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過一些被學校稱為“模範生”的好同學,這種小朋友自幼在師長面前表現出色,一舉一動深得成年人的認同,他們的特徵是成績出眾,能妥善地達到師長對他們的期望,懂得物以類聚的道理,通常會潔身自愛的選擇跟同類年輕人一起活動。當然,這群出眾的年輕人也比較會把握時機表現自己,以獲取更多認同,建立自己的地位。我知道他們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可是在長期接觸之後,卻發現這些完全符合標準的小朋友,在偉大的教育制度下,都有一點我覺得很可怕的陰暗面。
以澳門事無大小都可以“比賽”的環境為例,這些好學生參加比賽,“一定要贏”的心態很嚴重,他們不是不知道參與也會得益的道理,只是學校本身籠罩一種許勝不許敗的氣氛,他們作為學校的代表隊就是為學校所有人參戰。為了一些主辦機構巧立名目推廣宣傳的“比賽”,這些好學生全力以赴,或者說,不擇手段,以求獲得學校和家長的認同。贏了固然歡天喜地,輸了則稱賽例不妥,評判不公,輸打贏要的意識在一些可有可無的比賽中默默播種,有時學校後續跟進的功夫做得不足,好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卻越陷越深,只知道下次一定要“報仇”。這樣的“仇恨”絕對是“冤冤相報”的,好學生缺乏適當的輔導,往往會形成終身的觀念扭曲。
另一種可怕現象通常出現於一些校外培訓或傑出學生訓練營之類的活動,當一班互不相識的好學生聚集在一起,你會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在想盡辦法尋找屬於自己的“利益”,這不一定是指金錢的回報,而是利用種種可以討好成年人的手段,以突出自己,並令主辦單位對他個人留下好印象,好讓他個人的前途有多一個光明的方向。另一方面,好學生之間又會以最短的時間找到自己的同類,並且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為的卻可能也是利用對方來獲得某些情報和利益。目睹這些好人好事,我很心寒。
你絕對有理由覺得我的恐懼是多餘的,這些好學生的表現可能已達到某些成年人心目中的效果,我們正是需要一些優秀的年輕人來接棒,延續社會上不同界別的偉大事業。
我個人膚淺的意見是:如果好學生的定義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喜歡拍馬屁和深懂各種爭取個人利益的生存之道,我會明白這個世界為何越來越紛亂。據說,好學生都是未來的社會棟樑,他們易控制,聽教聽話,事事三思而後行,十分珍惜自己的前途。他們很少犯錯,錯了也是很值得原諒,因此極之容易在社會各界“上位”。
都說壞孩子令人頭痛,我卻覺得失敗教育制度下的好學生,沒有明顯的過失,但能製造的禍害更深。
(教育與我們的恩恩怨怨之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