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毫無寶石資源的環境下,1893年御木本幸吉卻以阿古屋珠貝,成功的養殖出第一顆人工半圓珍珠之後,1907年西川藤吉、見瀨辰平兩人以外套膜養殖球體珍珠的專利申請獲得許可,日本珍珠養殖業者自此找遍各種適合養殖珍珠的珠貝及場地,百年來確實獲得顯著成果且揚眉吐氣於珠寶市場。
1993年日本泡沫經濟剛發生時,阿古屋珍珠高峰時期的生產量,按正式統計約2萬貫(1貫=3.75公斤、相當於75公噸)生產金額約800億日幣,不過!實際的生產量應該超過2萬5千貫(93.75公噸)生產金額當在1千億日幣以上。
經歷了失落的20年,2010年阿古屋真珠的生產量卻下降到6千貫(22.5公噸)生產金額100億日幣以下,與最高時期相比,數量只剩下1/4金額跌到1/10了。
不僅海水養殖的阿古屋貝遭遇如此不堪情況,1910年代滋賀縣淡水的琵琶湖以烏貝試養淡水珍珠,直到1946年採用淡水貝的池蝶貝,使用無核養殖法成功開創出獨特的技術後,茨城縣霞浦湖等地陸續開始淡水珍珠的養殖。最好的時期,單單滋賀縣一地就年產6公噸的數量,琵琶湖周邊更生產了2公噸,供喜愛珍珠的國內外人士選購佩帶。60年代,中國大陸便宜的淡水養殖珍珠逐漸抬頭,到了1980年代琵琶湖的水質惡化產量驟減,如今琵琶湖只剩下一家仍在獨撐大局而已。
國內自己生產的減產,國外生產的進口增加,日本養殖珍珠市場不可說是險峻到了極點,今天如還用當年「日本第一」所蓄積的習慣或觀念、經驗在處理這項事業肯定不適用,以前是以日本為中心點在轉動此個市場,可時不我與又要如何呢?
“繆司之眼”實際佩帶的情況。
想找尋昔日的大片珍珠江山,從南的黑蝶珍珠、白蝶珍珠到北的中國淡水珍珠,城池都已經被人攻陷了,珍珠不再是一國獨大、獨享、獨佔的寶飾原材料,是進入了國際化、多樣化的時代。日本的珍珠業界跌的不輕,摔得慘重,從新站起成為當務之急,有識之士是呼籲重新返回珍珠的原點認識自己,返回原點這就代表許多的意義,如改變原來「以量取勝」換改採「以質領先」的策略。提出了所謂的:
一、審視珍珠上、中、下游市場的生產、加工、販賣等各個環節逐一檢證。
二、從文化、科學此兩側面,徹底糾正客人以往對珍珠的看法。
三、對購買珍珠的顧客,販賣者換成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對珍珠做重新的認識。
以珍珠養殖場來說,除了向來養殖珍珠重鎮的三重縣、愛媛縣、長崎縣之外,更積極尋找養殖海域的開發,比如御木本珍珠開設九州玄界灘相島新的珍珠養殖場。
此是6、7年前該域發現天然的阿古屋貝之後,開使著手養殖的。由於這附近海域的阿古貝不容易染病,從早期的年收獲8000顆到今年年初則增加到20倍的15萬顆,內海從來養殖最大的珠徑約在10mm此地是可養出11mm,且一般的卷層約0.5mm的厚度(約0.2mm的為薄卷層、約0.4mm的為標準的寶石級卷層、約0.8mm的為厚卷層)此地則在2.5mm的厚度,相當優良。
另外,最近南向極為熱門的緬甸,日本珠界更興致勃勃的準備開始往該國發展。
(亞伯歌蒂公司開發的“繆司之眼”作品,即珍珠上面鑲嵌鑽石,另外,該墜飾能在項鍊上左右順暢滑動,且鑽石正面永遠保持朝前,是獲有世界十餘個國家的專利作品。)
對於養殖技術的提昇,如種貝的培養,以耐寒不抗暑的日本阿古屋貝交配耐暑不抗寒的中國阿古屋貝,改善日本種貝虛弱的體質。更細膩,連種貝的閉殼力也是一項挑選的數據,根據調查擁有較強閉殼力的種貝死亡率相對較低,汰弱存強,生產優質珍珠成為唯一的目標。還有提高植核速度及良率,確保養殖生存率維持在65%以上,成珠優良率也在65%以上,剩下的才是沒有商品價值的廢珠。
雖僅簡單舉例而已,他們的舉措就是守住象徵阿古屋珍珠最為美麗的「光澤」成為業界的最後的一道防線,且讓每位從業人員無不帶著高度的意識,以MADE IN JAPAN的商品得到市場上的認同及信賴。
至於挑選被打下來的廢珠就沒有用了是嗎?不是的,今天日本珠界一向使用美國密西西比河為珠核的河貝,因美國密西西比河時常氾濫以及濫採河貝,入手不僅價高也有困難,於是用有瑕疵或裂痕的未加工成珠,用獨自的技術將珠核取出再利用,至於取下的珍珠層可用來製成珍珠粉做為藥引、美容、化妝上的聖品。
有生產當然還要有加工,大家都知道成品的價格取決於「珍珠素材+貴金屬材料+金工加工=製品原價成本」倘若加上有特色的設計,就能改個「(珍珠素材+貴金屬材料+金工加工)╳優良設計=製品原價成本」的計價的公式,接著才是「製品原價成本」乘以多更多倍的價格差來當作售價,是吧?
對珍珠的設計,日本業界因此莫不挖空心思標新立異,如在素顏的珍珠上頭用刻面加工設計(小松公司設計帶有各種不同刻面的珍珠),變形珍珠的巧思創意設計(化腐朽為神奇的匠心獨具),珍珠的意匠專利開發(亞伯歌蒂的“繆思之眼”與“妙趣之眼”),百年傳統全新感受的夢幻鑲嵌(東峰珠寶在珍珠上面做螺鈿式的金屬花樣填入)等無不顛倒了以往大家對珍珠的認知。
(PSL最新研發成功的「珍珠光澤修復機」在不用拆卸綁繩的情況下,即可進行“光澤修復”讓珍珠發出原有的晶瑩光采。)
珍珠上面做刻花、刻面、鑽孔、鑲鑚、貼金嵌銀…初見的人詫異之餘,往往不懂裝懂會說是這是珍珠上邊有瑕疵的關係,遮醜的考量,所以會做這樣的金工設計?
不過我想說是,都已經21世紀了,腦袋怎還停留在20世紀!換個比喻來形容好了,餐廳賣的炒飯、鍋貼,是不是都是快要壞掉的材料,才拿來作此料理?應該不是這樣才對,因為是要賣更好的價錢『一碗米飯多少錢,一粒壽司一區啦(鮭魚卵日語叫做Ikura,同時也是多少錢,意思是這鮭魚卵壽司不少錢)』有技術有能力的自然想會將米飯變成壽司,有為者亦若是,不是?
(PSL發行的最高品質標籤『極光花珠』(Aurora hanadama)的證書樣本。) 日本珍珠業界,最後還要介紹一個重要的推手,就是成立僅15年的真珠科學研究所(PEARL SCIENCE LABORATORY,以下簡稱PSL。)PSL最初主要的業務,從接受珍珠養殖業者的研究委託案開始,轉型為教育機構外,也從事珍珠的維修服務,並設立了『珍珠分級制度』所謂的珍珠分級制度,即保證珍珠的品質,也就是「設定品質規格基準,對具有十分商品價值的珍珠除了檢查鑑別外,且予與鑑定立証。」情形有點像似GIA(美國寶石學院)的角色及功能,只是它的專業百分百放在珍珠一項商品而已。
PSL將生產廠家或店頭、顧客送來的珍珠,分門別類鑑定分級及簽發證書,如此提高購買者的興趣加強購買者的信心外,也對假冒偽劣的珍珠產品予與區隔,對珍珠的附加價值起到一定的作用。
根據個人前往上課的了解,2003年之前PSL陸續制定出來的珍珠品級評價制度,原本不被業界看好及接受的情況下,經歷泡沫經濟的洗禮,珠寶市場哀號遍野,又面對中國便宜的勞動成本,低廉劣質的珍珠排山倒海而來,眼見市場莫不以“花珠”(Hanadama)“準花珠”“相當於花珠”的名詞到處招搖撞騙,如果再不趕緊制定一套規範出來,珍珠市場勢必會被超短線的人,攪得更加混亂更加無利可圖。
在阿古屋貝珍珠裡,最高品質的“花珠”產出率是多少呢?一般種貝做完植核的手術後,養殖期間將近50%的種貝會死亡,理由是體力過份的消耗及受到手術的驚嚇,還有的是赤潮、颱風、感染症等災害的影響所致。剩下的20%是品質低下的廢珠,最後的30%才是品質良好的珍珠,在良品裡頭,擁有最高品質能被稱為“花珠”的也僅才10%而已。
PSL的小松 博所長(世界第一位的珍珠博士)面臨這樣的危機感及職志的驅使下,他領導該所同仁以測定儀器和電子顯微鏡等儀器的輔助下,將珍珠的「光澤」「卷層」「缺陷」「形狀」「本色」設定各個的等級基準,並且將鑑別、鑑定出來的珍珠賦予3個種類的認定標籤。
1. 「珍珠標籤」(Gemquality)---無關珍珠品質的好壞與否,不評價商品有無缺點,只要是合格的珍珠商品都可貼此標籤。
2. 「光澤標籤」(Top gem quality)---具有裝飾品適用基準以上的光澤,以此標籤證明達標的珍珠光澤。
3. 「最高品質標籤」(Best gem quality)在A.光澤,B.卷層,C.缺陷,D.形狀這4項品質要素設立各評價階段,所有的品質要素都達最高位階級的,方可貼上此獨一無二的標籤。
在上述3項的規範制度裡『極光花珠』(Aurorahanadama)的名詞,僅阿古屋珍珠可以使用,是代表最高品級的白色系珍珠。阿古屋珍珠其他色系的,如黃色系的以『極光阿古屋皇后』(Auroraakoya queen)而藍(灰)色系的以『極光真多麻』(Aurora madama)稱之。
除此,白蝶珍珠、黑蝶珍珠等另外各有各的最高品質專有名詞稱呼,讓喜好珠寶的人容易做出區別判斷。
(島敏彥先生採用鑲嵌(Piqu)技法,在珍珠及白蝶貝上面鑲嵌並雕刻K黃金、白金薄片的皮耶諾作品。墜子別針、兩用)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從通權達變的日本珍珠市場,是不也在告訴我們換個世紀也要換個腦袋了呢?
本文刊登於台灣美國寶石研究院校友會《2013年會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