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歌仔戲有密不可分的,除了前文提過的台灣歌謠,另外一個就是唸歌。在恭禧楊秀卿和洪瑞珍老師得到金曲獎以外,不由得對這一項台灣文化豎然起敬,短短時間內要做出四句聯,這「短短時間」不是一小時、不是一天,是以分和秒計算,一帕四句以30秒算,平均7.5秒要做出一句,水潑落地歹收回,不可以換韻,因為已經唱出去了,不像我們寫四句聯,還可以想一想,這一個韻腳押不出來,不然換個韻好了;更不像歌仔戲,七字仔做不出來可以做雜唸仔、都馬調;押不出四句,還可以偷方便法門,一帕三韻甚至四韻也可以,台語不會,北京話罔導,有唱就好。小編欣賞老輩的台灣唸歌,從未有聽不懂的現象,而且嚴嚴謹謹的,七字就是七字,押韻就是押韻,而且還要教化人心或者符合故事內容,這有多麼不容易呀!
每每看著媒體稱讚張帝是「急智歌王」,可以發現,張帝所用的曲固定那幾首,韻腳不是「的」就是「i」韻,變化不大,但是台灣唸歌韻腳的變化豐富以外,也使用許多歌仔調,不再只是「江湖調」的勸世歌「我來唸歌嘍予恁聽呀哩,無欲撿錢免著驚呀哩...」,張帝是急智歌王,那這些台語界的民間詩人,又叫什麼?為什麼電視台不請他們上電視,然後請觀眾問問題,包準他們可以現場彈琴、唱答案回答。
台灣唸歌主奏的樂器,長長的柄有四格凹凹,兩條琴弦,琴身是木造,一般有三合板和梧桐木面兩種,琴弦則有透明線(音高)和黑弦(音低)兩種,台語正確名稱是「乞食琴仔」,,(若買到5、6千一把,請告訴小編,讓小編發一筆小橫財,因為一把梧桐木面大概在2000~3000,三合板1500~2000)。陪奏大部份是大廣弦,楊再興老師就是妻子的最佳伴奏。
台灣唸歌在以前是街頭藝人,以前的乞丐甚至需要身負才藝,才分得到錢,不像現今的乞丐還企業化管理,只要賣弄可憐就好。為了生活,甚至也跟過賣藥團,擔任開場的重責大任,而這些國寶們,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習,小編曾經兩次訪問自稱98歲阿婆的楊秀卿老師,她是第一屆薪傳獎得主,她自小眼盲,為了讓她能養活自己,所以養母讓她學唸歌,常常唸這帕忘那帕而挨揍。表演講價也是有魅角的,如果講好唸「多久」,這就可以混;如果講好唸「幾帕」就比較紮實,一帕都不可以偷,甚至還有的觀眾會拿著歌仔冊看著有沒有亂跳帕。(偶的媽,比背書還恐怖)
台灣唸歌之美,不亞於傳統戲曲,瞇著眼(不用瞪著舞台上刺眼的燈光,閒閒悠悠的),哈著茶,放著幾碟小零食(旁邊再站著幾個丫環,好像王府裡的千金小姐一樣),就可以欣賞一個故事,就可以聽到美麗的台語詩句,最後流著口水睡著...ZZZZZZ...
喂!怎麼這麼不懂得欣賞,這怎麼是有氣質的小姑娘?
照片來源:
www.dahtai.com.tw/ donsiau/artk/artk.htm
有意見請到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