閒,少有慾望,情緒安定而沒有焦慮,形體勞作而不使疲倦,真氣因而調順,各人都能隨其所欲而滿足自己的願望。 人們無論吃什麼食物都覺得甘美,隨便穿什麼衣服也都感到滿意,大家喜愛自己的風俗習尚,愉快地生活,社會地位無論高低,都不相傾慕,所以這些人稱得上樸實 無華。因而任何不正當的都嗜欲都不會引起他們注目,任何淫亂邪僻的事物也都不能惑亂他們的心志。無論愚笨的,聰明的,能力大的還是能力小的,都不因外界事 物的變化而動心焦慮,所以符合養生之道。他們之所以能夠年齡超過百歲而動作不顯得衰老,正是由於領會和掌握了修身養性的方法而身體不被內外邪氣干擾危害所 致。

  黃帝說:人年紀老的時候,不能生育子女,是由於精力衰竭了呢,還是受自然規律的限定呢?歧伯說:女子 到了七歲,腎氣盛旺了起來,乳齒更換,頭髮開始茂盛。十四歲時,天癸產生,任脈通暢,太衝脈旺盛,月經按時來潮,具備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歲時,腎氣 充滿,真牙生出,牙齒就長全了。二十八歲時,筋骨強健有力,頭髮的生長達到最茂盛的階段,此時身體最為強壯。三十五歲時,陽明經脈氣血漸衰弱,面部開始憔 悴,頭髮也開始脫落。四十二歲時,三陽經脈氣血衰弱,面部憔悴無華,頭髮開始變白。四十九歲時,任脈氣血虛弱,太衝脈的氣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經斷 絕,所以形體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
了八歲,腎氣充實起來,頭髮開始茂盛,乳齒也更換了,十六歲時,腎氣旺盛,天癸產生,精氣滿溢而能外瀉,兩性交 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歲時,腎氣充滿,筋骨強健有力,真牙生長,牙齒長全。三十二歲時,筋骨豐隆盛實,肌肉亦豐滿健壯。四十歲時,腎氣衰退,頭髮開始 脫落,牙齒開始枯槁。四十八歲時,上部陽氣逐漸衰竭,面部憔悴無華,頭髮和兩鬢花白。五十六歲時,肝氣衰弱,筋的活動不能靈活自如。六十四歲時,天癸枯 竭,精氣少,腎臟衰,牙齒頭髮脫落,形體衰疲。腎主水,接受其他各臟腑的精氣而加以貯藏,所以五臟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無力,天癸以竭。所以髮鬢都變 白,身體沉重,步伐不穩,也不能生育子女了。

黃帝說:有的人年紀已老,仍能生育,是什麼道理呢?歧伯說:這是他天賦的精力超過常人,氣血經脈保持暢通,腎 氣有餘的緣故。這種人隨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過六十四歲,女子一般不超過四十九歲,精氣變枯竭了。黃帝說:掌握養生之道的人,年齡都可以達到一百歲 左右,還能生育嗎?歧伯說:掌握養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體,雖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  

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稱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能夠調節呼吸,吸收精純的清氣,超然獨處,令精神守持於內,鍛鍊身體,使筋骨肌肉與整個身體達 到高度的協調,所以他的壽命同於天地而沒有終了的時候,這是他修道養生的結果。中古的時候,有稱為致人的人,具有醇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養生之道,和調 於陰陽四時的變化,離開世俗社會生活的干擾,積蓄精氣,集中精神,使其遠馳於廣闊的天地自然之中,讓視覺和聽覺的注意力守持於八方之外,這是他延長壽命和 強健身體的方法,這種人也可以歸屬真人的行列。其次有稱為聖人的人,能夠安處於天地自然的正常環境之中,順從八風的活動規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會相 應,沒有惱怒怨恨之情,行為不離開世俗的一般準則,穿著裝飾普通紋采的衣服,舉動也沒有炫耀於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體因為事物而勞累,在內,沒有任 何思想負擔,以安靜、愉快為目的,以悠然自得為滿足,所以他的形體不益衰憊,精神不益耗散,壽命也可達到百歲左右。其次有稱為賢人的人,能夠依據天地的變 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順從陰陽的消長和適應四時的變遷,追隨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養生之道,這樣的人也能增益壽命,但有終結的時候。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春季的三個月謂之發陳推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此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開頭髮,解開衣帶,使 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的生機。不要濫行殺伐,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 發之氣的方法。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變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 變。

   夏季的三個月,謂之蕃秀,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夜晚睡眠,早早起 身,不要厭惡長日,情志應保持愉快,切勿發怒,要使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以成其秀美,使氣機宣暢,通洩自如,精神外向,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是機會損 傷心臟,使提供給秋收之起的條件不足,到秋天容易發生瘧疾,冬天再次發生疾病。

秋季的三個月,謂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風急,地氣清肅,人應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寧,減緩秋季肅 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不使神思外馳,以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這就是適應秋令的特點而保養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

若為違逆了 秋收之氣,就會傷及肺臟,使提供給同藏之氣的條件不足,冬天就要發生飧洩病。
冬天的三個月,謂之閉藏,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當此時節,水寒成冰,大地龜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妄 事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安靜自若,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洩,又像得到的渴望得到的東西,把他密藏起來一樣;要守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 開洩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違逆了冬令的閉藏之氣,就要損傷腎臟,使提供給春生之氣的條件不足,春天就會發生 痿厥之疾。

天氣,是清淨光明的, 蘊藏其德,運行不止,由於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澤,所以永遠保持他內蘊的力量而不會下洩。如果天氣陰霾晦暗,就會出現日月昏暗,陰霾邪氣侵害山川,陽氣 閉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雲霧瀰漫,日色無光,相應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氣不交,萬物的生命就不能綿延。生命不能綿延,自然界高大的樹木也會死亡。惡劣 的氣候發作,風雨無時,雨露當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潤,生機鬱塞,茂盛的禾苗也會枯槁不榮。賊風頻頻而至,暴雨不時而作,天地四時的變化失去了秩序,違背 了正常的規律,致使萬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聖人能適應自然變化,注重養生之道,所以身無大病,因不背離自然萬物得發展規律,而生機不會竭絕。

違逆了春生之氣,少陽就不會生發,以致肝氣內郁而發生病變。違逆了夏長之氣,太陽就不能盛長,以致心氣內虛。違逆了秋收之氣,太陽就不能收斂,以致肺熱葉 焦而脹滿。違逆了東藏之氣,少陰就不能潛藏,以致腎氣不蓄,出現注瀉等疾病。

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聖人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是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順從了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 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如果違逆了這個規律,就會牋伐生命力,破壞真元之氣。因此,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根 本,違逆了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這樣變可謂懂得了養生之道。對於養生之道,聖人能夠加以實行,愚人則時常有所違背。

順從陰陽的消長,就能生存,違逆了就會死亡。順從了它,就會正常,違逆了它,就會乖亂。相反,如背道而行,就會使機體與自然環境相格拒。所以聖人不等病已 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發生,然後再去治療,亂子已經形成,然後再 去治理,那就如同臨渴而掘井,戰亂發生了再去製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嗎?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帝說:自古以來,都以通於天氣為生命的根本,而這個根本不外天之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竅、五臟、十二節,都與天氣相通。天 氣衍生五行,陰陽之氣又依盛蟀消長而各分為三。如果經常違背陰陽五行的變化規律,那麼邪氣就會傷害人體。因此,適應這個規律是壽命得以延續的根本。

蒼天之氣清淨,人的精神就相應地調暢平和,順應天氣的變化,就會陽氣固密,雖有賊風邪氣,也不能加害於人,這是適應時序陰陽變化的結果。所以聖人能夠專心 致志,順應天氣,而通達陰陽變化之理。如果違逆了適應天氣的原則,就會內使九竅不通,外使肌肉塞,衛氣渙散不固,這是由於人們不能適應自然變化所致,稱為 自傷,陽氣會因此而受到削弱。

身的陽氣,如象天上的太陽一樣重要,假若陽氣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人就會減損壽命或夭折,生命機能亦闇弱不足。所以天體的正常運行,是 因太陽的光明普照而顯現出來,而人的陽氣也應在上在外,並起到保護身體,抵禦外邪的作用。

由於寒,陽氣應如門軸在門臼中運轉一樣活動於體內。若起居猝急,擾動陽氣,則易使神氣外越。因於暑,則汗多煩躁,喝喝而喘,安靜時多言多語。若身體發高 熱,則像碳火燒灼一樣,一經出汗,熱邪就能散去。因於濕,頭部像有物蒙裹一樣沉重。若濕熱相兼而不得排除,則傷害大小諸筋,而出現短縮或弛縱,短縮的造成 拘攣,弛縱的造成痿弱。由於風,可致浮腫。以上四種邪氣維繫纏綿不離,相互更代傷人,就會使陽氣傾竭。

在人體煩勞過度時,陽氣就會亢盛而外張,是陰精逐漸耗竭。如此多次重複,陽愈盛而陰愈虧,到夏季暑熱之時,便易使人發生煎厥病,發作的時候眼睛昏蒙看不見 東西,耳朵閉塞聽不到聲音,混亂之時就像都城崩毀,急流奔瀉一樣不可收拾。

人的陽氣,在大怒時就會上逆,血隨氣生而淤積於上,與身體其他部位阻隔不通,使人發生薄厥。若傷及諸筋,使筋弛縱不收,而不能隨意運動。經常半身出汗,可 以演變為半身不遂。出汗的時候,遇到濕邪阻遏就容易發生小的瘡瘡和痱子。經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導致發生疔瘡,患兵很容易,就像以空的容器接收東西一 樣。在勞動出汗時遇到風寒之邪,迫聚於皮腠形成粉刺,鬱積化熱而成瘡癤。

人的陽氣,既能養神而使精神慧爽,又能養筋而使諸筋柔韌。汗孔的開閉調節失常,汗氣就會隨之侵入,損傷陽氣,以致筋失所養,造成身體俯曲不伸。寒氣深陷脈 中,留連肉#之間,氣血不通而鬱積,久而成為瘡瘻。從腧穴侵入的寒氣內傳而迫及五臟,損傷神志,就會出現恐懼和驚駭的症象。由於寒氣的稽留,營氣不能順利 地運行,阻逆於肌肉之間,就會發生癰腫。汗出未止的時候,形體與陽氣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風寒內侵,俞穴閉阻,就會發生風瘧。

風是引起各種疾病的其始原因,而只要人體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勞逸適度等養生的原則,那麼,肌肉腠理就會密閉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雖有大風苛毒的侵染,也不能 傷害,這正是循著時序的變化規律保養生氣的結果。

病久不癒,邪留體內,則會內傳並進一步演變,到了上下不通、陰陽阻隔的時候,雖有良醫,也無能為力了。所以陽氣蓄積,郁阻不通時,也會致死。對於這種陽氣 蓄積,阻隔不通者,應採用通瀉的方法治療,如不迅速正確施治,而被粗疏的醫生所誤,就會導致死亡。人身的陽氣,白天主司體表:清晨的時候,陽氣開始活躍, 並趨向於外,中午時,陽氣達到最旺盛的階段,太陽偏西時,體表的陽氣逐漸虛少,汗孔也開始閉合。所以到了晚上,陽氣收斂拒守於內,這時不要擾動筋骨,也不 要接近霧露。如果違反了一天之內這三個時間的陽氣活動規律,形體被邪氣侵擾則睏乏而衰薄。

歧伯說:陰是藏精於內部斷地扶持陽氣的;陽是衛護於外使體表固密的。如果陰不勝陽,陽氣亢盛,就使血脈流動迫促,若再受熱邪,陽氣更盛就會發為狂症。如果 陽不勝陰,陰氣亢盛,就會使五臟之氣不調,以致九竅不通。所以聖人使陰陽平衡,無所片勝,從而達到筋脈調和,骨髓堅固,血氣暢順。這樣,則會內外調和,邪 氣不能侵害,耳目聰明,氣機正常運行。

風邪侵犯人體,傷及陽氣,並逐步侵入內臟,陰精也就日漸消亡,這是由於邪氣傷肝所致。若飲食過飽,阻礙升降之機,會發生筋脈弛縱、腸澼及疥瘡等病症。若飲 酒過量,會造成氣機上逆。若過度用力,會損傷腎氣,腰部脊骨也會受到損傷。

大凡陰陽的關鍵,以陽氣的緻密最為重要。陽氣緻密,陰氣就能固守於內。陰陽二者不協調,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沒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沒有夏天一樣。因 此,陰陽的協調配合,相互為用,是維持正常生理狀態的最高標準。所以陽氣亢盛,不能固密,陰氣就會竭絕。陰氣和平,陽氣固密,人的精神才會正常。如果陰陽 分離決絕,人的精氣就會隨之而竭絕。

由於霧露風寒之邪的侵犯,就會發生寒熱。春天傷於風邪,留而不去,會發生急驟的洩瀉。夏天傷於暑邪,到秋天會發生瘧疾病。秋天傷於濕邪,邪氣上逆,會發生 咳嗽,並且可能發展為痿厥病。冬天傷於寒氣,到來年的春天,就要發生溫病。四時的邪氣,交替傷害人的五臟。
陰精的產生,來源於飲食五味。儲藏陰精的五臟,也會因五味而受傷,過食酸味,會使肝氣淫溢而亢盛,從而導致脾氣的衰竭;過食鹹味,會使骨骼損傷,肌肉短 縮,心氣抑鬱;過食甜味,會使心氣滿悶,氣逆作喘,顏面發黑,腎氣失於平衡;過食苦味,會使脾氣過燥而不濡潤,從而使胃氣滯;過食辛味,會使筋脈敗壞,發 生弛縱,精神受損。因此謹慎地調和五味,會使骨骼強健,筋脈柔和,氣血通暢,腠理緻密,這樣,骨氣就精強有力。所以重視養生之道,並且依照正確的方法加以 實行,就會長期保有天賦的生命力。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黃 帝問道:自然界有八風,人的經脈病變又有五風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歧伯答說:自然界的八風是外部的致病邪氣,他侵犯經脈,產生經脈的風病,風邪還會繼 續經脈而侵害五臟,使五臟發生病變。一年的四個季節,有相剋的關係,如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冬勝春,某個季節出現了克制它的季節氣候,這 就是所謂四時相勝。

東風生於春 季,病多發生在肝,肝的經氣輸注於頸項。南風生於夏季,病多發生於心,心的經氣輸注於胸脅。西風生於秋季,病多發生在肺,肺的經氣輸注於肩背。北風生於冬 季,病多發生在腎,腎的經氣輸注於腰股。長夏季節和中央的方位屬於土,病多發生在脾,脾的經氣輸注於脊。所以春季邪氣傷人,多病在頭部:夏季邪氣傷人,多 病在心:秋季邪氣傷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氣傷人,多病在四肢。春天多發生嬶衄,夏天多發生在胸脅方面的疾患,長夏季多發生冬洩等裡寒證,秋天多發生風 瘧,冬天多發生痺厥。若冬天不進行按等擾動陽氣的活
動,來年春天就不會發生#和頸項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會發生胸脅的疾患,長夏季節就不會發生洞洩一類的 裡寒病,秋天就不會發生風瘧病,冬天也不會發生痺厥、饗洩、汗出過多等病症。精,是人體的根本,所以陰精內藏而不妄洩,春天就不會得溫熱病。夏暑陽盛,如 果不能排汗散熱,到秋天就會釀成風瘧病。這是診察普通人四時發病的一般 律。

所以說:陰陽之中,還各有陰陽。白晝屬陽,平旦到中午,為陽中之陽。中午到黃昏,則束陽中之陰。黑夜屬陰,合夜到雞鳴,為陰中之陰。雞鳴到平旦,則屬陰中 之陽。黑夜屬陰,合夜到雞鳴,為陰中之陰。雞鳴到平旦,則屬陰中之陽。人的情況也與此相應。就人體陰陽而論,外部屬陽,內部屬陰。就身體的部位來分陰陽, 則背為陽,腹為陰。從臟腑的陰陽劃分來說,則髒屬陰,腑屬陽,肝、心、脾、肺、腎五臟都屬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都屬陽。瞭解陰陽之中復有 陰陽的道理是什麼呢?這是要分析四時疾病的在陰在陽,以作為
治療的依據,如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都要根據疾病的部位來施用針刺和貶石 的療法。此外,背為陽,陽中之陽為心,陽中之陰為肺。腹為陰,陰中之陰為腎,陰中之陽為肝,陰中的至陰為脾。以上這些都是人體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互聯繫 又相互對應的例證,所以人與自然界的陰陽是相應的。

黃帝說:五臟除與四時相應外,它們各自還有相類的事物可以歸納起來嗎?歧伯說:有。比如東方青色,與肝相通,肝開竅於目,經氣內藏於肝,發病常表現為驚 駭,在五味為酸,與草木同類,在五蓄為雞,在五穀為麥,與四時中的夏季相應,在天體為歲星,春天陽氣上升,所以其氣在頭,在五音為角,其成數為八,因肝主 筋。此外,在嗅味為臊。南方赤色,與心相通,心開竅於耳,經氣內藏與心,在五味為苦,與火同類,在五畜為羊,在五穀為黍,與四時中的夏季相應,在天體為熒 惑星,他的疾病多發生在脈和五臟,在五音為徽,其成數為七。

   此外,在嗅味為焦。中央黃色,與脾相通,脾開竅於口,經氣內藏於脾,在五味為甘,與土同類,在 五畜為牛,在五穀為稷,與四時中的長夏相應,在天體為鎮星,他的疾病多發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為宮,其生數為五。此外,在嗅味為香。西方白色,與肺相 通,肺開竅於鼻,經氣內藏於肺,味為辛,與金同類,在五畜為馬,在五穀為稻,與四時中的秋季相應,在天體為太白星,他的疾病多發生在背部和皮毛,在五 音為商,其成數為九。此外,在嗅味為腥。北方黑色,與腎相同,腎開竅於前後二陰,經氣內藏於腎,在五味為咸,與水同類,在五
畜為#,在五穀為豆,與四時中 的冬季相應,在天體為辰星,他的疾病多發生在溪和骨,在五音為羽,其成數為六。此外,其嗅味為腐。所以善於診脈的醫生,能夠謹慎細心地審查五臟六腑的變 化,瞭解其順逆的情況,把陰陽、表裡、雌雄的對應和聯繫,綱目分明地加以歸納,並把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記在心中。這些理論,至為寶貴,對於那些不是真 心實意地學習而又不具備一定條件的人,切勿輕易傳授,這才是愛護和珍視這門學問的正確態度。

陰陽應像大論篇第五

黃帝道:陰陽是宇宙間的一般規律,是一切事物的綱紀,萬物變化的起源,生長毀滅的根本,有很大道理在乎其中。凡醫治疾病,必須求得病情變化的根本,而道理 也不外乎陰陽二字。拿自然界變化來比喻,清陽之氣聚於上,而成為天,濁陰
之氣積於下,而成為地。陰是比較靜止的,陽是比較躁動的;陽主生成,陰主成
長;陽 主肅殺,陰主收藏。陽能化生力量,陰能構成形體。寒到極點會生熱,熱
到極點會生寒;寒氣能產生濁陰,熱氣能產生清陽;清陽之氣居下而不升,就會發
生洩瀉之 病。濁陰之氣居上而不降,就會發生脹滿之病。這就是陰陽的正常和反
常變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證和順證的分別。
所以大自然的清陽之氣上升為天,濁陰之氣下降為地。地氣蒸發上升為
雲,天氣凝聚下降為雨;雨是地氣上升之雲轉變而成的,雲是由天氣蒸發水氣而成
的。人體的 變化也是這樣,清陽之氣出於上竅,濁陰之氣出於下竅;清陽發洩於
腠理,濁陰內注於五臟;清陽充實與四肢,濁陰內走於六腑。
水分為陰陽,則水屬陰,火屬陽。人體的功能屬陽,飲食物屬陰。飲食物
可以滋養形體,而形體的生成又須賴氣化的功能,功能是由精所產生的,就是精可
以化生功 能。而精又是由氣化而產生的,所以形體的滋養全靠飲食物,飲食物經
過生化作用而產生精,再經過氣化作用滋養形體。如果飲食不節,反能損傷形體,
機能活動太 過,亦可以使經氣耗傷,精可以產生功能,但功能也可以因為飲食不
節而受損傷。
味屬於陰,所以趨向下竅,氣屬於陽,所以趨向上竅。味厚的屬純陰,味
薄的屬於陰中之陽;氣厚的屬純陽,氣薄的屬於陽中之陰。味厚的有洩下的作用,
味薄的有 疏通的作用;氣薄的能向外發洩,氣厚的能助陽生熱。陽氣太過,能使
元氣衰弱,陽氣正常,能使元氣旺盛,因為過度亢奮的陽氣,會損害元氣,而元氣
卻依賴正常 的陽氣,所以過度抗盛的陽氣,能耗散元氣,正常的陽氣,能增強元
氣。凡氣味辛甘而有發散功用的,屬於陽,氣味酸苦而有通洩功用的,屬於陰。
人體的陰陽是相對平衡的,如果陰氣發生偏生,則陽氣受損而為病陽氣發
生了偏生,則陰氣耗損而為病。陽氣發生了偏生,則陰氣耗損而為病。陽偏生則表
現為熱性 病症,陰偏生則表現為寒性病症。寒到極點,會表現熱象。寒能傷形
體,熱能傷氣分;氣分受傷,可以產生疼痛形體受傷,形體可以發生腫脹。所以先
痛而後腫的, 是氣分先傷而後及於形體;先腫而後痛的,是形體先病後及於氣
分。風邪太過,則能發生痙攣動搖;熱邪太過,則能發生紅腫;燥氣太過,則能發
生乾枯;寒氣太 過,則能發生浮腫;濕氣太過,則能發生濡瀉。
大自然的變化,有春、夏、秋、冬四時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
行的變化,因此,產生了寒、暑、燥、濕、風的氣候,它影響了自然界的萬物,形
成了生、 長、化、收藏的規律。人有肝、心、脾、肺、腎五臟,五臟之氣化生五
志,產生了喜、怒、悲、憂、恐五種不同的情志活動。喜怒等情志變化,可以傷
氣,寒暑外 侵,可以傷形。突然大怒,會損傷陰氣,突然大喜,會損傷陽氣。氣
逆上行,充滿經脈,則神氣浮越,離去形體了。所以喜怒不加以節制,寒暑不善於
調適,生命就 不能牢固。陰極可以轉化為陽,陽極可以轉化為陰。所以冬季受了
寒氣的傷害,春天就容易發生溫病;春天受了風氣的傷害夏季就容易發生飧洩;夏
季受了暑氣的傷 害,秋天就容易發生瘧疾;秋季受了濕氣的傷害,冬天就容易發
生咳嗽。
黃帝問道:我聽說上古時代的聖人,講求人體的形態,分辨內在的臟腑,
瞭解經脈的分佈,交會、貫通有六合,各依其經之許循行路線;氣穴之處,各有名
稱;肌肉 空隙以及關節,各有其起點;分屬部位的或逆或順,各有條理;與天之
四時陰陽,都有經緯紀綱;外面的環境與人體內部相關聯,都有表有裡。這些說法
都正確 嗎? 歧伯回答說:東方應春,陽生而日暖風和,草木生發,木氣能生
酸味,酸味能滋養肝氣,肝氣又能滋養於 筋,筋膜柔和則又能生養於心,肝氣關
聯於目。它在自然界是深遠微妙而無窮的,在人能夠知道自然界變化的道理,在地
為生化萬物。大地有生化,所以能產生一切 生物;人能知道自然界變化的道理,
就能產生一切智慧;宇宙間的深遠微妙,是變化莫測的。變化在天空中為風氣,在
地面上為木氣,在人體為筋,在五臟為肝,在 五色為蒼,在五音為角,在五聲為
呼,在病變的表現為握,在七竅為目,在五味為酸,在情志的變動為怒。怒氣能傷
肝,悲能夠抑制怒;風氣能傷筋,燥能夠抑制 風;過食酸味能傷筋,辛味能抑制
酸味。
南方應夏,陽氣盛而生熱,熱甚則生火,火氣能產生苦味,苦味能滋長心
氣,心氣能化生血氣,血氣充足,則又能生脾,心氣關聯於舌。它的變化在天為熱
氣,在地 為火氣,在人體為血脈,在五臟為心,在五色為赤,在五音為徽,在五
聲為笑,在病變的表現為憂,在竅為舌,在五味為苦,在情志的變動為喜。喜能傷
心,以恐懼 抑制喜;熱能傷氣,以寒氣抑制熱;苦能傷氣,鹹味能抑制苦
味。 中央應長夏,長夏生濕,濕與土氣相應,土 氣能產生甘味,甘味能滋養
脾氣,脾氣能滋養肌肉,肌肉豐滿,則又能養肺,脾氣關聯於口。它的變化在天為
濕氣,在地為土氣,在人體為肌肉,在五臟為脾,在五 色為黃,在五音為宮,在
五聲為歌,在病變的表現為噦,在竅為口,在五味為甘,在情志的變動為思。思慮
傷脾,以怒氣抑制思慮;濕氣能傷肌肉,以風氣抑制濕 氣,甘味能傷肌肉,酸味
能抑制甘味。
西方應秋,秋天天氣急而生燥,燥與金氣相應,金能產生辛味,辛味能滋
養肺氣,肺氣能滋養皮毛,皮毛潤澤則又能養腎,肺氣關聯於鼻。它的變化在天為
燥氣,在 地為金氣,在人體為皮毛,在五臟為肺,在五色為白,在五音為商,在
五聲為哭,在病變的表現為咳,在竅為鼻,在無味為辛,在情致的變動為憂。憂能
傷肺,以喜 抑制憂;熱能傷皮毛,寒能抑制熱;辛味能傷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應冬,冬天生寒,寒氣與水氣相應,水氣能產生鹹味,鹹味能滋養腎
氣,腎氣能滋長骨髓,骨髓充實,則又能養肝,腎氣關聯於耳。它的變化在天為寒
氣,在地 為水氣,在人體為骨髓,在五臟為腎,在五色為黑,在五音為羽,在五
聲為呻,在病變的表現為顫慄,在竅為耳,在五味為咸,在情致的變動為恐。恐能
傷腎,思能 夠抑制恐;寒能傷血,燥(濕)能夠抑制寒;咸能傷血,甘味能抑制
鹹味。
所以說:天地是在萬物的上下;陰陽如血氣與男女之相對待;左右為陰陽
運行不息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熱,是陰陽的象徵;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長的原
始能力。 所以說:陰陽是互相為用的,陰在內,為陽之鎮守;陽在外,為陰之役
使。 黃帝道:陰陽的法則怎樣運用於醫 學上呢?歧伯回答說:如陽氣太過,
則身體發熱,腠理緊閉,氣粗喘促,呼吸困難,身體亦為之俯仰擺動,無汗發熱,
牙齒乾燥,煩悶,如見腹部帳滿,是死症,這 是屬於陽性之病,所以冬天尚能支
持,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陰氣盛則身發寒而汗多,或身體常覺冷而不時顫慄發寒,
甚至手足厥逆,如見手足厥逆而腹部脹滿的,是 死症,這是屬於陰盛的病,所以
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這就是陰陽互相勝負變化所表現的病態。
黃帝問道:調攝陰陽的辦法怎樣?歧伯說:如果懂得了七損八益的養生之
道,則人身的陰陽就可以調攝,如其不懂得這些道理,就會發生早衰現象。一般的
人,年到 四十,陰氣已經自然的衰減一半了,其起居動作,亦漸漸衰退;到了五
十歲,身體覺得沉重,耳目也不夠聰明了;到了六十歲,陰氣萎弱,腎氣大衰,九
竅不能通 利,出現下虛上實的現象,會常常流著眼淚鼻涕。所以說:知道調攝的
人身體就強健,不知到調攝的人身體就容易衰老;本來是同樣的身體,結果卻出現
了強弱不同 的兩種情況。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
養生之道的人,只知道強弱異形。不善於調攝的人,常感不足,而重視調攝的人,
就常能有餘; 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即使已經年老,亦可以身體強壯,當
然本來強壯的就更好了。所以聖人不作勉強的事情,不胡思亂想,有樂觀愉快的旨
趣,常使心曠神 怡,保持著寧靜的生活,所以能夠壽命無窮,盡享天年。這是聖
人保養身體的方法。
天氣是不足與西北方的,所以西北方屬陰,而人的右耳也不及左邊的聰
明;地氣是不足於東南方的,所以東南方屬陽,而人的左手足也不及右邊的強。黃
帝問道,這 是什麼道理?歧伯說:東方屬陽,陽性向上,所以人體的精神集合於
下部,集合於下部則夏部強盛而上部虛弱,所以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利。如雖左右
同樣感受了外 邪,但在上部則身體的右側較重,在下部則身體的左側較重,這是
天地陰陽之所不能全,而人身亦有陰陽左右之不同,所以邪氣就能乘虛而居留了。
所以天有精氣,地有形體;天有八節之綱紀,地有五方的道理,因此天地
是萬物生長的根本。無形的清陽上生於天,有形的濁陰下歸於地,所以天地的運動
與靜止, 是由陰陽的神妙變化為綱紀,而能始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終
而復始,循環不休。懂得這些道理的人,他把人體上部的頭來比天,下部的足來比
地,中部的 五臟來比人事以調養身體。天的輕清通於肺,地的水谷之氣通於嗌,
風木之氣通於肝,雷火之氣通於心,溪谷之氣通於脾,雨水之氣通於腎。六經猶如
河流,腸胃猶 如大海,上下九竅以水津之氣貫注。如以天地來比類人體的陰陽,
則陽氣發洩的汗,象天的下雨;人身的陽氣,象天地疾風。人的暴怒之氣,像天有
雷霆;逆上之 氣,象陽熱的火。所以調養身體而不取法於自然的道理,那麼疾病
就要發生了。
所以外感致病因素傷害人體,急如疾風暴雨。善於治病的醫生,於邪在皮
毛的時候,就給予治療;技術較差的,至邪在肌膚才治療;又更差的,至邪在五臟
才治療。 假如病邪傳入到五臟,就非常嚴重,這時治療的效果,只有半死半生了。
所以自然界中的邪氣,侵襲了人體就能傷害五臟;飲食之或寒或熱,就會
損害人的六腑;地之濕氣,感受了就能損害皮肉筋脈。
所以善於運針法的,病在陽,從陰以誘導之,病在陰,從陽以誘導之;取
右邊以治療左邊的病,取左邊以治療右邊的病,以自己的正常狀態來比較病人的異
常狀態, 以在表的症狀,瞭解裡面的病變;並且判斷太過或不及,就能在疾病初
起的時候,便知道病邪之所在,此時進行治療,不致使病情發展到危險的地步了。
所以善於診治的醫生,通過診察病人的色澤和脈搏,先辨別病症的屬陰屬
陽;審察五色的浮澤或重濁,而知道病的部位;觀察呼吸,聽病人發出的聲音,可
以得知所 患的病苦;診察四時色脈的正常是否,來分析為何髒何腑的病,診察寸
口的脈,從它的浮、沉、滑、澀,來瞭解疾病所產生之原因。這樣在診斷上就不會
有差錯,治 療也沒有過失了。
所以說:病在初起的時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勢正盛,必須待其稍微
衰退,然後刺之而愈。所以病輕的,使用發散輕揚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減之
法治之; 其氣血衰弱的,應用補益之法治之。形體虛弱的,當以溫補其氣;精氣
不足的,當補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導之法;病在
中為脹滿 的,可用瀉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湯藥浸漬以使出汗;邪在皮膚,
可用發汗,使其外洩;病勢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狀,以制伏之;實症,則用散法或
瀉法。觀察 病的在陰在陽,以辨別其剛柔,陽病應當治陰,陰病應當治陽;確定
病邪在氣在血,更防其血病再傷及氣,氣病再傷及血,所以血適宜用瀉血法,氣虛
宜用導引法。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帝問道:我聽說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大月和小月合起來三百六
十天而成為一年,人體也與此相應。如今聽說人體的三陰三陽,和天地陰陽之數不
相符 合,這是什麼道理?歧伯回答說:天地陰陽的範圍,及其廣泛,在具體運用
時,經過進一步推演,則可以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萬,再演繹下去,甚至
是數不 盡的,然而其總的原則仍不外乎對立統一的陰陽道理。天地之間,萬物初
生,未長出地面的時候,叫做居於陰處,稱之為陰中之陰;若已長出地面的,就叫
做陰中之 陽。有陽氣,萬物才能生長,有陰氣,萬物才能成形。所以萬物的發
生,因於春氣的溫暖,萬物的盛長,因於夏氣的炎熱,萬物的收成,因於秋氣的清
涼,萬物的閉 藏,因於冬氣的寒冷。如果四時陰陽失序,氣候無常,天地間的生
長收藏的變化就要失去正常。這種陰陽變化的道理,在人來說,也是有一定的規
律,並且可以推測 而知的。
黃帝說:我願意聽你講講 三陰三陽的離合情況。歧伯說:聖人面向南方站
立,前方名叫廣明,後方名叫太沖,行於太沖部位的經脈,叫做少陰。在少陰經上
面的經脈,名叫太陽,太陽經的下 端起於足小趾外側的至陰穴,其上端結於情明
穴,因太陽為少陰之表,故稱為陰中之陽。再以人身上下而言,上半身屬於陽,稱
為廣明,廣明之下稱為太陰,太陰前 面的經脈,名叫陽明,陽明經的下端起於族
大指側次指之端的歷兌穴,因陰陽是太陰之表,故稱為陰中之陽。厥陰為裡,少陽
為表,故厥陰精之表,為少陽經,少陽 經下端起於竅陰穴,因少陽居厥陰之表,
故稱為陰中之少陽。因此,三陽經的離合,分開來說,太陽主表為開,陰明主裡為
闔,少陽介於表裡之間為樞。但三者之 間,不是各自為政,而是相互緊密聯繫著
的,所以合起來稱為一陽。
黃帝說:願意再聽你講講三陰的離合情況。歧伯說:在外的為陽,在內的
為陰,所以在裡的經脈稱為陰經,行於少陰前面的稱為太陰,太陰經的根起於足大
指之端的 隱白穴,稱為陰中之陰。太陰的後面,稱為少陰,少陰經的根起於足心
的湧泉穴,稱為陰中之少陰。少陰的前面,稱為厥陰,厥隱經的根起於足大指之端
的大敦穴, 由於兩陰相合而無陽,厥陰又位於最裡,所以稱之為陰之絕陰。因
此,三陰經之離合,分開來說,太陰為三陰之表為開,厥陰為主陰之裡為闔,少陰
位於太、厥表裡 之間為樞。但三者之間,不能各自為政,而是相互協調緊密聯繫
著的,所以合起來稱為一陰。 陰陽之氣,運行 不息,遞相傳注於全身,氣運
於裡,形立於表,這就是陰陽離合、表裡相成的緣故。

陰陽別論篇第七

黃帝問道:人有四經十二從,這是什麼意思?歧伯回答說:四經,是指與四時相應
的正常脈象,十二從,是指與十二個月相應的十二經脈。
脈有陰有陽,能瞭解什麼是陽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陰脈,能瞭解什麼是陰
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陽脈。陽脈有五種,就是春微弦,夏微鉤,長夏微緩,秋微
毛,冬微 石。五時各有五臟的陽脈,所以五時配合五臟,則為二十五種陽脈。所
謂陰脈,就是脈沒有胃氣,稱為真髒脈象真髒脈是胃氣已經敗壞的象徵,敗像已
見,就可以斷 其必死。所謂陽脈,就是指有胃氣之脈。辨別陽脈的情況,就可以
知道病變的所在;辨別真髒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時期。三陽經脈的診察部
位,在結喉兩旁 的人迎穴,三陰經脈的診察部位,在手魚際之後的寸口。一般在
健康狀態之下,人迎與寸口的脈像是一致的。辨別屬陽的胃脈,能知道時令氣候和
疾病的宜忌;辨別 屬陰的真髒脈,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時期。臨證時應謹慎而熟練
地辨別陰脈與陽脈,就不致疑惑不絕而眾議紛紜了。
凡診得無胃氣的真藏脈,例如:肝脈來的形象,如一線孤懸,似斷似絕,或
者來得弦急而硬,十八日當死;心脈來時,孤懸斷絕,九日當死;脈脈來時,孤懸
斷絕, 十二日當死;腎脈來時,孤懸斷絕,七日當死;脾脈來時,孤懸斷絕,四
日當死。
一般地說:胃腸有病,則可影響心脾,病人往往有難以告人的隱情,如果是
女子就會月經不調,甚至經閉。若病久傳變,或者形體逐漸消瘦,成為「風消」,
或者呼 吸短促,氣息上逆,成為「息賁」,就不可治療了。 一般地說:太陽
經發病,多有寒熱的症狀,或者下部發生癰腫,或者兩足痿弱無力而逆冷,腿肚痠
痛。若病久傳化,或為皮膚乾燥而不潤澤,或變為頹疝。
一般的說:少陽經發病,生發之氣即減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洩瀉。若病
久傳變,或為心虛掣痛,或為飲食不下,阻塞不通。
陽明與厥隱發病,主病驚駭,背痛,常常噯氣、呵欠,名曰風厥。少陰和少陽
發病,腹部作脹,心下滿悶,時欲嘆氣。太陽和太陰發病,則為半身不遂的偏枯
症,或者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或者四肢不能舉動。
脈搏鼓動於指下,來時有力,去時力衰,叫做鉤脈;稍無力,來勢輕虛而
浮,叫做毛脈;有力而緊張,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脈;有力而必須重按,輕按不
足,叫做 石脈;既非無力,又不過於有力,一來一去,脈象和緩,流通平順,叫
做滑脈。
陰陽失去平衡,以致陰氣爭勝於內,陽氣擾亂於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
下厥上逆,浮陽熏肺,發生喘鳴。
陰之所以不能生化,由於陰陽的平衡,是謂正常。如果以剛與剛,則陽氣破
散,陰氣亦必隨之消亡;倘若陰氣獨盛,則寒濕偏勝,亦為剛柔不和,經脈氣血亦
致敗絕。
屬於死陰的病,不過三日就要死;屬於生陽的病,不過四天就會痊癒。所謂
生陽、死陰:例如肝病傳心,為木生火,得其生氣,叫做生陽;心病傳肺,為火克
金,金 被火消亡,叫做死陰,肺病傳腎,以飲傳陰,無陽之候,叫做重陰;腎病
傳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陰,是不治的死症。
邪氣鬱結於陽經,則四肢浮腫,以四肢為諸陽之本;邪氣鬱結於陰經,則大
便下血,以陰絡傷則血下溢,初結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經陽經都有邪氣
鬱結, 而偏重於陰經方面的,就會發生「石水」之病,少腹腫脹;邪氣鬱結於二
陽(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則腸胃俱熱,多為消渴之症;邪氣鬱結於三陽(足
太陽膀 胱、手太陽小腸),則多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氣鬱結於三陰(足太陰
脾、手太陰肺),多為水腫膨脹的病;邪氣鬱結於一陰一陽(指厥陰和少陽)多為
喉痺之 病。
陰脈搏動有力,與陽脈有明顯的區別,這是懷孕的現象;陰陽脈(尺脈、寸
脈)具虛而患痢疾的,是為死症;陽脈加倍於陰脈,當有汗出,陰脈虛而陽脈搏
擊,火迫血行,在婦人為血崩。
三陰(指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之脈,俱搏擊於指下,大約到二十天半夜
時死亡;二陰就(指手少陰心、足少陰腎)之脈俱搏擊於指下,大約到十三天傍晚
時死亡; 一陰(指手厥陰心胞絡、足厥陰肝)之脈俱搏擊於指下,而鼓動過甚
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陰三陽之脈俱搏,心腹脹滿,陰陽之氣發洩已盡,大小便不
通,則五日 死;三陽(指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之脈俱搏擊於指下,患有溫病
的,無法治療,不過十日就要死了。

靈蘭秘典論篇第八

黃帝問道:我想聽你談一下人體六髒六腑這十二個器官的責任分工,高低貴賤
是怎樣的呢?岐伯回答說:你問的真詳細呀!請讓我談談這個問題。心,主宰全
身,是 君主之官,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都由此而出。肺,是相傅之官,猶如相
傅輔佐著君主,因主一身之氣而調節全身的活動。肝,主怒,像將軍一樣的勇武,
稱為將軍 之官,謀略由此而出。羶中,維護著心而接受其命令,是臣使之官,心
志的喜樂,靠它傳佈出來。脾和胃司飲食的受納和布化,是倉廩之官,無味的陰陽
靠它們的作 用而得以消化、吸收和運輸。大腸是傳導之官,它能傳送食物的糟
粕,使其變化為糞便排除體外。小腸是受盛之官,它承受胃中下行的食物而進一步
分化清濁。腎, 是作強之官,它能夠使人發揮強力而產生各種伎巧。三焦,是決
瀆之官,它能夠通行水道。膀胱是州都之官,蓄藏津液,通過氣化作用,方能排除
尿液。以上這十二 官,雖有分工,但其作用應該協調而不能相互脫節。所以君主
如果明智順達,則下屬也會安定正常,用這樣的道理來養生,就可以使人長壽,終
生不會發生危殆,用 來治理天下,就會使國家昌盛繁榮。君主如果不明智順達,
那麼,包括其本身在內的十二官就都要發生危險,各器官發揮正常作用的途徑閉塞
不通,形體就要受到嚴 重傷害。在這種情況下,談養生續命是不可能的,只會招
致災殃,縮短壽命。同樣,以君主之昏聵不明來治理天下,那政權就危險難保了,
千萬要警惕再警惕 呀! 至深的道理是微渺難測的,其變化也沒有窮盡,誰能
清楚地知道它的本源!實在是困難得很呀!有學問的人勤勤懇懇地探討研究,可是
誰能知道它的要妙之處!那些 道理暗昧難明,就像被遮蔽著,怎能瞭解到它的精
華是什麼!那似有若無的數量,是產生於毫蹻也是起於更小的度量,只不過把它們
千萬倍地積累擴大,推衍增益, 才演變成了形形色色的世界。黃帝說:好啊!我
聽到了精純明徹的道理,這真是大聖人建立事業的基礎,對於這宣暢明白的宏大理
論,如果不專心修省而選擇吉祥的 日子,把這些著作珍藏在靈台蘭室,很快地保
存起來,以便流傳後世。

六節髒象論篇第九

帝問道:我聽說天體的運行是以六個甲子構成一年,人則以九九極數的變化來
配合天道的準度,而人又有三百六十五穴,與天地相應,這些說法,已聽到很久
了,但 不知是什麼道理?岐伯答到:你提的問題很高明啊!請讓我就此問題談談
看法。六六之節和九九制會,是用來確定天度和氣數的。天度,是計算日月行程
的。氣數, 是標誌萬物化生之用的。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它們的
運行有一定的部位和秩序,其環周也有一定的道路。每一晝夜,日行一度,月行十
三度有餘,所 以大月、小月和起來三百六十五天成一年,由於月份的不足,節氣
有盈餘,於是產生了閏月。確定了歲首冬至並以此為開始,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
氣的時間,隨著 日月的運行而推算節氣的盈餘,直到歲尾,整個天度的變化就可
以完全計算出來了。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天度,還想知道氣數是怎樣與天度配合的?岐伯說:
天以六六為節制,地以九九之數,配合天道的準度,天有十干,代表十日,十干循
環六次 而成一個周甲,周甲重複六次而一年終了,這是三百六十日的計算方法。
自古以來,都以通於天氣而為生命的根本,而這個根本不外天之陰陽。地的九州,
人的九 竅,都與天氣相通,天衍生五行,而陰陽有依盛衰消長而各分為三。三氣
合而成天,三氣合而成地,三氣合而成人,三三而合成九氣,在地分為九野,在人
體分為九 髒,形髒四,神髒五,合成九髒,以應天氣。
黃帝說:我已經明白了六六九九配合的道理,先生說氣的盈餘積累成為閏
月,我想聽您講一下是什麼氣?請您來啟發我的矇昧,解釋我的疑惑!岐伯說:這
是上帝秘 而不宣的理論,先師傳授給我的。黃帝說:就請全部講給我聽。岐伯
說:五日稱為候,三候稱為氣,六氣稱為時,四時稱為歲,一年四時,各隨其五行
的配合而分別 當旺。木、火、土、金、水五行隨時間的變化而遞相承襲,各有當
旺之時,到一年終結時,再從頭開始循環。一年分力四時,四時分佈節氣,逐步推
移,如環無端, 節氣中再分候,也是這樣的推移下去。所以說,不知當年客氣加
臨、氣的盛衰、虛實的起因等情況,就不能做個好醫生。
黃帝說:五行的推移,週而復始,如環無端,它的太過與不及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五行之氣更迭主時,互有勝克,從而有盛衰的變化,這是正常的現象。黃
帝說: 平氣是怎樣的呢?岐伯說:這是沒有太過和不及。黃帝說:太過和不及的
情況怎樣呢?岐伯說:這些情況在經書中已有記載。
黃帝說:什麼叫做所勝?岐伯說: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
秋勝春,這就是時令根據五行規律而互相勝負的情況。同時,時令有依其五行之氣
的屬性 來分別影響各髒。黃帝說:怎樣知道它們之間的相勝情況呢?岐伯說:首
先要推求氣候到來的時間,一般從立春開始向下推算。如果時令未到而氣候先期來
過,稱為 太過,某氣太過就會侵侮所不勝之氣,欺凌其所勝之氣,這就叫做氣
淫;時令以到而氣候未到,稱為不及,某氣不及,則其所勝之氣因缺乏制約而妄
行,其所生之氣 因缺乏資助而困弱,其所不勝則更會加以侵迫,這就叫做氣迫。
所謂求其至,就是要根據時令推求氣候到來的早晚,要謹慎地等候時令的變化,氣
候的到來是可以預 期的。如果搞錯了時令或違反了時令與氣候相合的關係,以致
於分不出五行之氣當旺的時間,那麼,當邪氣內擾,病及於人的時候,好的醫生也
不能控制了。
黃帝說:五行之氣有不相承襲的嗎?岐伯說:天的五行之氣,在四時中的分
佈不能沒有常規如果五行之氣不按規律依次相承,就是反常的現象,反常就會使人
發生病 變,如在某一時令出現的反常氣候,為當旺之氣之所勝者,則其病輕微,
若為當旺之氣之所不勝者,則其病深重,而若同時感受其他邪氣,就會造成死亡。
所以反常 氣候的出現,不在其所克制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病就輕微,若恰在其所
克制的某氣當旺之時令發病,則病深重。
黃帝說:好。我聽說由於天地之氣的和合而有萬物的形體,又由於其變化多
端以至萬物形態差異而定有不同的名稱。天地的氣運,陰陽的變化,它們對於萬物
的生 成,就其作用而言,哪個多,哪個少,可以聽你講一講嗎?岐伯說:問的實
在詳細呀!天及其廣闊,不可測度,地極其博大,也很難計量,像您這樣偉大神靈
的聖主 既然發問,就請讓我陳述一下其中的道理吧。草木顯現五色,而五色的變
化,是看也看不盡的;草木產生五味,而五味的醇美,是嘗也嘗不完的。人們對色
味是分別 與五臟相通的。天供給人們以五味。五味由鼻吸入,貯藏於心肺,其氣
上升,使面部五色明潤,聲音洪亮。五味入於口中,貯藏於腸胃,經消化吸收,五
味精微內注 五臟以養五臟之氣,髒氣和諧而保有生化機能,津液隨之生成,神氣
也就在此基礎上自然產生了。
黃帝說:髒像是怎樣的呢?岐伯說:心,是生命的根本,為神所居之處,其
榮華表現於面部,其充養的組織在血脈,為陽中的太陽,與夏氣相通。肺是氣的根
本,為 魄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毫毛,其充養的組織在皮膚,是陽中的太陰,
與秋氣相通。腎主蟄伏,是封藏經氣的根本,為精所居之處,其榮華表現在頭髮,
其充養的 組織在骨,為陰中之少陰,與冬氣相通。肝,是罷極之本,為魄所居之
處,其榮華表現在爪甲,其充養的組織在筋,可以生養血氣,其味酸,其色蒼青,
為陽中之少 陽,與春氣相通。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倉廩之本,
為營氣所居之處,因其功能像是盛貯食物的器皿,故稱為器,它們能吸收水谷精
微,化生為糟 粕,管理飲食五味的轉化、吸收和排泄,其榮華在口唇四旁的白
肉,其充養的組織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黃,屬於至陰之類,與土氣相通。以上十
一髒功能的發揮, 都取決於膽氣的升發。
人迎脈大於平時一倍,病在厥陰;大兩倍,病在少陰;病在太陽;大三倍,
病在陽明;大四倍以上,為陽氣太過,陰無以通,是為格陽。寸口脈大於平時一
倍,病在 厥陰;大兩倍,病在少陰;大三倍,病在太陰;大四倍以上,為陰氣太
過,陽無以交,是為關陰。若人迎脈與寸口脈俱大與常時四倍以上,為陰陽氣俱
盛,不得相 榮,是為關格。關格之脈盈盛太過,標誌著陰陽極亢,不再能夠達於
天地陰陽經氣平調的勝利狀態,會很快死去

五臟生成篇第十
以過食鹹味,則使血脈凝塞不暢,而顏面色澤發生變化。過食苦味,則使皮膚
枯槁而毫毛脫落。過食辛味,則使筋脈勁急而爪甲枯乾。過食酸味,則使肌肉粗厚
皺縮 而口唇掀揭。過食甘味,則使骨骼疼痛而頭髮脫落。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
損害。所以心欲得苦味,肺欲得辛味,肝欲得酸味,脾欲得肝味,腎欲得鹹味,這
是五味 分別與五臟之氣相合的對應關係。
面色出現青如死草,枯暗無華的,為死 症。出現黃如枳實的,為死症;出
現黑如煙灰的,為死症;出現紅如凝血的,為死症;出現白如枯骨的,為死症;這
是五色中表現為死症的情況。面色青如翠鳥的羽 毛,主生;紅如雞冠的,主生;
黃如蟹腹的,主生;白如豬脂的,主生;黑如烏鴉毛的,主生。這是五色中表現有
生機而預後良好的情況。心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 的薄絹裹著硃砂;肺有生機,
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粉紅色的絲綢;肝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天青色
的絲綢;脾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的薄絹裹著栝蔞 實;腎有生機,面色就像細白
的薄絹裹著天紫色的絲綢。這些都是五臟的生機顯露於外的榮華。
色、味與五臟相應:白色和辛味應於肺,赤色和苦味應於心,青色和酸味
應於肝,黃色和甘味應於脾,黑色和鹹味應於腎。因五臟外合五體,所以白色應於
皮,赤色 應於脈,青色應於筋,黃色應於肉,黑色應於骨。
各條脈絡,都屬於目, 而諸髓都屬於腦,諸筋都屬於骨節,諸血都屬於
心,諸氣都屬於肺。同時,氣血的運行則朝夕來往,不離於四肢八溪的部位。所以
當人睡眠時,血歸藏於肝,肝得血 而濡養於目,則能視物;足得血之濡養,就能
行走;手掌得血之濡,就能握物;手指得血之濡養就能拿取。如果剛剛睡醒就外出
受風,血液的循環就要凝滯,凝於肌 膚的,發生痺證;凝於經脈的,發生氣血運
行的滯澀;凝於足部的,該部發生厥冷。這三種情況,都是由於氣血運行的不能返
回組織間隙的孔穴之處,所以造成痺厥 等症。全身有大谷十二處,小溪三百五十
四處,這裡面減除了十二臟腑各自的逾穴數目。這些都是衛氣留止的地方,也是邪
氣客居之所。治病時,可循著這些部位施 以針石,以祛除邪氣。
診病的根本,要以五決為綱紀。想要瞭解疾病的要關鍵,必先確定病變的
原因。所謂五決,就是五臟之脈,以此診病,即可決斷病本的所在。比如頭痛等巔
頂部位的 疾患,屬於下虛上實的,病變在足少陰和足太陽經,病甚的,可內傳於
腎。頭暈眼花,身體搖動,目暗耳聾,屬下實上虛的,病變在足少陽和足厥陰經,
病甚的,可 內傳於肝。腹滿瞋脹,支持胸膈協助,屬於下部逆氣上犯的,病變在
足太陰和足陽明經。咳嗽氣喘,氣機逆亂於胸中,病變在手陽明和手太陽經。心煩
頭痛,胸膈不 適的,病變在手太陽和手少陰經。脈象的小、大、滑、浮、沉等,
可以通過醫生的手指加以鑑別;五臟功能表現於外,可以通過相類事物的比象,加
以推測;五臟各 自的聲音,可以憑意會而識別,五色的微小變化,可以用眼睛來
觀察。診病時,如能將色、脈兩者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就可以萬無一失了。外現赤
色,脈來急疾而堅 實的,可診為邪氣積聚於中脘,常表現為妨害飲食,病名叫做
心痺。這種病得之於外邪的侵襲,是由於思慮過度以至心氣虛弱,邪氣才隨之而入
的。外現白色,脈來 急疾而浮,這是上虛下實,故常出現驚駭,病邪積聚於胸
中,迫肺而作喘,但肺氣本身是虛弱的,這種病的病名叫做肺痺,它有時發寒熱,
常因醉後行房而誘發。青 色外現,脈來長而左右搏擊手指,這是病邪積聚於心
下,支撐協助,這種病的病名叫做肝痺,多因受寒濕而得,與疝的病理相同,它的
症狀有腰痛、足冷、頭痛等。 外現黃色,而脈來虛大的,這是病邪積聚在腹中,
有逆氣產生,病名叫做厥疝,女子也有這種情況,多由四肢劇烈的活動,汗出當風
所誘發。外現黑色,脈象尺上堅 實而大,這是病邪積聚在小腹與前陰,病名叫做
腎痺,多因冷水沐浴後睡臥受涼所引起。 大凡觀察五色,面黃目青、面黃目
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的、皆為不死,因面帶黃色,是尚有土氣。如見面青目
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木青 的,皆為死亡之徵象,因面無黃
色,是土氣以敗。

五臟別論篇第十一
帝問道:我聽說方士之中,有人以腦髓為髒,有人以腸胃為髒,也有的把這
些都稱為腑,如果向它們提出相反的意見,卻又都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知哪那種理
論是對 的,希望你談一談這個問題。岐伯回答說:腦、髓、骨、脈、膽、女子
胞,這六種是稟承地氣而生的,都能貯藏陰質,就像大地包藏萬物一樣,所以它們
的作用是藏 而不瀉,叫做奇恆之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這五者是稟
承天氣所生的,它們的作用,像天一樣的健運周轉,所以是瀉而不藏的,它們受納
五臟的濁氣, 所以稱為傳化之腑。這是因為濁氣不能久停其間,而必須及時轉輸
和排泄的緣故。此外,肛門也為五臟行使輸瀉濁氣,這樣,水谷的糟粕就不會久留
於體內了。所謂 五臟,它的功能是貯藏經氣而不向外發瀉的,所以它是經常地保
持精神飽滿,而不是一時地得到充實。六腑,它的功能是將水谷加以傳化,而不是
加以貯藏,所以它 有時顯的充實,但卻不能永遠保持盛滿。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是因為水谷入口下行,胃充實了,但腸中還是空虛的,食物再下行,腸充實了,而
胃中就空虛了,這樣 依次傳遞。

 

 


台長: 土伯

土伯
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聖人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是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
2013-03-25 18:56:12
劉名
借分享
2014-05-02 11:07: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