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想學習,教師受教學進度限制,各有自己的“苦衷”。可是,恩恩怨怨又怎離得開“學校”這個普遍被認為是知識來源的學習場所呢!細說我們跟學校的問題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件校園小事。
事發地點在某校門口,人物是訓導主任和一位女學生,事件起因是這位女同學的頭髮“過長”,違反了校規,女生已經連續幾日被老師記名警告,卻沒有把頭髮剪短。於是這天訓導主任手執剪刀,集齊人馬,準備等她回來時親自執行“校規”。
女學生當然不肯就範,其實她成績不錯,沒有犯事,只是愛美,覺得長髮的自己比較好看,當主任要當眾剪短她的頭髮時,她覺得是極大的侮辱,於是反抗,逃走,不上學,主任要見她家長,家長當然維護女兒,於是雙方鬧得極不愉快。最後,女生在家長強逼下剪了頭髮,不過學年結束後她就轉了學校,許多年之後她都在仇視那個要她剪頭髮的主任。
可是,這種事對澳門的學生和教育工作者來說絕不陌生。多少年來我們的學校長期為了學生頭髮的長短、有沒有染髮、裙子及不及膝、領帶是否整齊、首飾耳環的大小等事情在鬥爭。年輕人面對千篇一律的學習已經夠苦悶了,他們希望在形象上有自己的特色,從而得到同輩的認同,可是學校假校規之名一般都不容許學生有自己的形象,問題是這些事跟學習有什麼關係?留長頭髮的學生讀書會比較蠢嗎?裙子不夠長就一定是“發姣”且罪大惡極嗎?這樣的“道理”能令反叛的年輕人心服嗎?不能以理服人就用校規校譽來打壓,這樣子的教育到底是維護學校的權威還是照顧學生的成長?
學生的“教而不善”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其實小孩子很聰明,老師的一舉一動他們都懂得分析,有沒有道理他們心裡都明白。學校提供了一個怎樣的學習環境給學生呢?可以想像,我們的學生自幼在學校學會畏懼權威,同時明白反抗是沒有用的,無論你如何反抗都不會改變既定的體制,你幾時見過學校會為了學生的實際需求而修改無理校規?更可怕的其實是:我們的孩子將會持續十幾年在學校被灌輸整齊劃一的“生存之道”,他們會對擁有權力的人唯命是從,他們不會隨便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免招來麻煩,於是年輕人離開了集體之後就不一定見得到自我,學校一般沒有能力教他們發現自我,同時在許多學校看來,太自我的學生,不就是有問題的學生嗎?這究竟是學生有問題還是學校有問題呢?
(教育與我們的恩恩怨怨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