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為啥“逃離”珠三角製造業
http://gd.sina.com.cn 2005-03-03 新快報 記者 劉燕紅 宋荻
昨天,“關注招工難〞的開篇報道重點反映了珠三角並不存在“民工荒〞,但是的確出現了農民工的架構性短缺,特別是缺女工、缺熟練技工。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呢?在今天的報道裡,本報記者將通過幾個人的故事,感性地解讀珠三角用工環境巨變背後的深層信號,求解“人本時代〞珠三角製造業競爭力的再造問題。
廠長視角︰他們來了,賺了錢就走了
35歲的曾善祥是沙井鎮某大型港資企業的廠長。記者第一天闖進該廠被保安扣留時見到他,那時他穿著青藍色的工服,與流水線上的工人沒什麼區別,唯一能看出他是廠長的也許就是他的西褲。
在城市化進程中,人的城市化被忽略
聊開後,曾善祥告訴記者,他是在沙井鎮土生土長的當地居民。19歲那年,職中畢業的他進了這家廠,做生產管理助理,第一個月工資140多元。後來他離開該廠上學進修3年,之後進郵電亭工作了7年。5年前,他再次進了該廠擔任廠長至今。
三個小時左右的採訪,他的故事給記者的啟發就是───珠三角在城市化進程中,很多人只注重了一個外觀的、硬體的城市化,卻忽略了人的城市化。
曾善祥說,19歲那年,他進廠時,本地人打工的不多。本地人打工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管理層、貨倉等一些比較清閑的職位用的多是本地人,外地人多從事一些苦力活。十多年過去後,工廠的管理層、貨倉已都由外來工們把守,深圳人不再有什麼優越感。以前,很多深圳本地人可能會稱外來工“撈仔〞、“撈妹〞,現下已基本上聽不到那樣的稱呼了。
儘管曾善祥的那身和工人一樣的工作服在提醒工人,他和他們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曾善祥說,他並沒有發現工廠的外來工真正把深圳當作家。他們很多人來了,賺了錢也就走了。他和工人們說︰“我佩服你們,可以背井離鄉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紮根生存。但是頭家永遠註定要比你們拿得多。只不過,我可以做到的是給你們空間,讓你們可以上升的同時,能夠在工資待遇上與頭家的利益可以達到平衡點。〞
外來工逃離,因為沒有形成歸屬感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20多年來珠三角的企企業所有人和當地人對外來工也越來越包容,都能認識到珠三角的崛起與外來工的奮鬥分不開。但是長期以來,城鄉二元化的制度和文化中城市對農村的歧視仍然存在。這造成了珠三角的分裂,一部分人能夠享受到本地公民待遇,而另一部分人則不能,如他們不能和本地人一樣享有同樣的社保。外來工沒有歸屬感,就業非正規化,這使得整個珠三角地區的外來工流動性加強。
曾善祥認為,薪水不是外來工逃離珠三角製造企業的主要問題。最主要的是珠三角地區的整個大環境和長期以來外來工沒有形成歸屬感。
深圳一勞動管理部門的人士認為,現下農業稅的取消,使得農民工逃離城市成為一種趨勢。不僅僅是珠三角,所有的城市都應該對外來工公平對待,包括製定和實施基本合理的就業和工資制度,發展社保。對外來工進行有效的發展性培養訓練,如外來工適應城市生活的培養訓練和增長工作技能的培養訓練。
勞動部門視角︰選擇的機會多了,膽子就大了
57歲的陳炳洪是深圳寶安沙井鎮勞動管理站的站長。那天採訪他是週六下午兩點半,很多企業的外來工都休息了,他還在辦公室。樓下是一群剛被企業“炒魷魚〞前來勞動站信訪的外來工。
2000年前,每年接到外來工對企業的投訴1000宗左右;到2004年,外來工對企業的投訴已經超過4500宗
陳炳洪說,從沙井鎮勞動管理站建站到現下28年。28年前,他是這裡的站長,28年後,他還是站長,什麼也沒有變。唯一讓他感覺到在改變的是勞動站從業人員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大。他已經十多年沒有在春節休過完整的假期。他告訴記者,他忙是因為沙井的外來工維權意識越來越強。
陳炳洪說,2000年前,沙井鎮勞動管理站每年接到外來工對企業的投訴在1000宗左右。2000年後,沙井鎮勞動管理站每年接到外來工對企業的投訴每年是以1000多宗的速度增加。到2004年,外來工對企業的投訴已經超過4500宗。2000年前,該站每年受理的勞資仲裁案大概數量是幾十宗,2000年後每年該站受理的勞資仲裁案數量是以100-200宗的速度增加,到2004年該站受理的勞資仲裁案數量已經達到781宗。
陳站長告訴記者,這並非是沙井的企業用工環境在惡化,相反,沙井的大部分企業工資都在提升,在寶安區屬於中上水準。他告訴記者,變化的原因其實是因為2000年後,各地的經濟放開了,人員流動大,外來工可以去的地方多了,同時外來工的維權意識也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工人的選擇機會大多了,他們開始膽子大起來
陳炳洪說,2000年前,來沙井的外來工找工很困難,進廠還要家交幾百元的介紹費。因為他們除了來珠三角地區打工,要不就在家待業,他們選擇企業的機會不多。原來的很多工人知道有些企業違規,有些工廠卡工人工資、打罵他們,但為了生存,只好忍氣吞聲。2000年後,各地的經濟放開,國家對工人的保護開始重視起來,新《勞動法》的出臺等等原素,工人的選擇機會也大多了,他們開始膽子大起來了。工廠做得不夠,他們就開始炒工廠的魷魚。
女工視角
“吳風倩們〞︰從普工到按摩技師
冬暖夏涼的工作間、漂亮的工作服、將近2000元的月薪……這是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天涯海角〞保健城為他們的按摩技師提供的工作環境和待遇。1985年出生的吳風倩眼下就在“天涯海角〞做一名按摩技師。
在工廠每天加班,月薪才600元;做按摩技師時間自由,月薪1500元
吳風倩告訴記者,她來深圳已經三四年了。以前在湖南老家上學的時候,每次看到村裡打工歸來的姐妹們穿著漂亮的衣服,很時髦,她就羨慕不已。上國中的時候,她班裡的老師來深圳打工,在一家廠擔任主管。後來她們這幫學生也就來投奔老師進了工廠。吳風倩說,她第一年曾經在三家工廠都做過普工,每天加班太辛苦,工資大概在600元左右。第二年,她先去了一家沐足城後又轉到“天涯海角〞做按摩技師,月平均工資增加到了1500元,而且時間比較自由,沒有客人的時候還可以看電視,出去玩玩。
雖然按摩技師的工作也使得她遭受到一些異樣的眼光,但是她認為只要自己能把握好自己,也沒有人會勉強她做不願意做的事情,現下她家裡人和男朋友也知道她更換了工作,所以她對現下的工作狀態很滿意。
“這個行業還是容易被別人看不起,但看看自己現下的工作環境……〞
來自湖北的小劉也是“天涯海角〞的按摩技師。去年九月高考失利後,她來到深圳打工。剛開始小劉曾到四周的工廠轉轉,看看有沒有好的職位選擇。“我的學歷還可以,好幾家工廠都願意請我去做文員,可是我一看廠裡的條件就放棄了,上十個員工住一間宿舍,每天都要埋頭工作,月薪最多也就上千元。〞
“條件相差太遠了,我還是決定做按摩師。出來打工也就是想多見識一下,總比待在家裡好,其實並不是很想做這份工作(按摩技師),因為這個行業還是容易被別人看不起,而且有的客人很刁鑽,經常受委屈。但看看自己現下的工作環境,有空調、暖氣、每個月能賺2000元工資,和一個姐妹在外面租一室一廳的房子……〞
外來工從製造業轉投第三產業漸成趨勢,尤其是女外來工
這些年來,珠三角的製造業在發展,與此同時珠三角的餐飲、商業、娛樂等第三產業也在崛起。第三產業工作環境的自由與相對製造業的優越吸引了不少外來工從製造業中轉投服務業,尤其是女外來工,在行業流動趨勢中更為突出。
深圳寶安勞動管理部門的相關負責人稱,這和外來女工赴粵打工的年齡架構也有很大的關係。一般而言,農村剛國中畢業的女孩子在外面打工最晚至24歲左右就得回家成親。等生完小孩,二十七八歲以後再出來打工兩三年,家境稍微好一些的女工就不再出來打工。在外打工的時在外打工的時間有限,既然有其他選擇,為何要固守在車間的流水線上?
2005年3月
大陸台商廠管理實務暨旅遊經驗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