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這樣的,如果我們把一隻貓放進一個密閉的箱子,箱子裏有一瓶氰酸鉀,連接一個擺進單一放射性原子的裝置,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在一個小時內發生原子核衰變來啟動釋放毒氣,這樣服從量子力學的衰變活動,其量子態和貓的生死就被劃上了等號.
波耳等人一直試圖將違反決定論,不完備又古怪的量子論限制在微觀世界裏,好像東西一旦尺度變大了,就會轉變成服從古典力學,薛丁格偏偏提出這個問題,你說古怪的量子行為只在微觀世界顯現,那麼,像貓這麼大的物体,其生和死完全和一個量子的行為劃上等號,究竟在我們打開箱子以前,貓是生是死呢?
打開箱子的那刻,我們的意識介入到這個系統,放射性原子的波函數坍縮了,只有衰變或不衰變(對貓而言,是死或生),但我們如果沒有去開箱子呢?貓的生死和這個放射性原子一樣都處在或衰變或不衰變的機率型狀態嗎?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或任何其他的古典理論)的差別似乎不在微觀鉅觀,整個問題複雜了起來.
你如果相信實在論,那麼,你會認為貓要不是活要不是死,不會有什麼或生或死的中間狀況,世界不會因為我去看或不去看就發生不同的事情,但是量子論就允許這種事情,結果變成存在貓的量子態這樣一個很詭異的說法,王陽明曾說:
”爾未看花時,此花與爾心同歸於寂,爾來看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古代東西方的哲學家都曾經提出過這樣違反常識的說法,其中最能勾勒其形上意義的莫過於柏克萊主教所說:”Esse est percipi(存在即感知)”,更驚人的結果是,這還意謂著有一個世界靈魂的存在,如今,某派物理學家就試圖這麼解釋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