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烤肉.話中秋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秋節,變成了烤肉節.
台灣有三大節日一定放假,乃春節、端午及中秋.這三大節日都和吃脫不了關係,春節吃年糕,端午吃粽子,中秋當然是吃月餅了.
小的時候,每到中秋,家裡的月餅都多得吃不完,中國人好禮,尤其在中秋時,更是競相以月餅相饋,猶記得當時的月餅普為六角盒裝,每個月餅都單獨以透明玻璃紙包裝,上覆一紙片,標明口味.著名的有蓮蓉、棗泥、紅豆、鳳梨..等,餡料考究是廣式月餅的特色.似乎家家戶戶都餅多為患,一連好幾天,都以月餅渡日,都快食不知味了.
而我特別喜愛那白白軟軟又多層的蘇式月餅,不油不膩.其實我愛吃的不是餡,就愛吃那麵皮,人家說好的月餅應是皮薄料多,但我專挑那皮厚餡少者,最好完全沒有餡.近年的月餅,種類及作法都有了非常的創新,令傳統月餅瞠目結舌.似乎衹要是有皮有餡的小點,不管材料,成份,都可以是月餅.
既然月餅和中秋密不可分,對於月餅的來頭,可就要小書一番了.月餅,又稱月團,或是團圓餅.早在唐朝,即有一廚子憑著想像,製作出形似月亮的甜餅,以供人們在中秋抬頭望月時,一面口吃甜餅,一面懷想起美麗的神話,頗為詩意.而到了宋朝,甜餅幾經改革,變成了專門在中秋賞月時享用.那時就稱為“月團”.一直到了南宋,“月餅”才成為正式的名稱.
關於月餅,還有一個著名的小故事.相傳元朝末年,人們受不了元的統治,異心思動,劉伯溫乃獻計於朱元墇,將策劃起義的條子塞於月餅中,各戶分送.藉此傳遞消息,其約定於中秋月夜共同推翻元朝.此舉還大獲全勝,月餅居功厥偉.而中秋前後又適逢台灣柚子盛產期,且柚與佑同音,十分吉祥,於是月餅和柚子便成了中秋節的應景食物.
曾幾何時,中秋除了月餅、柚子以外,又多了一項“烤肉”.在秋高氣爽,明月當空的夜裡,門前架上小烤爐,全家人圍坐一起,邊烤邊吃邊談笑.舉頭望明月,低頭翻肉串,多麼愜意!每回到中秋前夕,市場及量販店到處都是烤肉用具及各式主配料,讓人總免不了烤心大動!記得以前烤肉,不外乎香腸、肉片、雞腿、雞翅,若嫌太鹹,還可以加片土司.中國人對吃真的是十分天才,總會求新求變,日新月益.
烤肉亦是.除了烤具大為精進以外,烤肉花樣,更是一日千里,這從平時路邊的烤肉攤便可窺現.香腸不再是一條一條放在爐火上翻翻烤烤就算,香腸有了大小的改變,一口香腸,一口一個,很簡便.另外,在技巧的提升上,可以把香腸以小刀橫劃幾刀,烤得皮破肉綻,油油亮亮,最後灑上一些香料,味道和新疆烤羊肉串十分相近,香嫩不羶.
若說香腸是主角,配角更是五花八門,海陸皆備,想到這裡,忍不住自寫自唱一番.
中秋月夜,團圓聚
架上烤爐,燃炭火
雞腿,雞翅,雞脖子
花枝,蛤蜊,秋刀魚
豆干,香菇,甜玉米
可樂,啤酒,冰淇淋
邊烤邊吃,剝柚皮
樣樣可口,香四里
烤肉的規模可以說是愈來愈大,一般人家會選擇在自家門口烤肉,即使門前車多人擠,視線不佳,就算看不見月亮,也無損烤肉的興緻.要體驗台灣烤肉奇景,不可錯過中秋夜,大街、小巷,烤肉陣容十分堅強及龐大.從街頭到巷尾,一字排開,每戶的肉香都飄到了天空,整個空氣滿是濃濃郁郁的各式烤香,行走其間,飽受薰陶,不餓都難.這種奇景,也讓在台的外國人看傻了眼,還以為這是“烤肉節”.而各家的受了經年的訓練,烤肉水準都達到了專業級,堪稱台灣一奇蹟.
台灣的中秋,應景食品於是成了月餅、柚子、烤肉、三足鼎立.其實中秋,除了吃,仍不忘聯想“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及“玉免搗藥”這三個傳奇的民間神話.嫦娥奔月的故事,巳是耳熟能詳,由於她飛到了月亮的廣寒宮,成了月宮娘娘,民間才有了中秋祭月的習俗.
“月圓人團圓”,中國人喜以圓月來象徵團圓,所以在中秋夜,通常都會舉家到戶外共同賞月.一輪明月照當空,其清亮皎潔,光柔似玉的景像,往往激起文人們的萬般詩情,古今皆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水調歌頭,成了詠月千古佳句,也成為情人們追尋愛情的堅貞誓言.
許多詩人都寫過以月相佐的詩詞,我獨愛李後主的月.“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首相見歡,也曾被譜成曲,由鄧麗君唱來,絲絲入扣,婉轉動人.而虞美人裡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道明月中...”亡國痛,讓人感慨萬千!同樣的月,不一樣的心情,李煜把月化作深深的愁,千絲萬縷,纏繞著人們的心頭.明月高掛天上,照耀著世間 ,它的光芒似乎透隱著許許多的情與愁.
多虧了月亮,世間才多了許多浪漫傳說,也因為它,給予了人們心情的寄託,不論是國仇,家恨還是兒女情愁,無語問蒼天,唯月解我心.也多虧了月亮,我們才有中秋.
--稀客.2000.9.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