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9-10 17:01:31|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菩薩六度波羅蜜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973-a12_114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114集~由  正莉老師開示:菩薩六度波羅蜜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今天要講《大乘起信論》卷1,馬鳴菩薩開示說:【或以四攝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緣,以大悲柔軟心、廣大福智藏,熏所應化一切眾生,令其見聞及以憶念如來等形、增長善根。】

  菩薩在人間示現時,會如同眾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學、成長、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樣。然後再應用四攝法或六度波羅蜜,乃至各種菩提行的因緣,以大悲柔軟心和廣大的福藏與智藏,來教導所應該化度的眾生,使得眾生見聞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正理,以及憶念如來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佛地究竟功德來增長眾生的善根。

  上一集講到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菩薩用這四種方法來攝受眾生,四攝法一開始是布施,六度波羅蜜的第一度也是布施,乃至地上菩薩的十度波羅蜜也是以布施為首要,可見布施的重要性。先布施財物給眾生,眾生對菩薩生起了好感,才會信受菩薩的勸導來修學佛法。所以《維摩詰經》卷2開示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維摩詰所說經》卷2)先給眾生好處然後再善巧方便,將眾生引入佛法中。接著第二個方法:愛語,是說行布施時身段要調柔,講話要委婉、態度要親切,不能用那種「嗟來之食」的口氣說:「喂!過來吃吧!」或銅板用扔的說:「喂!拿去吧!」這樣會讓對方覺得沒尊嚴,他就寧可餓死也不願意接受施捨。也就是說,行布施時要讓對方感受到關心與溫暖,這樣才能攝受對方。接著利行與同事,什麼是利行呢?就是利益眾生的行為。什麼是同事?同事不光是在旁邊指揮別人做這個、做那個的,而是要跟眾生一起做事;一起做什麼事呢?做種種利益眾生的事情。

  就這樣以四攝法來利樂眾生,讓眾生心生歡喜,覺得菩薩人很好,真是菩薩心腸,眾生就願意接近菩薩,願意信受菩薩所說的話,也就願意跟著修學佛法了。菩薩就這樣於佛菩提道上,不斷地以四攝法來攝受眾生。契經說:「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華嚴經》卷40,普賢菩薩開示說:【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菩提屬於眾生,如果沒有眾生,一切菩薩終究不能成佛,因為菩薩將來成佛的佛國,不是單單由他一個人來成就,而是和他所度的弟子們共同成就。所以菩薩要用四攝法來攝受眾生,攝受眾生就等同攝受佛土。菩薩不是自了漢,菩薩生生世世不捨一切眾生,常行四攝法來攝受眾生。

  但是四攝法,不是一個人待在家裡,也不是躲到深山裡隱居便能成就,而是要與眾生同事來成就,所以菩薩分布於社會各個階層,與各行各業的眾生同事,然後布施、愛語、利行,再以善巧方便將眾生引入佛法中。所以 馬鳴菩薩說,或以四攝或以六度,就是以四攝法與六度波羅蜜作為修行的主要法門。,也就是說,菩薩以四攝法攝受眾生,同時也以六度波羅蜜來自度度他。什麼是波羅蜜呢?就是到達解脫的彼岸。什麼又是六度波羅蜜?是說菩薩以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來到達解脫的彼岸,這是大乘菩薩道的核心,廣說為萬行,略說為六度,叫作菩薩六度萬行。

  根據《華嚴經》,成佛之道總共有五十二個階位,一切人想要成佛,都必須經過五十二個階位的具足修行才能成佛。這五十二個階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最後身菩薩是妙覺菩薩位,究竟成佛時,就不在菩薩位中。

  十信位必須一個大劫乃至一萬大劫來修,修集對於大乘三寶的信心,同時累積福德資糧與廣結善緣,包括與善知識結好緣;利根人大約一個大劫可以修習圓滿十信位;鈍根人,也就是善根比較差的人,就要一萬大劫才能修習圓滿十信位。當十信位的功德修習圓滿了,才有可能進入初住位開始外門廣修六度萬行。

  在初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一度布施度,主要以財施為主,法施和無畏施為輔,隨緣、隨分、隨力去布施。財施就是財物的布施,法施就是佛法的布施,無畏施就是讓眾生遠離恐懼與害怕的布施。初住位修行布施功德圓滿之後,對三寶的信心已經能夠不斷增上,能夠作更廣大的布施,使得福德能夠一一建立,對佛所說的戒律能深入瞭解與受持,所以一聽到傳菩薩戒馬上就會去受菩薩戒,轉入二住位。

  在二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二度持戒度,對於佛所說的戒律,譬如五戒與菩薩戒能受持不犯;當持戒功德發起之後再轉入三住位,在三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三度忍辱度。什麼是忍?忍就是接受,能接受就能安忍,不能接受就不能安忍,對於佛所說的戒律能安忍,那麼對世間法以及世出世間法也能安忍,一切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當忍辱行圓滿之後再轉入四住位。

  在四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四度精進度,對於佛所說的法,能精進不懈怠地修學,也能努力護持正法。當精進度修習圓滿之後,再轉入五住位,在五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五度禪定度。這裡的禪定,廣義來說是指經由大乘法的熏習與靜慮,終於心得決定不再猶豫,能專心熏習大乘法。接著再轉入六住位修學般若,在六住位中廣修菩薩六度的第六度般若度,主要是熏習般若中觀、第一義諦知見,使得自己的智慧增上,並且依真善知識的教導修四加行而斷我見,才能圓滿六住位而開始參禪。在六住位滿心位中依真善知識教導的參禪知見與方法,於因緣成熟時,一念相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般若正觀現前並且能夠安忍不退,那麼就進入第七住位不退,開始以般若智慧來修學佛法,從此以後,內門廣修六度萬行。

  還沒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之前,都是外門廣修六度萬行。也就是說,外門廣修六度萬行的修學過程,是每個學佛人都必須親自經歷的,有的人在很多劫以前就已經完成這個過程,這一世的證悟就成為必然的趨向;有的人過去世修學外門六度萬行的時劫還不是很久,就必須再繼續修學,一直要到福德足夠時,心量變大了,才敢起心動念想要修證如來藏;已經多生多劫在修集外門六度萬行的資糧,這一世才會遇到真正的善知識而證悟如來藏,從此進階於三賢位的第七住,成為不退菩薩。

  三明六通大阿羅漢迴小向大,轉入大乘法中修學,在還沒有證得第八識如來藏之前,仍然只是六住滿心位而已,雖然他的解脫證境可以相等於初地心或三地心,但是從佛菩提道來說,他的般若智慧只是在六住滿心位。當他修菩薩行的時候,如果布施的部分不滿足,他就必須補修布施度。譬如有的大阿羅漢出去托缽,結果拖空缽回來,那就顯示他往世在六度萬行初住位的布施功德還沒有完成,才會拖空缽回來,他就必須補修布施度。所以阿羅漢不能稱為佛,必須解脫道修證完成之後迴小向大,再加修佛菩提道,這兩道都具足圓滿,才能成就究竟佛果。所以阿羅漢不是佛,但是佛也可以稱為阿羅漢,這就好比世間法中,大學生不能稱為博士,但是博士同時具有碩士與學士的資格,道理是一樣的。

  話說回頭,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生起般若智慧進入七住位,次第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到十迴向位滿心,都還在修習六度波羅蜜,稱為遠波羅蜜多。意思是說,距離佛地還很遙遠,成佛須要三大阿僧祇劫,這只是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十迴向位滿心進入初地之後,開始修十度波羅蜜。初地主修法布施波羅蜜,二地主修戒波羅蜜,三地主修忍波羅蜜,四地主修精進波羅蜜,五地主修禪定波羅蜜,六地主修般若波羅蜜,乃至七地滿心位成就方便波羅蜜;這是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稱為近波羅蜜多。意思是說,已經比較靠近佛地的境界了,成佛已經比以前更近了,所以叫作近波羅蜜多,這是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接著八地主修願波羅蜜,九地主修力波羅蜜,乃至十地滿心位成就智波羅蜜;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稱為大波羅蜜多,因為即將完成佛道,所以叫作大波羅蜜多。

從初地開始一直到十地,必須經歷兩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來圓滿十度波羅蜜,那是以無生法忍的智慧來修習六度波羅蜜,再加上方便、願、力、智四種波羅蜜,合起來總共十度波羅蜜。

  十地滿心進入等覺位時,已經過完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仍然是大波羅蜜多,這時必須百劫修相好,以一百劫時間專修福德,修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好以及無量無數的隨形好。也就是說,前面那五十個階位中的種種布施都還不夠,還要再以整整一百劫的時間,專修內財與外財的布施,廣修福德來具足圓滿三十二大人相以及種種的隨形好。所以諸佛的法相那麼莊嚴,因為每一相都是以無量的福德來修集成就的。

  諸佛是福慧兩足尊,如果福德不具足,就無法成佛,所以等覺位只好專心去修福德,福德修集具足圓滿時,就可以上生兜率天,在內院當妙覺菩薩,譬如 彌勒菩薩現在在兜率內院為天人說法,等待因緣成熟時降生人間,叫作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到時候圓滿一切種智成為究竟佛,就稱為圓滿波羅蜜多。

  所以說,真正的佛菩提道只有一個,就是波羅蜜多,包括六度波羅蜜與十度波羅蜜;但是十度波羅蜜也是六度波羅蜜再加上方便、願、力、智波羅蜜,合為十度波羅蜜,還是不離六度波羅蜜。所以正覺禪淨班的課程除了教授參禪知見與方法,就是以六度波羅蜜為架構,內容函蓋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法的兩大甘露法門——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使得學員對於佛道的內涵與次第,也就是對於佛法的全貌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那麼往後學佛的路子該怎麼走,就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心裡就會覺得很踏實,不再覺得渺渺茫茫。

  也許有人說,正覺所弘傳的法那麼勝妙,是屬於哪一個宗派的?正覺所弘傳的法是全方位的佛法,並不是把佛法切割為某一宗或某一派,而是 世尊傳下來圓滿的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必須漸次修證,不能越次躐等,也不是一悟就成佛。成佛之道所有境界的取證,統統都以實證第八識如來藏作為根本,如果否定第八識如來藏而說成佛之道,無有是處!

  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的時程,是從佛法的實際取證來說,不是從時間上來說;時間上的三大阿僧祇劫,只是針對性障很重又鈍根的人而說的一種形容。也就是說,性障很重又鈍根的人,真的要依照世間的時間一一去計算,可是對於精進、利根、性障很少的菩薩來說,就可以像契經上說的:化長劫入短劫地超劫精進。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第10-15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廣大福藏與智藏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菩薩四攝法

TOP
詳全文