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園演出的太后出嫁,由「子」字輩挑樑演出,不愧是幾代相傳的戲家,劇情實在扣人心弦,當郭大條跪下稱呼魏鳳為太后時,碗粿再唱出「巧巧碗粿有阿爹,巧巧碗粿無阿娘」,那種心酸實在無法言語,最後還看到郭大條為了等待魏鳳回來,變成莊稼漢,也是令人感動的一幕,更別說還有一個搶眼的三花紀大肚表現出色,陳勝在後繼有人。
初初看到「太后出嫁」的劇名,第一個反應是順治之母要下嫁多爾袞的嫂嫁小叔的太后出嫁,但是這樣的內容會比嫂嫁叔的劇情更動人,更好看。
1.布幕更換太快,目不暇給,根本不知道where is it;
2.第一幕的私奔,郭大條和魏鳳沒有輕憐蜜愛的感情戲,好像是千金女跑路帶著長工一樣,根本看不出來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夫妻;
3.皇帝出宮前一段的宮女跳舞,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4.侍候太后的該是宮女,但是只看到太監服侍,太后想嫁應該是秘密,為什麼太監也留下,左右丞相也留下,皇家秘密怎麼能告之這麼多人?
5.郭大條變成莊稼漢後,不識頭戴帝冠的皇帝,算他鄉下人不識大官;但是接下來更誇張,直接說出等太后回來團圓?敢情跟太后有染?沒把他當瘋子也要抓去殺頭吧!如果把太后兩字換成魏鳳,皇帝聽了應該會更有感觸才對。
6.最後一幕,雖然是為了表現皇帝與太后的依依難捨,才讓太后變成最後一個出宮的宮娥,但是皇宮豈可以是已婚婦人可以進去當宮女的?如果改成「我要去嫁我的初戀情人」,會更合理。
7.沒有交待魏鳳是普通的千金女還是官家女兒,但是郭大條稱之「小姐」;劉玉枝是宰相之女,丫環稱之「阿娘」?
8.台語文差,一向是明華園的通病,「模糊影」硬唱,如果唱成「茫茫影」或是「茫霧影」;還有一句「倒是你...」也硬講,「顛倒是你」會比較對吧;「面色蒼白」應該講「面色白蒼蒼」,諸如此類的很多。
春美的「鴛鴦遺恨」是幾年前的作品,有著有名的編劇,郭春美親自導戲,也有台語文的問題,「偷偷摸摸」也硬講,但是有問題的台語文比前一晚少。敵國的恩怨,造就了兩敗俱傷的結局,震憾力沒有前一晚的大,即興的三花演出也令觀眾笑出聲。
1.多隆到關家抓關塵時,既沒敲門也沒有破門,一群人跑出來,就把關塵抓走了,目標在漢皇,怎麼沒有四處搜查漢皇有沒有在關家?
2.一個正經的女孩子,雖然和漢皇似曾相識,骨肉之情雖然血濃於血,但是掛心哥哥怎麼可以倚在陌生男人的身上(是禮教甚嚴的古代),然後關塵回來,關芸問一句:我是不是你妹妹,馬上就知道父女相認(先前大震憾)?
3.第十幕,鈺鈴已刺關塵一槍,然後關塵好像沒事一樣,等到鈺鈴自殺,痛苦再自殺?還有多隆飛鏢誤射鈺鈴也是,鈺鈴一點都不像受傷,還可以喝斥多隆,何況她是傷在胸口,如果傷在別的地方,聲音小一點,會合理一點。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